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是科学家们用一种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形成和获得的.科学方法告诉我们发现自然法则的途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物理通报》2010,(7):83-84
中国古代科学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他们超凡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祖冲之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科学技术大师和科学方法大师.他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下面仅仅讨论祖冲之在冬至日测定时所用的方法对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简洁是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追求简单性不仅是艺术美具有的特征,同样也是科学美具有的特征。作为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物理学,其美学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简单性。这首先是由于“自然界喜欢简化,而不爱用什么多余的原因来夸耀自己”,客观世界存在着简单性的一面;其次是由于人们的认识有一个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对于复杂的事物、现象和过程,首先要把它们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才能加以认识,即人的认识本身必然有一定程度的简单性;另外,还由于简单性是与确定性和大信息量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所言:“简单的论断……同不太简单的论断相比价值更高,因为它们告诉给我们的更多.  相似文献   

4.
周长春 《物理通报》2009,(10):33-36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富有创造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难得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5.
科学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人的本质力量以宜人的形式在科学理论上的显现。自然界中物质深层的固有结构既然具有和谐、简洁、对称的美学特征,那么在揭示与描述其奥秘的科学理论中就应当得到充分的反映。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所说:“自然美也反映在自然科学的美之中。”自然美以物质形态和运动过程的感性特征引发人的审美感受,表现为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蕴涵的丰富的科学方法,是物理学发展中的灵魂,学习物理必须领悟科学方法.中职物理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物理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那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看一看它们是否相似.  相似文献   

8.
《中国光学》2013,(1):117-118
美国《科学》杂志于2012年12月20日公布了该年度10大科学突破,科学家在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亚原子粒子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被评为2012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40多年前,科学家假定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它是解释其他基本粒子(诸如电子和夸克等)如何获取其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发生学与逻辑的起点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家长期(从古算起2000余年,从近现代算起400多年)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并积淀下来的,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行为观念层次)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自然流露或延伸,体现了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是科学的根本、真诠和灵魂.通过科学传播、科学学习、科学训练、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非线性科学促进科学观和科学方法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线性科学本身是研究自然界中复杂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被誉为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相齐名的20世纪三大科学理论之一.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非线性并不被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科学家们在两个极端方向取得突破,一是发现了“孤子”是一类非线性方程的解,二是发现相对简单的系统中存在着对初值极为敏感的复杂运动,大大加快了非线性科学的研究步伐.目前非线性科学逐渐发展成为以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协同学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其贯穿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一方面非线性科学中各门学科空前地交叉与渗透,研究中解析、计算、实验三种方法并用,其研究方法达到空前地交互与综合.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跨学科人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实践”主题,明确指出培养跨学科人才。大科学工程综合了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观念、思维方法,具有丰富的跨学科实践教育价值。以子午工程探测电离层电子浓度为例,应用其原理、科学数据等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并进行实践。通过分析科学家的任务流程、科学家与学生的差异,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流程;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简化其中的跨学科知识;设计系列问题与活动构建脚手架辅助学生逐步学习,完成实践任务。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说莫扎特的曲子优美高雅,普希金的诗句抒情瑰丽,但是,对科学美,对那些不能画在纸上,不能用石头刻出来,也无法用五线谱写成起伏跌宕的思维结构构成的科学美能说些什么?在许多人眼里,美育似乎是音乐、美术、舞蹈特有功能,与科学无关.殊不知,整个自然界是美的荟萃之地,是美的王国.本文根据本人教学实践仅就在大学物理学教学中运用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内容进行科学美学教育问题做初步探讨.物理学教学中的美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能力,理解美在科学中表现出来的“以美启真,求美致真”的作用规律,同时丰富学生的理性积淀,以至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诗     
在目前急功近利和物欲横流的时代,读诗者已经很少了;而作为科学工作者来说,读诗乃至写诗者更是凤毛麟角,谈到科学与诗的关系,不妨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诗给理性世界以营养、动力和视野,如果把没有诗性的科学比做月亮,那么充满诗性的科学则可看成是太阳,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应重视诗歌艺术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激发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教材电磁感应部分的物理学史内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指出:教科书的内容应重视科学的发生过程.教科书"既应对科学过程所凝练、升华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有较为精到的展示,让学习者汲取前辈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滋养;也要以鲜活的资料弘扬其科学精神和献身于科学的意志品质,使学习者受到生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义和 《物理》1991,20(1):43-48
麦克斯韦(1831—1879)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他全面地总结了电磁学研究的全部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感生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假说,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体系. 一、《论法拉第力线》──麦克 斯韦的物理类比,电紧张态的 数学描述和感生电场的提出 在大学期间,麦克斯韦就阅读了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1856年2月,他在剑桥哲学学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电磁学论文《论法拉第力线》.麦克斯韦环顾了当时电磁学研究的现状,指出虽然已经建立了很多实验定律和数学理论,但未能揭示各种电磁现象之间的联系.他写道:“电科…  相似文献   

16.
实施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是物理学科的基本特征,所以,物理实验是“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合作”、“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的活动。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从活动中领会科学探究的思想,把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1928年2月4日,荷兰近代科学巨人、理论物理学宗师洛伦兹(H.A.Lorentz)与世长辞.举行葬礼的那天,荷兰全国的电信、电话中止三分钟,以示哀悼.荷兰王室和政府的代表,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参加了葬礼.  相似文献   

18.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思想体系的科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很早就已经发现了电现象和磁现象,并为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世纪初,人们发现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有其内在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在法国古典哲学关于自然界统一思想的影响下,部分自然科学家开始寻求电与磁的联系,在科学与美学的融合中不断升华,深刻了人们对电、磁的认识,同时也在充实和完善着科学家们自己的物理美学理念。在这一漫长的认识过程中,科学家们逐渐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电和磁的理论,为完成电磁的统一扫清了主要的障碍。这其中,尤以库仑定律、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定律这四大定律影响巨大,为电磁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物理通报》2005,(9):4-5
彭先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界一代宗师.解放后,核科学技术在开国初几乎一片空白,在钱三强先生、王淦昌先生、彭桓武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领导下,我们白手起家,开辟了中国核科学技术领域.彭先生以他深刻的观察物理实质的本领、认真求实和科学联系实际的思想,不断地开辟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符东生 《物理通报》2010,(3):57-59,81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同时,它也指学生构建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