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冠醚工作者已发表冠醚论文540余篇,合成冠醚化合物超过560个,我国冠醚工作者对冠醚化学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介绍我国冠醚合成化学的主要成就。 1.冠醚典型冠醚的合成,一般都是沿用Pedersen的经典方法。吴养洁等发明的冠醚合成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和成本低等优点。该法已在工厂实现冠醚系列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冠醚的分子设计及其识别性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育  张衡益 《有机化学》2002,22(2):91-100
综述了冠醚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低对称冠醚、臂式冠醚、双冠醚等的分 子设计和离子键合、离子识别的热力学起源和分子组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化学修饰电极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很快成为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1967年Pedersen等报道了冠醚化合物后,冠醚化学及其应用引起了广大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冠醚在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已有不少报道,但冠醚在修饰电极方面研究报道并不多,冠醚修饰电极有的是采用组合法将冠醚与电极材料混合制成糊状电极;有的是用电沉积法将冠醚修饰在玻碳电极或铂电极上。  相似文献   

4.
手性冠醚被用作不对称合成的手性试剂,或者成为具有构型识别能力的主体,它们已成为冠醚化学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近年来,也有一些关于含氮手性冠醚的报道,但大多数以氨基酸为基本原料。作者应  相似文献   

5.
饱和漆酚冠醚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冠醚具有选择性络合阳离子的能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高分子冠醚或冠醚高分子固定化,从应用角度考虑,不仅毒性降低,而且易于回收和反复使用,这是扩大冠醚应用范围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研究冠醚化学的新动向,smid等对冠醚高聚物的合成和络合性能的研究已有报道。Blasius等将二苯并18-冠-6与甲醛或与苯酚及甲醛缩聚,得到冠醚高聚物可作为离子交换剂。  相似文献   

6.
黄载福 《化学学报》1981,39(6):579-580
冠醚化学是近代化学领域里一门非常活跃的学科,随着冠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迫切地要求其合成方法能与之相适应.如果对其合成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是有实际价值的.新型多配位基冠醚的合成,按文献所述,反应时间和纯化时间都很长,溶剂消耗量大,操作复杂,作者在合成这类冠醚化合物的过程中,研究出一种快速简便的管道化方法.本文报道应用这一方法子1,4,7,10-四氧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冠醚1)和1,4,7,10,13-五氧杂环十六烷14,16-二酮(冠醚2)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金属冠醚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冠醚是一类新型的超分子大环化合物, 它开拓了主客体化学分子识别和超分子化学的全新领域.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冠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冠醚化学与环境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冠醚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侧臂冠醚的合成及其准聚轮烷的组装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陈玉磊  范鉴全  魏娜  蒋飞  李景宁  蒋腊生 《化学学报》2008,66(12):1477-1482
由间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出发, 经七步反应合成了带4,4’-联吡啶正离子识别点的32-冠-10和31-冠-10三种侧臂冠醚, 并用NMR, IR, 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 通过1H NMR实验研究了三种侧臂冠醚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 结果表明冠醚中氢的化学位移随浓度的改变而变化, 在浓溶液中侧臂冠醚单体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了线性链状准聚轮烷. 同时, 还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三种侧臂冠醚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评述两类超分子体系和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重要金属离子的分离研究,阐明超分子化学在放射化学领域的重要应用。第一类超分子体系所含的主体分子有冠醚、杯芳烃、杯芳冠醚等大环化合物。第二类超分子体系主要有反胶束、微乳液和液膜。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超分子的识别功能实现对离子的选择性分离,而在液膜分离技术中,超分子的输运功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本文还对超分子化学在放射化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开链冠醚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冠醚及其与减金属、碱士金属等离子选择络合性能一公布,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其研究已涉及化学、生物学、原子能等广泛的领域.特别是得悉美国用含氮冠醚(穴醚)分离锂同位素的分离因数  相似文献   

