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依据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将塔北沙雅隆起东段自加里东中 晚期以来的断裂活动细分为3期,并对其复合发育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加里东中 晚期,区内主要发育近NW向的小型逆断层;海西早期,近EW向的压扭断裂开始大规模发育,部分近NW向的断裂也开始扭动,二者呈复合构造样式;海西晚期,区内断裂继承性活动,EW向断裂发生大规模逆冲活动,地层被大幅抬升,并遭受剥蚀.该项研究对于深化塔里木板块北部古生代构造变形研究以及油气勘探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露头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和地层残余厚度图的分析,发现柴迭木盆地北缘新生代以右行走滑冲断构造变形为主.走滑冲断构造带内的断层在平面上呈分支复合,剖面上表现为花状构造,走滑逆冲断层上、下盘地层呈不协调产出.右行走滑冲断构造带形成的应力来源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的拖拽力作用以及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向的简单剪切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最集中的地质单元.研究表明该地区地层压力类型丰富,侏罗系底部及以下地层在凹陷内一定深度以下普遍发育高压,在莫索湾凸起的中南部侏罗系则整体处于超压状态.沉积型欠压实作用使得凹陷内侏罗系底部及以下储层流体以高压分布为主,腹部4400m以下地层中的高压形成则与成岩型欠压实作用有关,而构造挤压及叠置作用对西北缘高压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走滑断裂分段叠置区通常包括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其形成及演化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内部构造特征对油气运聚具有重要影响。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顺北1号断裂叠置区分段发育特征明显,油气勘探表明,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异。在分析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走滑断裂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拉分叠置区内发育有多组里德尔(R)剪切和压剪性(P)剪切,在叠置区内多组断裂组成一套平面范围较小、垂向断距较大的雁列地堑系统;挤压叠置区内仅发育一组R剪切、P剪切及单条共轭里德尔(R')剪切,并在叠置区内形成平面范围较大、垂向断距较小的地垒。因此认为,基底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性质是控制叠置区发育类型的关键因素。叠置区内断裂发育的数量、规模均受控于总走滑量,并与之呈正相关。相较于挤压叠置区,拉分叠置区的断层数更多,分布更密且地层破碎变形程度更高。在构造特征及力学机制上,拉分叠置区均表现出更强的油气富集潜力。  相似文献   

5.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走滑断裂是该地区油气成藏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基于最新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借助最大波谷振幅属性提取的物探手段,结合走滑断裂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的分段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哈拉哈塘地区主干走滑断裂平面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由一系列雁列排布的R剪切断裂组成,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断阶带(overlap)发育成的P剪切断裂与R剪切整体构成辫状的构造样式;而在R剪切末端,派生出R'剪切、T剪切等次级断裂,组成马尾或羽状构造.不同区带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条件:断阶带,受挤压应力控制发育局部背斜,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而背斜翼部沿断层发育的串珠储集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空间;走滑断裂末端的马尾构造区,断裂数量多、地势低,发育规模储集体,但油气易沿断裂向高处运移,油气保存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6.
复式构造裂缝分布模式和裂缝密集带的预测是油气勘探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本文在地质模型、数学模型和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Fn指标法,建立了模拟复式构造裂缝分布模式的方法,直接预测了复式构造裂缝密集带,并对保靖复式构造横剖面的裂缝分布模式进行Fn指标法的实际应用,得出本区最有利的油气圈闭构造为腾家湾背斜裂缝带,解决了最大剪应力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陆西凹陷的实际资料出发,分析了裂缝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裂缝的特征,研究了影响构造裂缝发育的因素,认为构造裂缝的发育受构造部位,孔隙度断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探讨了裂缝发育程度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拟合求曲率的方法,与最近断层距离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裂缝密度的定量化预测方法-拟合曲率综合预测裂缝方法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对陆西凹陷的裂缝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以DEM和ETM+遥感图像作为数据,利用Arc GIS和ENVI作为处理平台,提取了奉化江水系格式和断裂构造,运用线密度分析、玫瑰图、剖面分析等手段,简要论证了奉化江水系格式与断裂构造的关系,以及河谷阶地对构造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RS图像经主成分变换、直方图拉伸和地貌渲染后地表的山体纹理特征明显,有利于构造解译;(2)Arc GIS的空间分析显示,河流的发育在主控断裂构造方向上具较高响应度;(3)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河谷剖面形态相应出现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天山造山带在晚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四阶段演化过程,即泥盆纪吐-哈古大洋形成,早石炭世俯冲造山,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以及二叠纪造山期后造山带的进一步变形.自北而南划分为大南湖-哈尔里克岛弧带、康-阿板块碰撞缝合带和中天山岛弧带等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带).东天山的矿产严格受构造控制,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期间发育的铜、金、铜镍硫化物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具有十分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发育有斑岩型铜矿床、铜(镍)硫化物矿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和热液型金矿床等矿床类型.这些矿床在东天山地区构成四条大的成矿带:康古尔断裂以北铜矿带;金、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带(北带);阿齐山-雅满苏铁(铜)、银多金属成矿带(南带)和中天山地块铁、铅锌、银成矿带.  相似文献   

