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Mx[GaW9M3O40]nH2O(M′=Mo,V,Ti,Fe(Ⅲ),Co(Ⅱ),Ni(Ⅱ),Mn(Ⅱ);M=k,Na,Gua,Me4N,Et4N,Bu4N)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阴离子电荷的确定,极谱、IR及UV光谱、可见光谱、ESR、磁化率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在水溶液中对酸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钒取代的一系列钨镓杂多酸盐M_(5+)[GaV_xW_(12-x)O_(40)]nHO_2(M=K~+,NH_4~+,Me_4N~+,Et_4N~+,Bu_4N~+,H;X=1,2,3,4),用IR、UV光谱,~(51)VNMR谱、极谱和循环伏安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试验了这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杂环息夫碱化合物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机化学学报》1993,9(3):303-308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双齿(N,O)杂环息夫碱2-(2′-羟基)苯甲亚胺-5-(4′-硝基)偶氮苯吡啶(HL)与过渡金属的六种新配合物ML_2及M′L_3 [M=Mn(Ⅱ)、Co(Ⅱ)、Ni(Ⅱ)、Cu(Ⅱ)、Pd(Ⅱ);M′=Fe(Ⅲ)].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磁化率以及热分析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4.
用发散法合成了周边含12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M3)端基的树状碳硅烷(D1),并用元素分析、氢谱、激光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偏光显微镜、DSC和WAX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1为向列相,与M3相同,树状物相态由介晶基元相态决定,D1的液晶态相行为:K92N126I124N78K,D1熔点比M3降低了24~30℃,D1清亮点比M3提高了6~8℃,D1液晶态温区比M3加宽30~38℃,在树状物中观察到S=+2的高强向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苯酚过氧化氢羟化过程中Dawson结构杂多化合物的ESR谱,通过对比不同反应时间后催化剂的波谱参数,分析了反应过程中V4+→V5+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初期,催化剂仅存在少量V4+,在反应时间达到2h时V4+的含量迅速增多,并出现了V(Ⅰ)及V(Ⅱ)两种波谱参数相异的四价钒,其中V(Ⅰ)对应着V=O键上的V4+,而V(Ⅱ)则对应着加氧中间物种,反应过程中V(Ⅱ)的含量迅速增多.两种钒均为羟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6.
金国新  刘宇  于晓燕 《有机化学》2000,20(3):352-356
Cp^*Cr(NO)(CO)~2与Fe(C~5H~4S)~2S反应,形成氧化-还原产物Cp^*Cr(NO)(SC~5H~4)~2Fe(1)。双杂核二茂铁化合物Cp^*M(NO)(EC~5H~4)~2Fe[M=Mo,E=S(2a),Se(2b);M=W,E=S(4a),Se(4b)]、CpMo(NO)(SC~5H~4)~2Fe(3)、Cp~2Mo(SeC~5H~4)~2Fe(6)和Cp~2W(SC~5H~4)~2Fe(7)可通过Fe(C~5H~4ELi)~2.2THF(E=S,Se)与Cp^*M(NO)I~2(M=Mo,W)、[CpMo(MO)I~2]~2或Cp~2MCl~2(M=Mo,W)反应制得。三核杂原子二茂铁化合物[Cp^*Cr(NO)~2]~2(EC~5H~4)~2Fe[E=S(8a),Se(8b)],由Fe(C~5H~4ELi)~2.2THF(E=S,Se)与二倍摩尔量的Cp^*Cr(NO)~2I反应制备。通过AgBF~4氧化2a得到二茂铁离子型化合物[Cp^*Mo(NO)(SC~5H~4)~2Fe]^+BF~4^-(5)。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和^1^3CNMR谱以及EI-MS表征了所合成的新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单电子还原混合价杂多化合物 [C10H10N]4HGeMo12O40,并由元素分析、 IR、 UV进行了表征。单晶 X射线分析表明 ,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1/n,晶胞参数 a=1.4803(3),b=1.2582(3),c=1.7712(4)nm,β =98.31(3)° ,V=3.264(16)nm3。由 4296个可观察衍射点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后 ,可靠性因子 R=0.0646。变温 ESR研究表明随温度降低单电子离域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8.
