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即EHEHPA)从醋酸醋酸钠缓冲介质中萃取Co(Ⅱ)的动力学和机理。萃取反应在改进的恒界面池中进行,并建立了连续、自动测量萃取动力学数据的研究系统。在动力学坪区测定了一系列初始萃取速率和反萃速率,比界面积和表面活性剂等对萃取速率的影响表明化学反应发生在液液界面,低于30℃时的表观活化能为82kJ·mol-1,高于30℃时为31kJ·mol-1,宽的组分浓度变化也会引起传质控制过程的转变。由此可以认为:EHEHPA萃Co(II)的动力学过程在萃取速率较低时为化学反应控制,随着反应速率的加快转变为组分在界面膜的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液滴法考察了水相酸度、钴(Ⅱ)在水相和有机相的浓度、萃取剂浓度以及温度和介质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反应机理是两步界面连续反应。文中对介质的影响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PVC膜钯离子选择电极作为检测手段,用恒界面搅拌池法研究了三辛胺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钯(Ⅱ)的动力学。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求出速率常数值,讨论了酸度、温度、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单液滴法考察了Co(Ⅱ)浓度、pH、萃取剂浓度以及温度和介质对HDEHP萃取Co(Ⅱ)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反应机理为两步界面连续反应。文中对应用动力学因素提高Co(Ⅱ)、Ni(Ⅱ)的分离效率也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磷酸二烷基酯(P204)、单烷基膦酸单烷酯(P507)、二烷基膦酸的结构与萃取Co(Ⅱ)、Ni(Ⅱ)的性能进行了较细致、深入的研究。测定了萃取平衡及温度、pH值、浓度等对平衡的影响。随着萃取剂酸性降低,它们对Co(Ⅱ)/Ni(Ⅱ)的分离效果提高。这与萃取体系有机相中Co(Ⅱ)四面体构型萃合物的稳定性增强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三种典型的有机磷(膦)酸萃取剂P_(204)、P_(507)、P_(272)在高氯酸盐体系中对Co(Ⅱ)、Ni(Ⅱ)萃取分离能力进行了比较。 在萃取体系有机相中,上述三种萃取剂与Co(Ⅱ)形成的萃合物均存在粉红色八面体与蓝色四面体构型转化的平衡反应。随着萃取剂分子中氧烷基被烷基取代,反应基团磷氧酰基氧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酸性降低,与Co(Ⅱ)形成的四面体萃合物稳定性增强,对Co(Ⅱ)/Ni(Ⅱ)分离的能力增加。Co(Ⅱ)四面体萃合物的稳定性是影响Co(Ⅱ)/Ni(Ⅱ)分离效果最主要的因素。这一结论还可通过Co(Ⅱ)/Ni(Ⅱ)萃取分离温度效应与Co(Ⅱ)萃合物构型转化温度效应的一致性得到证实。在所研究的三类有机磷(膦)酸萃取剂结构因素中,磷氧酰基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是影响Co(Ⅱ)/Ni(Ⅱ)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液滴法考察了水相酸度、钴(Ⅱ)在水相和有机相的浓度、萃取剂浓度以及温度和介质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反应机理是两步界面连续反应。文中对介质的影响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反萃剂、料液 HCl浓度、温度、 N_(235)浓度对 N_(235)二甲苯醋酸铵大块液膜体系迁移 Cd~(2+)的影响。当膜相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Span 80时,测定了膜料液界面的萃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 k_1和膜反萃相界面的反萃取表观速率常数 k_2,并进行了相应的动力学分析。实验证明, Cd~(2+)的迁移可用两个连续单向不可逆的一级反应来描述。在本文的液膜体系中, Cd2+的跨膜迁移和 H+的同向迁移耦合。  相似文献   

9.
应用连续自动测定的恒界面池装置, 研究了二正辛基亚砜(DOSO)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钯(II)和金(III)的动力学行为。得以了各自的萃取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测定了DOSO的两相分配和界面吸附性能。结果表明, DOSO萃取钯(II)为界面配本取代反应控制类型, 而萃取金(III)则为扩散或混合控制类型。  相似文献   

