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物理是面向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如何将该课程与非物理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是本课程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作者在本校生物科学专业中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本文展示了在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演示实验、考核评价等方面所进行的设计。其中选定了若干个可以从基础物理延伸到生物科学的知识点向学生讲授。考核评价环节除考试以外增设了课程论文(与生物物理相关,内容自定),其内容的统计分析显示了该教学设计在拓宽学科视野和提升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正面效果,同时呈现了学生的科学品位,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指导。因此,目前的实践可为其他院校和专业的教学创新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物理教学工作, 过去5年内, 在大学物理实践教学过程中, 摸索出一套较 为有效的“ 大学物理循环教学模式” , 主要对该模式及其实践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现代化探索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受益学生面较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和实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问题出发,分析开展“同向同行”思政教育的可行性设计,并以具体教学实践探讨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和新高考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的复杂学情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对传统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展开分析,提出有效适应新时代复杂学情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将教学内容按照力、热、电、磁、光等五个物理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基于此构建模块化教学团队,然后结合“自助餐式”全开放选课、分块授课、统一考核等过程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质量,最后分析改革之优势、困难及解决思路,对新工科、新高考背景下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学物理课是理工科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理论知识与提高动手能力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应用”“重模型、轻推导”的传统倾向,同时高考课改使得受教育群体的物理知识体系多元化.为此,本文探索了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首先分析了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然后根据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讨论了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是国内外理工科大学基础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物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笔者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选用英文原版优秀教材与中文教材相结合的新颖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学与国际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文章结合我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介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目的、研究方法和具体措施;客观评价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娟 《物理通报》2023,(5):53-55
大学物理作为所有理工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其教学中展开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思想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环节,才能有效地让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与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相互促进呢?以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了实施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万若楠  孙小广 《物理通报》2022,(8):16-19+24
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为例,以超星学习通系统为平台,结合本校特点构建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背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馈4方面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在课程内容中注重渗入和设计课程思政主题元素.通过对教学实践结果的横向、纵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期末成绩整体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更高.混合式教学实践更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注重知识、能力及价值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思想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物理学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课程曾经为培养20世纪的优秀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验为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20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路必然要适应这些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和加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我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从古代物理、科学史话、前沿科学、工程应用等方面深入挖掘“大学物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物理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建立包含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素材的课程思政电子化材料库,让思政效果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平台,使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全方位受思政教育浸润,实现“沉浸式”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该教学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可推广性,期望能够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及大学物理课程的自身特点,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选师制、师资培养、双语教学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改革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电磁学在大学物理学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电学与磁学的结合学习是大学物理学习最为重点的内容。与高中物理教学不同,很多理想状态不在存在,电子的微观计算以及电磁线圈的计算都变得非常精细。高等数学的微积分对于大学物理的学习而言,非常重要。本文重点分析大学物理中电磁学的概念与定义,并制定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率,给予学生们充分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物理实验多感官参与性教学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物理实验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国内外的同行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根据本院非物理专业本身的特点,也作了大量尝试。例如,逐步提高实验课学时,使其所占物理课程总学时的比例逐渐增加;逐步改善教学条件,定期修改、更新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坚持使用高质量的实验教材;不断增大教学投入,更新、改进实验设备等.然而,在我们不断提高各种软、硬件水平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物理是高校医科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由于留学生所在国原有物理教学程度的差异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基础不一等多种原因,使得医学留学生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留学生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本人两年来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并探讨了留学生大学物理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阶段传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输出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改革探索,整个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后续投入到社会中可持续性学习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 本文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为例, 结合教学实践, 针对现行考核方法、 考核理念、 考核目的、 考核内容、 考 核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转变观念, 坚持“ 重期末考核向重平时考核, 重笔试考核向重口( 面)试考核”两转向, 在 我校小班教学中试点期末口( 面)试考核方案. 以下重点探讨“ 为什么试行口试” , 简介“ 如何组织口试” , 通过2 0 1 4~ 2 0 1 5学年第一学期在实验班和卓越工程师班实践一学期, 实践效果良好, 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为其 他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大学物理课程网上答疑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彬 《物理与工程》2005,15(5):44-44,50
答疑是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答疑方式除了有课间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外,主要是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学生找教师答疑解惑.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学生翻了一番,甚至还多,基础课教师的工作量也成倍地增加.传统的面对面的答疑方式迫切要求改革,进一步扩大答疑的时间、空间和深度、广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适应大众教育的需要.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改革答疑提供了信息技术平台和手段.近年来我们除了坚持每周定时定点和学生面对面答疑,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3个设计思路.从加强教师培训、介绍物理原理在我国最新科技成果中的应用和相关科学家的事迹、介绍中国古代物理学的成就等3个方面,对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