10.
以鄂东南丘陵区典型的人口外流区空心村—–湖北崇阳石下村为例,运用实地调研、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剖析空心村内部空间演变及其微观机制.研究发现:(1)石下村空心化过程中内部空间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聚落发育滞缓、村内住宅空废;(2)村落空间形态呈现跃迁式扩张、填充式扩张以及房屋的马赛克式布局的演变特征;(3)石下村空心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村农村公共空间转移到村外集镇,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就业非农化以及居住城镇化的浪潮;(4)石下村空心化经历从假性空心化到实质空心化,跨区域家庭的产生与迁移是其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地区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乌鲁木齐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设计,包括结构体系选型及结构布置,主要构件,围护结构,节点和基础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菱属植物的幼苗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10种菱属植物幼苗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探讨了其系统学意义 ,结果表明: ( 1)菱属植物的双苗是返祖现象 ; ( 2)菱沉水茎上的须根状物既不是沉水叶也不是托叶 ,而是不定根; ( 3)菱茎第 1节叶互生是返祖现象 ,而其余各节叶对生则是前进性畸形现象; ( 4)子叶柄、茎节间等长度性状可塑性很大且主要受环境 (水深 )影响 ,是对环境的适应. 而其粗度性状可塑性较小 ,可作为种类划分的参考依据;( 5)菱属的幼苗具有独特性 ,建议作为一个新的类型 —— 菱型 ( T ra pa Ty pe) .  相似文献   

13.
任何可执行文件都必须满足一定的结构特征.本文以Windows平台下的PE文件为研究对象,从PE头、节头、节代码出发,给出了17个结构特征;针对给定正常软件和各类恶意软件,获得了这些属性取值分布特征;采用多类数据挖掘分类技术获得了正常软件与恶意软件的判定规则.实验结果表明,C5.0的分类算法检测准确性最好,达到94.16%.这些规则可以为软件可信性度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然环境是场地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建筑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有关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通常存在2类观点,即认为两者为异质系统以及将两者视为有机整体.将此2种观点引入景观构筑物这类特殊景观建筑的设计中,深入剖析不同视角主导下截然不同的结构构思与表现方法,并以翔实而丰富的案例进行佐证.研究表明,场地自然环境是景观构筑物结构构思的制约因素与结构形态的外在形式动力,而景观构筑物以最终的结构形态反作用于自然环境,表达不同的环境主张.两者之间的互动有效拓展了景观构筑物的设计思想与方法,推动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朝着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熵理论和产品结构关联性研究, 提出了一个机械产品升级潜力评估模型, 从升级变更影响程度(前端)和升级复杂度(后端)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机械产品的升级潜力量化值, 并用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结构系统分析,结构系统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工具。并以《西药库管理系统》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逻辑模型、物理模型设计步骤及系统实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次二阶矩法建立了平面索张拉预应力钢桁契任意单元失效模式的可靠性指标与验算点的迭代模型,并基于点估计法得到了整体结构失效概率的计算公式,其中任意单元随机内力统计特性一标准差则基于随机摄动理论确定,且考虑了任意弹性约束的影响.整体结构的基本随机参数包括折线索单元和桁架单元的截面面积(或综合刚度)、张拉钢索的预拉力、外荷载及约束刚度等.按照本文所建立的计算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工程中常见的预应力钢桁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整体可靠性指标的有关参数进行了讨论,得到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引入语义网络的知识表示方法,将面向对象技术与超媒体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的多媒体创作模型(KAM),给出了KAM模型的形式化定义,并对该模型的结构进行了讨论.KAM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支持结构与内容的分离;(2)支持复合机制;(3)基于语义的导航,有效地避免了在交互性系统中的迷路问题;(4)独立的链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9.
以沪浙闽案例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与“人—地—业”协调发展观,构建评价指标,对沪浙闽耕地利用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度、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2005—2020年沪浙闽耕地利用指数,探索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布及转移路径。结果表明:(1) 2005—2020年研究区各耕地利用转型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耕地利用差异性不断减小。(2)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与功能转型耦合度稳定在0.8~0.9,呈现完美协调,但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且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减弱,表明耕地数量和结构特征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3)研究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集中在南部且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减弱趋势,表明耕地功能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4)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和功能转型在地理空间上较集聚。在空间转型方面,数量特征集聚性强于结构特征。在功能转型方面,生活功能集聚性最强,生态功能集聚性不明显。(5)综合转型重心先向南后向北移动,空间转型重心一直向北移动,功能转型重心先南移后北上。功能转型覆盖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注塑机油泵电机的负载状况及能耗分析,结合注塑机的特点确定节能控制方案以及系统软硬件的设计过程,并采用单片机为控制芯片,对压力、流量以及时间等注塑过程中的油泵电机能耗主要因素进行测控,提高油泵电机的运行效率,实现在不同注塑阶段的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