10.
二正辛基亚砜萃取钯(II)和金(III)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建胜  王汉章 《化学学报》1990,48(10):982-987
应用连续自动测定的恒界面池装置, 研究了二正辛基亚砜(DOSO)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钯(II)和金(III)的动力学行为。得以了各自的萃取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测定了DOSO的两相分配和界面吸附性能。结果表明, DOSO萃取钯(II)为界面配本取代反应控制类型, 而萃取金(III)则为扩散或混合控制类型。  相似文献   

11.
伯胺N1923萃取钯(Ⅱ)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伯胺萃取钯(Ⅱ)的动力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用恒界面池搅拌法考察了N1923-正辛烷溶液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Pd(Ⅱ)时,诸因素的影响,用离子选择电极连续检测萃取过程中水相Pd(Ⅱ)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试剂 N1923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实验厂生产,经减压蒸馏,收集175-205℃/5-10Torr馏分,电位滴定法分析,每克N1923含3.535mmol伯胺,即平均分子量为283,含量>99.7%。0.200mol·dm~-3N1923的正辛烷溶液  相似文献   

12.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二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_4~-的动力学,提出了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认为在界面区域内同时进行着N1923、TPPO以及二者的缔合物萃取AuCl_4~-的三个平行反应,三者的共同作用使Au(Ⅲ)向有机相的传质较N1923或TPPO的一元萃取剂体系明显加速。文中对这种动力学加速现象和动力学协同效应以及它们与热力学协同萃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二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4-的动力学,提出了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认为在界面区域内同时进行着N1923、TPPO以及二者的缔合物萃取AuCl4-的三个平行反应.三者的共同作用使Au(Ⅲ)向有机相的传质较N1923或TPPO的一元萃取剂体系明显加速.文中对这种动力学加速现象和动力学协同效应以及它们与热力学协同萃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25±1℃下用分配法研究了HDEHP-煤油从硫酸盐介质中萃取Mn(Ⅱ)以及HDEHP-TOPO-煤油协同萃取Mn(Ⅱ)的机理;考察了介质pH、金属浓度、萃取剂浓度、温度和中性膦氧试剂对萃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298±1K时以恒界面搅拌池法考察了Au(I)/(Na,H)Cl、CS(NH2)2/HDEHP(或HEHEHP)-煤油体系的萃取平衡和动力学过程.确定了萃取平衡机理为阳离子的交换,动力学过程的速控步骤可能发生在两相交界处,属于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16.
伯胺N1923萃取钯(II)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导了用恒界面池搅拌考察N1923-正辛烷溶液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Pd(II)时诸因素的影响.并用离子选择电极连续检测萃取过程中水相Pd(I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恒界面池法研究了碱性条件下丁酮对99mTc的萃取动力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考察了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并测定了搅拌速度、各反应物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体系在约6 h后达到平衡;搅拌速度(100-180 rpm)对萃取速率无显著影响,萃取反应的活化能为56.20(kJ/mol),萃取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模型。在碱性介质中,丁酮萃取99mTc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dc(TcO4-)/dt=k c0.83(TcO4-)c1.90(CH3COC2H5),其中k=5218.85(L/L)-0.73.h-2。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正辛烷等六种常用稀释剂中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从硝酸介质中萃取Fe(Ⅲ)的动力学行为。观察到稀释剂的极性不仅影响萃取速率的大小,而且会引起萃取过程控制模式的改变, 即随着稀释剂极性的增加, 萃取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和水相化学反应共同控制模式向单一的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孙思修  李彦  杨永会  沈静兰 《化学学报》1996,54(11):1101-1106
考察了正辛烷等六种常用稀释剂中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从硝酸介质中萃取Fe(Ⅲ)的动力学行为。观察到稀释剂的极性不仅影响萃取速率的大小,而且会引起萃取过程控制模式的改变, 即随着稀释剂极性的增加, 萃取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和水相化学反应共同控制模式向单一的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水相酸度、氯离子浓度、起始Pd(Ⅱ)浓度、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添加剂正辛醇含量和体系温度等因素对N_(263)-正辛烷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d(Ⅱ)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条件下萃合物的组成,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和ΔH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