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将MnCl2与苯并咪唑-5,6-二甲酸混合反应合成出一个新的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锰金属配位聚合物{[Mn(Hbim)(H2O)2]·(H2O)2}n (1),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谱图,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该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0.728 2(14) nm,b=1.804 5(4) nm,c=1.915 5(4) nm,V=2.429 3(8) nm3,Z=8,C9H12MnN2O8,Mr=331.15,Dc=1.811 g·cm-3,F(000)=1 352,μ(Mo Kα)=1.130 mm-1,最终R=0.037 1,wR=0.085 8。在配位聚合物中,锰-羧基Z字形链相互连接成具有尺寸为0.57 nm×0.75 nm一维通道的二维网络结构,并进一步被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性质测试表明该化合物为反铁磁。 相似文献
2.
3.
氮杂金属冠醚(Azametallacrown,azaMC)以M-N-N为重复单元,主要由五齿的N-酰基酰肼阴离子配体与金属盐通过自组装而成,包括aza18-MC-6、aza24-MC-8、aza30-MC-10、aza36-MC-12、aza45-MC-15、aza60-MC-20等类型。它们不仅呈现出独特的物理性能和生物活性,而且还能作为“第二构筑单元(Second Building Units,SBUs)”构筑一系列金属冠醚配位聚合物。本文对氮杂金属冠醚的结构特征、分类及性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例由O—P—O单元桥联的锰-席夫碱(SB)新型三核配合物,即[Mn3(salen)3(L)]ClO4·H2O (1)和[Mn3(salpn)3(L)]ClO4(2),其中salen2-=N,N''-乙二胺缩双水杨醛,salpn2-=N,N''-丙二胺缩双水杨醛,H2L=(5-(乙氧基羰基)萘-1-基)膦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是同构的,均是由膦酸酯配体中的O—P—O桥联3个[Mn (SB)]+构成一个三核结构单元[Mn3(SB)3(L)]+,一个无序的ClO4-作为平衡阴离子存在。这些[Mn3(SB)3(L)]+三聚体通过π-π相互作用和相邻的分子形成超分子一维波形链。配合物1和2的磁性研究表明,不对称结构中的3个Mn(Ⅲ)离子分别是2个高自旋和1个低自旋,而Mn(Ⅲ)离子之间主要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通过N-N键桥联的不对称的N2O3席夫碱配体(H3L)的镍(Ⅱ)配合物[Ni2(HL)2]2(DMF)8(H2O)2 (1)。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273 5(2) nm,b=1.360 4(3) nm,c=1.427 6(3) nm,α=85.358(4)°,β=63.513(3)°,γ=79.545(4)°,V=2.176 8(7) nm3,Z=1,F(000)=980,R1=0.073 6。配合物1的不对称单元中含有两个双核结构Ni2(HL)2(DMF)2(H2O)2 (Ⅰ)和Ni2(HL)2(DMF)4 (Ⅱ)以及两个DMF溶剂分子。通过酚基氧原子桥联的镍-镍距离分别为:Ni(1)-Ni(1A),0.308 4 nm;Ni(2)-Ni(2B),0.310 3 nm(对称操作:A:1-x,2-y,-z;B:1-x,1-y,1-z)。金属镍(Ⅱ)离子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一个配体的NO2三齿配位单元和另一个配体的酚基氧原子位于赤道面位置,两个溶剂分子占据轴向位置。晶体中存在着分子内以及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两种氢键作用。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Ni(Ⅱ)离子之间的反铁磁耦合作用在它的磁性质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螺旋桨状配体构型的锰配合物,其结构式为[Mn(N’-benzylidenesalicylhydrazide)3(H2O)]。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的晶体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6411Å,b=12.728Å,c=16.346Å,α=110.357°,β=96.555°,γ=108.996°,V=2075.2Å3,Z=2,Dcalc=1.265g/cm3。在该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为八面体配位形式,使得三个配体以一种螺旋桨状的立体结构排列在它周围。