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四种不同催化体系高顺式1,4-聚丁二烯的流动曲线。流动曲线由连续变成不连续的临界温度随顺式含量的增加而增高。并发现长链支化也起重要作用,线性程度愈好则临界温度也愈高。挤出物的不同形状可作如下描述:流动不稳定性可独立地发生于口模入口、口模出口及模壁,但滑移本身并不导致外形不规整。  相似文献   

2.
钠硼硅酸盐玻璃分相及浸析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种NMR方法,包括^29Si、^23Na,^11B MaS及^29Si CP/MAS NMR,研究了一定组成的a2O-B2O3-SiO2三元体系玻璃在不同温度下分相处理24小时及用酸浸析处理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于分相上界临界温度的范围内,存在着一个温度转折点,低于这一温度时,受动力学因素影响,分相未达平衡态,温度愈低,距平衡态愈过,分相愈下完全。超过这一温度,分相可达平衡态,受热力学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乙丙橡胶的组成、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单体序列分布及组成和值分别随分子量之分布等对其特性粘数、门尼粘度、断裂强度、包辊性和动态力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微观结构的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高真空电弧熔炼及单辊旋淬一体炉制备钐铁合金薄带实验中,通过控制辊轮转速来实现不同的冷却速率(10~5~10~6K·s~(-1))。在快速冷凝钐铁合金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非常高的温度梯度,落至辊轮上的合金液滴会迅速冷凝成连续的非晶或微晶薄带。通过XRD物相检测手段研究快淬钐铁合金不同速率下的相结构演变。结果表明:在常规冷却条件下凝固得到的钐铁合金中具有α-Fe,SmFe_3,SmFe_2和Sm_2Fe_(17)4种物相;在快速冷凝条件下,钐铁合金的α-Fe相消失,随着冷却速率增大,SmFe_3相也消失,合金中只剩下SmFe_2和Sm_2Fe_(17)相;冷却速率继续增大时,快淬钐铁中出现非晶,且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非晶含量增多;此外,当快淬速率升至36.5 m·s~(-1)时,非晶含量可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5.
新型连续棒状疏水色谱柱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连续棒柱制备技术,制备了一种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已二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连续棒疏水色谱柱。考察了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孔结构及介质疏水性的影响。应用该色谱柱对标准蛋白混合样及基因工程药物γ-INF和胰岛素的前驱体Pro-insulin提取液进行了分离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乳液乃是一种多相体系,其中有一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均匀地分散于一个不和它相混合的液体之中。对有机硅氧烷(即硅油)乳液而言,就是硅氧烷以液珠形式(也称分散相)分散于水(连续相)中。在有机硅氧烷乳液的制备和应用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乳液的稳定性。研究乳液稳定性的方法很多,但是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硅油分散情况,硅油分散得愈细、愈均匀,即硅油粒子愈小,粒径分布愈  相似文献   

7.
橡胶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在生胶中加入填料颗粒以提高其力学强度,填料在橡胶中的分散状态对其使用性能有显著影响。为了明晰填料分散状态对橡胶动静态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不同的胶料混炼工艺,进而获得具有不同分散程度的橡胶材料,并对其分散等级、颗粒聚集体尺寸分布、胶料硫化性质、橡胶拉伸以及疲劳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密炼时间4~16 min范围内,随着密炼时间的延长,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度等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密炼时间为16 min时填料分散等级达到了8.1级,胶料的门尼粘度下降显著,但胶料的拉伸性能变化不明显,而动态疲劳性能得以显著改善。随着开炼包辊时间的延长,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度等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橡胶的动态疲劳性能也先升高后降低,当开炼包辊时间为20 min时,硫化胶的伸张疲劳寿命达到4×10~4次,继续延长包辊时间硫化胶的伸张疲劳寿命下降至2.3×10~4次;但是胶料整体的拉伸性能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通过调整混炼工艺可以改善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状态,进而提高胶料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几种临界温度在常温以上的气体,我采用了下列的方法,进行液化实验,结果相当满意,今特介绍如下。 (一)二氧化硫的液化二氧化硫为最易液化的气体之一,温度在-10℃时施以1大气压即能液化,但要在普通的实验室得到-10℃的温度是很困难的;但在常温时用4气压左右即可使其液化。  相似文献   

9.
方生健 《化学教育》1988,9(6):33-34
共轭双键的性质比较活泼,在起加成反应时,主要生成1,4-加成产物,同时也生成1,2-加成产物。如丁二烯与溴化氢加成,其产物是1-溴-2-丁烯和3-溴-1-丁烯但很难生成4-溴-1-丁烯。对丁二烯1,4-加成和1,2-加成的解释,目前的教材是根据正碳离子的分布情况和电荷的转移情况来解释的。物理学上认为:带电体系所带的电荷愈分散,体系愈稳定。化学上也引用了这一规律,从而推出正碳离子的安定性取决于正碳离子所带电荷的分散程度。这种解释不但难理解,也缺少“化学味”。电荷转移的观点也难使人信服。  相似文献   