曾正志  邓汝温  吴集贵  陈江 《化学学报》1984,42(10):1100-1102
氯灭酸[N-(间氯苯基)-邻氨基苯甲酸]是我国首先合成并筛选出来的解热消炎镇痛药,临床效果较好,但有不少副作用.近年来的无机药物研究表明,金属配合物与人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曾制出十六种氯灭酸的稀土盐,其毒性比相应的氯化物小.其他金属的氯灭酸盐尚未见报道.本文在水中以氯灭酸钠(以NaA表示)与Mg(Ⅱ),Ca(Ⅱ),Sr(Ⅱ),Ba(Ⅱ),In(Ⅱ),Tl(I),Mn(Ⅱ),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Ag(Ⅰ),Cd(Ⅱ),Pb(Ⅱ)等金属离子制备出十五种氯灭酸金属盐,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UV,IR,摩尔电导率及热谱,其结果汇总于表1及表2.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备了样品NH4PW-NaY,并通过FTIR、XRD、低温氮吸附-脱附等手段确认了该样品为磷钨酸铵(NH4PW)存在于NaY沸石超笼中的"瓶中船"型催化剂。通过NH4PW与NOx反应生成磷钨酸(HPW)的方式将NH4PW-NaY转化为HPW-NaY,并通过红外及红外吡啶吸附等表征手段证实了NaY沸石超笼中只含有磷钨酸的"瓶中船"型催化剂HPW-NaY被首次制备。随后研究了该催化剂对NOx的吸附-脱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170℃时,HPW-NaY对浓度为1 696 mg.m-3的NOx吸附容量为2.38 mgNOx.gcat-1,在通水蒸汽条件下,催化剂温度降至100℃时所吸附的NOx发生脱附,脱附后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最后通过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研究了HPW-NaY对NOx的催化分解性能,结果发现NOx在以NaY沸石为载体的HPW上的分解过程中有O2产生,且氧的产生滞后于N2O及N2,HPW-NaY催化分解NOx的转化率及N2选择性分别为61%与75%,均高于单纯HPW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O)4M}xM'S4]^2^-[x=1,2; M=Mo(0), W(0); M'=Mo(VI), W(VI)]系列簇合物共振Raman(RR)光谱及红外(IR)光谱。除了对^νc-o, ^νM(VI)-s(b)[S(b):桥基S], ^νM(VI)-s(t)[S(t): 端基S], ^νM(0)-c, ^δM(0)-c-o进行归属外, 着重讨论^νM(0)-s(b), ^νM(0)-M(VI)的归属。研究了IR谱中Δν[^νM(VI)-s(b)─^νM(0)-s(b)]与M(0)→M(VI)电荷迁移的关系。RR谱研究结果表明, 在[(CO)4^-MS2MoS2]^2^-, [(CO)4MoS2MoS2Mo(CO)4]^2^-中S(b)→M(0)电荷迁移与M(0)→Mo(VI)电荷迁移之间有较明显的相互偶合; 在[(CO)4MS2WS2]^2^-中S(b)→W(VI)与M(0)→W(VI)电荷迁移、S(t)→W(VI)与M(0)→W(VI)电荷迁移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相互偶合, 说明了它们存在强的电子离域。本系列簇合物中二核簇的电子离域程度比三核簇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O)4M}xM'S4]^2^-[x=1,2; M=Mo(0), W(0); M'=Mo(VI), W(VI)]系列簇合物共振Raman(RR)光谱及红外(IR)光谱。除了对^νc-o, ^νM(VI)-s(b)[S(b):桥基S], ^νM(VI)-s(t)[S(t): 端基S], ^νM(0)-c, ^δM(0)-c-o进行归属外, 着重讨论^νM(0)-s(b), ^νM(0)-M(VI)的归属。研究了IR谱中Δν[^νM(VI)-s(b)─^νM(0)-s(b)]与M(0)→M(VI)电荷迁移的关系。RR谱研究结果表明, 在[(CO)4^-MS2MoS2]^2^-, [(CO)4MoS2MoS2Mo(CO)4]^2^-中S(b)→M(0)电荷迁移与M(0)→Mo(VI)电荷迁移之间有较明显的相互偶合; 在[(CO)4MS2WS2]^2^-中S(b)→W(VI)与M(0)→W(VI)电荷迁移、S(t)→W(VI)与M(0)→W(VI)电荷迁移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相互偶合, 说明了它们存在强的电子离域。本系列簇合物中二核簇的电子离域程度比三核簇强。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基于饱和Keggin结构阴离子构筑的有机-无机复合多金属氧酸盐(4,4′-bipy)4H4[PMo12O40](CH3COO).1.5H2O(1)和(4,4′-Hbipy)2(4,4′-bipy)2H[PW12O40].3.5H2O(2)(4,4′-bipy=4,4′-联吡啶),并借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了两种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的晶胞参数为:a=1.869 40(13)nm,b=1.404 23(9)nm,c=2.707 76(18)nm,β=105.848 0(10)°,V=6.837 9(8)nm3,Z=4,R1=0.095 4;化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884 80(12)nm,b=1.409 89(9)nm,c=2.664 92(17)nm,β=105.368 0(10)°,V=6.828 4(8)nm3,Z=2,R1=0.097 2.两种化合物结构类似,其结构单元均是由饱和Keggin阴离子与游离的4,4′-联吡啶分子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用发散法合成周边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M3)端基的新的二代树状碳硅烷液晶(D2),并用元素分析、氢谱、激光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偏光显微镜,DSC和WAXD法进行表征.D2为向列相,与M3相同.D2液晶态相行为是K90N105I1l3N75K,D2熔点比M3降低2633℃,D2清亮点比M3降低315℃,D2液晶态温区比M3加宽1130℃.D2和一代树状物D1的相态由介晶基元相态决定.D2熔点比D1降低23℃.D2清亮点比D1降低1121℃,D2液晶态温区比D1减少819℃.  相似文献   

14.
