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稀土合金电刷丝的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虞澜 《摩擦学学报》2002,22(4):282-285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微区电子探针及 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测试技术考察了金 -稀土合金电刷丝摩擦副的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该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机理为轻微粘着磨损 ;合金中稀土元素发生偏聚 ;在摩擦升温过程中 ,稀土元素向合金表面扩散富集 ,摩擦副接触表面氧化层不断生成和磨损 ,从而降低电刷丝的表面能 ,使摩擦副的接触表面粘着能降低 ,从而改善其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2.
真空长寿命自润滑电刷—滑环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造卫星消旋天线用电刷-滑环系统的技术要求,用粉末冶金法研制出一种具有低摩擦、耐磨损、电性能优异的电刷材料,并以3种币银材料分别与之配副,在真空(7~8mPa)和室温至200℃下,通过负荷、速度、电流和时间等对其摩擦磨损和电性能影响的考察,选择出最好的偶件材料是币银-3.试验表明,这2种材料配副时,3年的总磨损高度小于0.1mm,电噪音低于5mΩ,符合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可以应用于人造卫星的太阳能帆板和消旋天线上.  相似文献   

3.
n-ZrO2/Ni复合电刷镀层的微动磨损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电刷镀技术制备n-ZrO2/Ni复合镀层,研究复合镀层与GCr15配副从室温到500 ℃的微动磨损行为,探讨了复合镀层的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升高,由于磨损表面发生摩擦氧化反应,形成具有固体润滑作用的氧化物保护层,使得其摩擦系数逐渐降低,当试验温度为500 ℃时,氧化物保护层大面积脱落导致摩擦系数上升;复合电刷镀层的显微硬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下降,导致其抗磨损性能降低;复合电刷镀层在室温下的微动磨损失效机理主要以剥层磨损为主,在200 ℃以上主要为剥层磨损,并伴有一定程度的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工具种类及数量的持续增长,势必会给环境保护带来严重的影响.交通运输工具于摩擦制动过程释放的制动磨损颗粒物(即制动粉尘)已成为城市大气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源,显著影响着城市的空气质量.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制动磨损源大气颗粒物排放的控制措施,需深入了解颗粒物排放的准确信息.基于此,本文中综述了近年来以制动磨损为源头的大气颗粒物排放研究进展.首先,从机理层面介绍了制动过程中磨屑的衍化,简述了摩擦层的形成机制和制动粉尘的来源及排放特性;其次,重点阐述了制动器结构、材料类型、外界环境、制动速度和制动载荷等因素对制动磨损源大气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大气颗粒物排放特性(如颗粒形貌、颗粒尺寸和颗粒浓度等)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制动磨损源大气颗粒物排放研究需要加强的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陈彬  刘阁  张贤明  陈立功 《实验力学》2013,28(6):777-782
针对真空环境中油水分离问题,以真空滤油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多参数实时耦合的油水分离试验系统,并利用Labview软件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析了油水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水的初始含水率对脱水率的影响较大,真空压力和温度对脱水率呈单调变化的趋势,运行时间存在一个较优值30s。上述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真空滤油机油水分离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织造过程中碳纤维束的摩擦磨损会导致成型后复合材料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模拟织造过程中经纬纱线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法向负载、预加张力和摩擦速率对碳纤维束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碳纤维束的摩擦系数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减小,其磨损程度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增大,相对应的碳纤维束拉伸断裂强力也逐渐下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因实际摩擦接触面积的变化随预加张力的增加而增大;摩擦速率的增加几乎不影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但延长了其测试值达到稳定所需的周期数.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润滑窄端面接触式端面密封,建立了考虑端面稳定磨损的密封性能分析模型. 基于流体承载和固体接触承载共同平衡闭合力的传统思路,引入Archard磨损模型,创新性地提出沿窄端面径向方向磨损均匀假设,从而使用半解析方法得到近似固体接触力、流体承载力及介质膜厚分布. 在此基础上耦合密封环组件力和热变形,最终得到密封泄漏量、端面温度等性能参数. 相应台架试验结果也较好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所建模型对于窄端面接触式端面密封的性能分析和密封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MT-1型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可以提供从大气到6.7×10~(-3)Pa的压力环境,其可测载荷和速度的可调范围以及温度和振动特性等的变化范围都比较大,并且采用微机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测量参数多,重复性和精确度都比较好,因而是航天工业、真空工业和摩擦学基础研究中一种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Ni—W(D)合金电刷镀层的滑动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 Ni- W( D)合金刷镀层在不同载荷下的滑动磨损特性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磨损表面形貌 ,用铁谱仪和流体光谱仪分别分析磨屑的尺寸和成分 .