10.
人参花粉植株的诱导及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参花药培养已连续四年(1981—1984年)得到了花粉植株,并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人参花药对培养基的适应较广,在MS等6种基本培养基上都得到了愈伤组织;低温预处理能明显提高诱导效果;已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的培养基配方,再生植株的分化比较困难,在100多种分化培养基配方中筛选出16种能分化再生植株的配方,分化率高的可达6.8%。经二年多16次继代培养,建立了能保持良好分化能力的体细胞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樊春安  宋振雷  涂永强  王保民 《有机化学》2001,21(11):1074-1080
本文报道了一个α-羟基环氧化物被Sm(Ⅲ)催化的新颖的串联反应。此反应一步完成了两个连续反应,高度非对映选择性地构筑了三个连续的立体中心。它可以成为一种高度非对映选择性地构筑2-季碳-1,3-二醇结构的一般方法。该反应的条件和机理在文中也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聚(ε-己内酯-b-L-丙交酯)/聚乙二醇单甲醚(P(CL-b-LLA)-b-mPEG)和聚(ε-己内酯-b-D,L-丙交酯)/聚乙二醇单甲醚(P(CL-b-DLLA)-b-mPEG)两种两亲嵌段共聚物为载体,选择了物理状态完全不同、而疏水性相近的吲哚美辛和维生素E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药物包载对高分子胶束形态的影响.发现两种药物在高分子胶束内部的增溶均会导致胶束形态发生显著改变,变化行为与胶束内核的结晶性和药物疏水性有关.另外,还研究了两种嵌段共聚物的载药性能,发现非结晶性疏水内核共聚物的药物包载率明显大于可结晶疏水内核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基于水热驱动的5-烯丙氧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的Claisen重排-亲核加成的串联反应,合成了3-甲基-5-羟基-7-羧基异色满-1-酮(K1),其结构经1H NMR, FT-IR和元素分析确证,单晶衍射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获得了原料能够完全转化的临界温度和浓度,分别为120 ℃和0.02 g/mL。  相似文献   

14.
在巨正则系综下对阱宽为λ=1.5,链长分别为4、8、16的方阱链状流体实施Monte Carlo模拟,采用建立在完整标度基础上的无偏的Q-参数方法,通过histogram reweighting技术以及有限尺寸标度理论得到了热力学极限下该系列流体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密度.模拟结果表明,方阱链流体的临界温度随着链长的增加而升高.并且不同链长方阱流体的临界温度均低于已报道的结果.由于本文所采用的完整标度的无偏性,我们估计的临界点更加准确.并且流体的临界温度与链长之间的关系与Flory-Huggins理论相一致.我们还预测了无限链长方阱流体的临界温度,比已有结果略高.  相似文献   

15.
噻吩衍生物电子结构的DFT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了12种α位取代噻吩衍生物的几何构型,采用TD-DFT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线轨道能级和电子光谱.结果表明,a,f和1分子比它们的同分异构体要稳定;噻吩衍生物与苯、吡啶相比,也具有很好的共轭性;随着分子中所连接基团数目的增多,特别是-CN的增加,分子的偶极距增大,前线轨道能级差减小,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对于具有相同共轭链的同分异构体,c,g,k分子的偶极距较大,而前线轨道能级差最小的分别为b,e,1分子,相应的最大吸收波长也较大.这些结论对分子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2,6-二甲基哌啶+水体系临界性质的氘代同位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等体积法分别确定2,6-二甲基哌啶+水和2,6-二甲基哌啶+重水体系的临界组成, 并测定各自的临界温度. 采用折射率法在较宽温度范围内测定两个体系的温度-折射率(T-n)共存曲线, 利用标φ曲线法将其转化为温度-摩尔分数(T-x)和温度-体积分数(T-φ)共存曲线, 求得临界指数β、指前因子B、Wegner校正项因子B1及与共存曲线直径ρd相关的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氘代后, 体系低临界温度下降了约3.2 K, 临界组成和共存曲线形状不变, 在近临界点临界指数β仍符合三维伊辛模型(3D-Ising)的理论值(0.327).  相似文献   

17.
一种电化学调变的磁性相变的氰化铬薄膜材料通过一种简单的电化学途径可合成一类具有多价态、高临界温度(Tc)分子级铁磁性氰化铬薄膜材料,所制备的Cr2.16(CN)6的最高临界温度达270K,改变制备条件可控制这种薄膜材料的Tc,同时用电化学诱导可逆向改...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6-脱氧-6-氨基-β-环糊精(β-CDNH2)与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季铵盐(FBI)之间的主-客体作用制备了一种性能特异的超分子水凝胶, 该水凝胶具有显著的热可逆性和pH刺激响应性, (NH4)2Ce(NO3)6的引入导致凝胶液化, 体系的颜色也由淡黄色转变为墨绿色.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在凝胶中胶凝剂β-CDNH2和FBI结合组成以带状纤维为特征的三维网络结构. 1H NMR, FTIR, XRD以及循环伏安等表征结果表明, FBI与β-CDNH2间的主客体包结作用和β-CDNH2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是凝胶形成并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聚乙烯醇型聚离子的取代度对所形成的复合物的含水率、抗凝血性的影响。聚乙烯醇型聚离子复合物水凝胶的含水率一般都在250%以上,最高者可达1270%。聚离子的取代度愈高,所形成复合物含水愈高,抗凝血性愈好。  相似文献   

20.
应用对应状态原理于石油馏份时要求有假临界常数,而石油德份的假临界常数和其它性质关联时,平均沸点是不可缺少的参数。本文提出了石油馏份的重量平均、立方平均、分子平均和中平均沸点的计算式,它们的计算结果与Smith-Watson图的读数值相符甚好。对76个不同来源和沸程的调和石油馏份,比较其用Edmister图或Mobil-Oil列线图求得的假临界温度,及用Edmister图和Winn列线图查定的假临界压力。比较分析表明,得自Mobil-Oil图的假临界温度比较合理。而Edmister的和Winn的关联图给出假临界压力的结果基本相同。本文提出了分别计算宽、窄石油馏份的假临界温度和压力的计算式。验算证实,这些关联式是合理的。作者还发现,由若干个恩氏蒸馏曲线斜率为0.44~1.74的基础馏份调合而成的石油馏份,其假临界温度等于其组份馏份真临界温度的分子平均值,并推荐其为求取调合馏份假临界温度的方法。然而,此加和规则不适用于调合馏份的假临界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