12.
大环杯芳烃冠醚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发福  陈远荫 《合成化学》2003,11(3):203-208
杯芳冠醚是杯芳烃化学中最令人瞩目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大环杯[5,6,8]芳冠醚的合成、构象固定、衍生化以及它们的识别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13.
冠醚和穴醚是一类具有特定结构特征的化合物,自从发现以来逐渐被应用于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对冠醚和穴醚特殊的拓扑结构的分析,构想出一系列类似穴醚结构的化合物,并设计出可能的合成思路.这类化合物可能会具有一些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胡淑贤 《化学通报》2020,83(2):105-110
本文对锕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规律性总结,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锕酰冠醚配合物的配位化学、电子结构和化学成键的基本特征。尽管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光谱实验和晶体学数据报道,但是对锕系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成键的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本文对锕酰冠醚配合物的配位结构、稳定能和光谱性质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综述。大环配体(硫代)冠醚的腔体大小决定了配合物的结构特征。通过理论研究,在锕酰冠醚配合物中存在具有典型的An≡Oactinyl共价键和An-Oligand和An-Sligand离子键。对于离子键An-Oligand和An-Sligand,An和供电子配体之间通过价原子轨道的径向分布重叠形成微弱的共价相互作用。从U到Cm,配体向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逐渐显著,导致Am和Cm的氧化态降低,金属离子与配体的作用变弱。这一成键规律和金属氧化态的变化规律,为实验上筛选合理且高效的镧锕分离配体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刘玉华  尹志刚 《色谱》1987,5(4):262-263
自从Pedersen首次发表冠醚合成方法以来,如今已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冠醚化学。在冠醚化合物的合成中,往往需要纯度较高的原料。例如,在苯并-15-冠-5的合成中,常因原料1,11-二氯-3,6,9-三氧杂一十一烷(以下简称二氯)的质量不好而严重影响产物的收率。为保证二氯具有足够好的质量用以合成冠醚,除严格控制二氯的合成与精馏条件外,还必须有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测方法.本文提出了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二氯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液晶冠醚、碳纳米管、水溶性杯芳烃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的新进展。介绍了液晶冠醚在离子传输、分子识别、色谱分析、LB膜等各方面的应用;讨论了碳纳米管在扫描显微镜探针针尖、气体传感器、化学修饰电极和化学分离与检测方面的应用,以及水溶性杯芳烃在光度法、电化学、色谱分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希土冠醚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INDO方法计算了希土冠醚配合物的分子构型、电子结构、电荷分布和键级,讨论了配位前后电荷分布特征,以及由于配位引起L→L_n电荷转移跟配合物电子结合能化学位移和配位活化的关系,解释了因冠醚内腔不同希土冠醚配合物呈现不同构型的内在原因。希土冠醚配合物的占据分子轨道以配位体轨道成分为主体(4f轨道除外),低空轨道以希土原子轨道成分为主体。其占据分子轨道可分为六组。冠醚环上引入苯环后配合物前线轨道呈现π键性质。其价键的主要贡献部份是5d轨道,其次是6p和6s。4f轨道基本上不参与成键。讨论了配合物的化学键性质及高配位数时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韩勰  胡芳  葛豪杰  刘盛华  尹军 《化学进展》2015,27(6):675-686
近些年来,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基于N-杂冠醚骨架的机械互锁分子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较,基于模板导向的亚胺型夹套法在构建N-杂冠醚类机械互锁分子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科学家们不仅拓展了基于N-杂冠醚的机械互锁分子的拓扑学结构,而且丰富了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基于此,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模板导向的亚胺型夹套法在构筑具有不同拓扑学结构的N-杂冠醚类机械互锁分子(如轮烷、索烃、杂轮烷、轮烷-索烃集成体、低聚物、菊花链和树枝状分子)及其在功能化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冠醚可以选择性配位金属离子 ,形成主 -客体或超分子配合物 .因此 ,冠醚的分子设计、合成 ,尤其是对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一直是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1] .为了得到高选择性的功能体系 ,控制主 -客体的配位作用 ,人们开展了广泛的冠醚合成及其配位作用的研究[2~ 4 ] .然而 ,含杂环的苯并冠醚研究较少[5~ 9] .我们曾报道了一系列冠醚对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和配位选择性 ,给出了有意义的结果[10 ,11] .本文报道两种新型苯并 -五元含硫、硒杂环 -苯并 -1 5 -冠 -5 (3 )和 (4 )的合成及其对苦味酸碱金属和重金属的萃取性能和选择性 .1 实验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断有合成新冠醚和冠醚衍生物的报道,关于冠醚质谱特征的研究也开始见诸文献,但这类文献的报道还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冠醚,尤其是复杂冠醚衍生物的熔点较高,在电子轰击(EI)或化学电离(CI)条件下测定存在一定困难的缘故.例如,本文讨论的双冠醚1~4都曾用EI法进行质谱测定.测定时,样品需加热到350℃,甚至400℃以上,才能得到质谱信号,而所得信号仍然相当弱.这不仅是测定本身的困难,而且可能引起离子源污染等问题.为此,我们采用快原子轰击(FAB)法测定双冠醚1~6的质谱,并对其裂解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