结果表明 :在载荷 1 0 0~ 2 0 0 N下 ,Ni- W( D)合金镀层磨损表面主要呈现轻微擦伤迹象 ,刷镀层表现出优良的抗磨能力 ;在 30 0 N载荷下 ,由于镀层剥落而造成磨粒磨损 ,磨损率剧增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仿生人工关节的评价装置及磨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仿生人工关节结构,利用连杆机构模拟关节弯曲/拉伸运动方式建立了仿生人工关节评价装置,同时对以小牛血清作为润滑介质的氧化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ZrO-UHMWPE)人工关节配副进行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装置不仅可以加速考察人工关节配副的磨损特性,还能够加速评价仿生关节囊的动态疲劳性能,同时实现转速、载荷以及运动角度等参数可调并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UHMWPE的磨损量与运动周期近似呈线性关系,UHMWPE的体积磨损率相对稳定,约为70~80 mm3/106周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针对单个硬质角形颗粒冲击金属材料表面的过程,设计了弹射试验装置,研究菱形颗粒冲击行为及冲蚀机理.采用高速摄像机,捕捉不同冲击速度v_i、冲击角度α_i和方位角度θ_i下颗粒的运动轨迹.建立了基于拉格朗日法的FEM-SPH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借助于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角形颗粒的运动学行为和变形凹坑形态.结果表明:冲击角α和方位角θ是决定颗粒旋转的关键因素,在某一固定冲击角αi下存在一个临界方位角θcr_i,当θiθ_(cri)时颗粒冲击后发生前旋旋转,当θ_iθ_(cri)时颗粒冲击后发生后旋旋转;冲击诱导的颗粒旋转对冲蚀机理的影响较大,颗粒前旋旋转对金属材料产生"耕犁"作用,后旋旋转对金属材料产生"撬起剔除"作用.颗粒的动能损失受到冲击角α_i和方位角θ_i的影响较大,临界方位角θ_(cri)下颗粒的动能损失最大,凹坑变形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不少研究者都认为聚合物的转移磨损受摩擦副表面能的影响。为了考察材料表面及表面性质对聚合物粘着转移的影响,作者运用不同的对偶材料(45号碳钢、铝及铜)並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明显提高了其表面能,用未经表面处理的聚四氟乙烯(PTF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这些处理的和未经处理的金属材料对摩时发现,聚合物的比磨损大致相同,且不受对偶材料表面能的影响。但当对PTFE和HDPE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后,再与那些处理的金属材料对摩时,其磨损率很低,在稳定磨损阶段,仅为未处理者的1/200左右,並且也与对偶材料的表面能无关。经过表面化学处理后,PTFE的摩擦系数稍有升高,而HDPE的则有所降低。文中还对PTFE的磨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铝板带冷轧过程中磨损影响因素 及磨损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轧后铝材表面磨损量是影响铝材轧制过程的重要因素,脱落的铝粉恶化产品表面质量、影响轧制效率。本文选用不同的添加剂配制轧制油,对铝板材进行冷轧试验,重点研究添加剂种类、铝材原始表面质量、轧制压下率三方面对铝材表面磨损性能及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组分添加剂轧制油中油性剂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犁削磨损现象较无润滑和纯基础油轧制有明显改善,轧后铝材表面磨损量小;轧件轧前表面粗糙度大,轧辊对轧件微凸体的碾压作用加剧,被碾压下来的大量铝粉成为轧辊和轧件外的“第三体”,造成磨粒磨损加剧;化学磨损和犁削磨损同时存在于轧制过程中,油膜厚度较大时,前者是主要磨损机制;反之,后者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研究薄层磨损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并着重介绍测定微小磨损量和动态观察磨损过程的手段,即铁谱分析法;对所设计的销-盘磨损试验机进行了反复改进。试验表明;所采用的磨损装置较好地控制了磨损影响因素和试验参数;用铁谱分析法测定球和盘试样的磨损,不但精度高,而且收集的磨粒还为深入研究磨损机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真空四球摩擦试验机系统考察了聚α-烯烃(PAO40,PAO10)和多烷基化环戊烷(MAC)2类合成碳氢油在空气、真空(压强小于6.0×10-4 Pa)和高纯氮气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非接触式三维表面轮廓仪观察了钢球摩擦表面的微观形貌,探讨2类合成碳氢油在空气、真空和高纯氮气中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由于连续的边界氧化膜和润滑油膜的存在,2类合成碳氢油的摩擦系数较低且能保持稳定,磨斑直径较小、磨痕表面光滑平整.在真空和高纯氮气中,由于润滑膜失效和剧烈温升,2类合成碳氢油的摩擦系数较高且剧烈波动,磨斑直径较大、表面可见明显的黏着磨损.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氯化法(800℃,5%Cl2+Ar)制备了钛硅碳衍生碳涂层(CDC@Ti_3SiC_2).通过真空浸渍处理,将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LP106)浸渍到多孔层状结构的CDC@Ti_3SiC_2涂层中,得到固-液复合润滑涂层(CDC@Ti_3SiC_2-LP106).以Si_3N_4球为摩擦配副,分别考察了Ti_3SiC_2、CDC@Ti_3SiC_2和CDC@Ti_3SiC_2-LP106涂层在两种真空模式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这两种真空模式分别为固定真空度(10–4Pa)和改变真空度(由105Pa逐渐减小至10–4Pa).随着真空度的增大,CDC@Ti_3SiC_2涂层的摩擦系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相比较而言,CDC@Ti_3SiC_2-LP106涂层的摩擦系数低且对真空度变化不敏感.在两种真空模式下,CDC@Ti_3SiC_2和CDC@Ti_3SiC_2-LP106涂层均显著减小了Ti_3SiC_2的摩擦系数,但其抗磨损性能并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真空四球摩擦试验机系统考察了全氟聚醚(Z25)和甲基氟氯苯基硅油(FCPSO)两种空间润滑油在空气、真空和高纯氮气气氛中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别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Z25在3种气氛中均表现出低摩擦高磨损的特性,且真空中摩擦系数最低,这主要是由于Z25对摩擦副具有润滑和腐蚀的双重作用;FCPSO在3种气氛中均表现出高摩擦低磨损的特性,且真空中磨斑直径最小,这主要是由于FCPSO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FeCl2边界保护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粉粘土及粘土在加入不同配比的石灰、水泥、粉煤灰时的静三轴强度的变化规律 ,通过分析比较 ,得出了不同掺合料的掺合比与强度的关系 ,为设计、施工及养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满足高速铁路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精确取模法测量了GB12759-91型实验双圆弧齿轮逐级加载时的磨合磨损量,分析了双圆弧齿轮磨合过程中磨损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磨合仿真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采用精确取模法测量了GB12759-91型实验双圆弧齿轮逐级加载时的磨合磨损量,分析了双圆弧齿轮磨合过程中磨损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磨合仿真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