[Bu~4N]~3[Mo~2FeS~8O].(CH~2OH)~2簇合物的合成, 结构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H4)2MoS~4、FeCl~3与乙二醇钠在乙二醇溶液中反应, 再与Bu~4NBr作用可得到一种M0-Fe-S簇合物[Bu~4N]~3[Mo~2FeS~8O].HOCH~2OH。其结构经X光晶体结构分析确定。并测定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Mossbauer谱和电化学性质。该化合物可催化KBH~4转化乙炔还原为乙烯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酯基锡与缺位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PW9O9-34反应,合成了6种新的杂多阴离子--有机金属配合物M9[(R'OOCCHR"CH2SnOH2)3(PW9O34)2]·xH2O(M=(CH3)4N+,K+;R'=CH3-,CH3CH2-;R"=H,CH3-),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紫外电子光谱、1H NMR、31P NMP、183w NMR和TGA-DSC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确定该系列配合物为A-β-PW9 型夹心配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铍与铍试剂Ⅱ络合物的极谱特性.在氢氧化铵介质中,铍与铍试剂Ⅱ生成电活性络合物.1:1的铍/铍试剂Ⅱ络合物在-0.80伏(对饱和甘汞电极)有一灵敏的吸附波.最适宜的支持电解质为4%EDTA-0.8N NH_4 OH-0.5N NH_4Cl-0.002%铍试剂Ⅱ.铍的测定范围为1.5×10(-8)M-1×10(-5)M.研究了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17.
钼钨铌磷杂多化合物的研究(Ⅰ):杂多酸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分步酸化一分步加料合成[PNb_2Mo_xW_(10-x)O_(40)]~(5-)(x=0,2,4,6)系列杂多酸的方法,给出了最佳配料比和生成反应的pH值,并进行了红外、紫外、极谱、电位滴定及热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极谱仪中,方波极谱仪的灵敏度稍次于脉冲极谱仪,不同类型的方波极谱仪的灵敏度略有不同,机械方波极谱仪的灵敏度为2×10~(-8)M的镉(Ⅱ),MK-Ⅲ及Modular型的灵敏度约为4×10~(-8)M的镉(Ⅱ),PA-202型为1×10~(-7)M的镉(Ⅱ),其他类型的方波极谱仪的灵敏度都较差,而多数报导未刊出所记录的极谱图,故未能加以详细比较。由于滴汞电极毛细管噪声的干扰,方波极谱仪灵敏度的提高不能单纯由提高仪器的放大倍率来取得。射频极谱、脉冲极谱和示波方波极谱是克服毛细管噪声的三种方案。PF-501型射频极谱仪的灵敏度为5×10~(-8)M的镉(Ⅱ),有一种半导体元件制的射频极谱仪的灵敏度约为10~(7)M的铅(Ⅱ),另一种射频极谱仪的灵敏度为1.2×10~(-8)M的铅(Ⅱ);脉冲  相似文献   

19.
二茂铁基苯酰腙的d区金属螯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茂铁基苯酰腙与d区金属乙酸盐或氯化物在乙醇中反应,得到了6个新的螯合物,分子式为M(Fcbh)n[Fcbh=Fc—C=N—N=C-C_6H_5,Fc=C_5H_5—FeC_5H_4;M=Cr(Ⅲ)、Fe(Ⅲ)时,n=3;M=Mn(Ⅱ)、Co(Ⅱ)、Ni(Ⅱ)时,n=2]和Pd(Fcbh—H)_2Cl_2[Fcbh—H=Fc—C=N—NHCOC_6H_5]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H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了螯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描述了二茂铁基苯酰腙配体与d区金属的两种不同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状态。在Cu(Ⅱ)配合物中,Cu(Ⅱ)是与配体的N~3原子和C~4上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其他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是与配体的C~2的羰基氧原子和羧基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