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今教育研究中对"活动课程"盲目的推崇之风已经逐步消褪,这种消褪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其必然性.但是活动课程毕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的突出体现是课程与教学领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关注越来越重,到底什么是数学活动?本研究试图探求其理论框架与现实意义.1理论探求在课程领域中,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截然对立的两种课程形式,这种对立仅仅是学术界争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张惠民老师上的一节高三二轮复习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认为张老师的课堂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学科本质,张老师的课堂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引,探究为主线,是目前高三复习课需要的一种高效课型.为此将本节教学过程整理如下,并附上个人的一点思考,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3.
如何探索中学数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是中学数学教师永恒的话题.本文通过了解有意义学习理论的研究现状,对有意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参考其他研究成果,探索出一种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模式实验,阐述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认知"和"非认知"两个因素的规律探索.  相似文献   

4.
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基”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 ,也是中国数学教育成功的经验之一 .可是国人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却非常不够 .文 [1]运用现代心理学成果对此进行剖析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可是 ,对于该文中的个别观点 ,似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有些问题曾缠绕心头多年 ,现将思考的成果一并写上 ,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1 数学思想方法能否归入数学基础知识 ?文 [1]在引述几位名家关于知识分类的定义后写道 :笔者认为 ,将数学基础知识界定为“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  相似文献   

5.
宋海永 《中学数学》2012,(13):60-61
今年新学期初,我校全面推进"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通过学习理论、校际交流、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生本教育"的美妙,产生要把"心里话"写出来与大家共享的冲动. 一、倾听学生,智慧捕捉亮点 生本理念下的课堂,要求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既要有魄力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发言,也要有能力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起飞,文化繁荣,科技进步.至于教育,也在数量上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但是,教育,包括数学教育,在理念上是否有自己的创新?中国特色在哪里?建国60年了,我们应该总结自己的数学教育经验,努力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7.
数学味就是在数学课堂中要体现出数学的抽象性、推理性、探索性、问题性及数学语言表达等方面.一节课若是没有数学味,也就失去了数学教育的功能,教学目标不能达到.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数学味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么才能在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数学教师最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论有“意在笔先”一说,意指完成一幅作品,事先有立意:想表达什么意象?借什么具象来表达?怎样构图?怎样使用画语等等.有了这些主观的构和,将之烂熟于胸,再提笔追写,方能得其形神.数学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上课前,我们得深入思考本节课该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哪些数学思维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上能做点什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和体验知识发现的乐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与教获得发展?有了这些认识和思考后,再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方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APOS理论"是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在数学教育研究的实践中提出的关于概念教学的一种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自我心理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或改造外部的认知结构,使得主客观彼此一致,才能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0.
201正弦定理     
[主持人按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新方式. 数学课上的历来的探索,总是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或者是教师启发几句后,就交给合作小组来完成.本设计的作者认为:解题的思路与具体的解法是两个概念,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往往会有多个具体的解法.因此认为,教师应做好大思路的启发(而且可以是:几条大思路的启发一并完成)的工作--所谓全景式的启发,而把具体的求解,细节的完善交给学生的合作小组.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谈到"结构",那么,什么是"结构"呢?笔者认为,"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熟悉的数学知识结构,这里"知识"之所以以"结构"的形式呈现,是因为知识都是建构的产物,如数学中的十进制;还有一种叫数学认知结构,它实际上是一种包含了个人理智洞见的知识,它也是通过建构完成的.这两种结构有何关系呢?简单点说,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但它不会是知识结构在头脑中简单"复印"后的结果,而是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育理论在文[1]中分为三论:数学教学理论、数学课程理论、数学学习理论.我觉得数学教育评价理论也应在其中.一个教师,想上好数学课,首先就碰到怎样去进行“数学教学”的问题,这就需要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而学校的数学教学必须就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以便进行数学化”.[2]大师的高观点,加深了我对现代数学教育理论中“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自觉坚持启发…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些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熊如佐 《数学通讯》2012,(24):14-16
如何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有指导的再创造",数学家波利亚也说过"顺乎自然地帮助学生",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利用再创造的原则按照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二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去发挥数学资源的再创造价值.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把题做出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改革也如火如荼.教学没有模式,课堂也没有模式,模式永远是别人的,高效与否主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接受,教学效果是否好.那么初中数学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呢?首先,教师要加强研究性学习,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已的素质,全面完善和发展自已,这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参与、我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快乐中学好数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斯丁格勒教授指出":提高教学工作质  相似文献   

16.
进入高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概念越来越抽象,很多学生对数学渐渐失去了兴趣,尤其是上数学的概念课,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而教师也是完成任务式的照本宣科,课堂效率比较低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关键在我们的课堂,换句话说,我们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把数学概念课上得精彩?笔者认为概念课是可以上得精彩的,现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具体阐述之.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数学教学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而创新型人才主要体现在有创新的思维,那么,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让学生学会整体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把课堂教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教学的"尝试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教学的"规划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教学的"生成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教学的"展示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教学的"交流权"交给学生! 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强心声!随着2009年山东省率先推出"循环大课堂"的实践案例,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课堂教学大变革,其变革核心:如何激发"人的本能",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尺度,找准知识传承与数学素养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平衡点、链接点、生长点;如何组织和实施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基础的双向互动、展示交流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优质.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著名的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式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这种问题意识?训练学生这种问题意识?一直是笔者多年的追求.应无锡英桥国际学校之邀,笔者上了《矩形判定》的新授课,本文结合课堂实录与点评,汇报自己的教学思想,以求更多老师帮助.  相似文献   

20.
王秀彩老师在文[1]中从令人叫绝的“100%正确”和让人痛心的“100%错误”两个案例人手,提出了一个极有思考价值的观点:数学课堂要由“训化”走向“教化”.文章立意新颖,内涵深刻,读后受益颇丰.在认真品味作者精辟论述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现整理如下,与王老师商榷.1 什么是“教化”和“训化”?对于“教化”,文[1]认为:“教化即教育感化,这里既有知识的完善,又含人格的健全,还包括情感的体验等.”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值得我们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训化”,文[1]指出:所谓“训化”,这里是指教师针对某种具体的题型,通过简单、机械、反复的训练,使学生的解题过程逐步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问题清楚,思路清晰,过程规范,因而有利于学生对基础题的快速解答.由此,我们可以领会到作者的观点:“教化”与“训化”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强调的是让学生在情境、操作、活动与交流中体验、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实现知识建构,能力生成,而后者强调的是训练,让学生在机械、反复的训练中熟悉方法,掌握技能.“教化”是素质教育的追求,“训化”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