抗菌活性试验表明,对受试微生物,配合物比配体表现出更强烈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和表征了3个杂冠醚配体(L1:单氮杂15C5,L_Ⅱ:单氮杂18C6,L_Ⅲ:1,7—二硫杂18C6)与稀土硝酸盐的配合物:〔Ln(NO_3)_3L_Ⅰ〕(Ln=La~Pr),[Ln-(NO_3)-3L_ Ⅱ〕(Ln=La~Pr),〔HL_Ⅱ〕~+〔Ln(NO_3)_4(OH_2)_2〕~-(Ln=Nd,Sm~Er,Yb),〔Ln(NO_3)_3.L_Ⅲ’(H_2O)](Ln=La~Nd,Sm~Er,Yb),其中L_Ⅲ’表示L_Ⅲ冠醚环上的2个硫原子在与稀土硝酸盐反应的过程中被氧化为亚砜.配合物〔HL_Ⅱ〕~+[Nd(NO_3)_4-(OH_2)_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a=1.644 0(5),b=1.739 2(3),c=1.867 5(4)nm,β=107.26(2)°.Z=8,Nd~(+3)与4个二齿NO_3~-和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长链状夹心式结构;配合物〔Er(NO_3)_3L_Ⅲ’(H_2O)〕·CH_3COCH_3的晶体为P2_1/n空间群,a=0.877 2(2),b=1.817 9(7),c=1.854 0(5)nm,β=103.50(3)°,Z=4,Er~(3+)与3个二齿NO_3~-、1个水分子及2个亚砜氧原子形成配位数为9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由水热法合成了2个铜配合物[Cu(INAIP)(bbi)]·5H2O (1)和[Cu(INAIP)(phen)(H2O)]·H2O (2)(H2INAIP=5-异烟酰胺基异酞酸,bbi=1,4-二咪唑基丁烷,phen=1,10-邻菲咯啉),并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是由1,4-二咪唑基丁烷连接[Cu(INAIP)]一维链形成的二维双层结构,而配合物2是通过π-π堆积作用将[Cu(INAIP)]一维无限链延伸为二维结构,这2个化合物最终均被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在1.8~300 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配合物1和2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由羧基桥联的双核铜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而配合物2表现为顺磁性。 相似文献
10.
以3-乙氧基水杨醛缩乙醇胺席夫碱(H2L)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七核锰配合物[Na2MnⅡMnⅢ6O2(L)6(N3)4(CH3COO)2]·4DMF(1)和[Na2MnⅡMnⅢ6O2(L)6(SCN)4(CH3COO)2]·2DMF (2),并对它们进行红外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混价七核锰配合物,包含1个Mn2+和6个Mn3+。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磁学性质,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都表现出反铁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四氮杂取代的三环结构冠醚4,13-二氧-1,7,10,16-四氮杂三环[14.2.1.17,10]二十烷(L7), 低温条件下在乙醚中培养出其单晶,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n, 晶胞参数a=0.8984(7) nm, b=1.0805(9) nm, c=1.1040(9) nm; Z=2, β=111.707(13)°; V=0.9958(14) nm3, Dc=1.189 g/cm3, μ=0.092 mm-1, F(000)=392, R1=0.0649, wR2=0.1714. 制备了配体L7与金属盐的配合物, 分析结果表明, 配体L7与金属离子形成1∶1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含N-丙酰皮考林酰肼的镍和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含N-丙酰皮考林酰肼(简写为HL)的镍和锰2个配合物[NiL2](1,C18H20N6NiO4,Mr=443.11)及[MnL2](2,C18H20N6MnO4,Mr=439.34)。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配合物1的晶体学参数a=12.745(1),b=8.5690(8),c=18.259(2)?b=100.950(3),V=1957.8(4)?,Z=4,F(000)=920,m(MoKa)=1.029mm-1,R=0.0410,wR=0.1069;配合物2的晶体学参数a=12.553(2),b=8.360(1),c=19.074(3)?b=101.329(6),V=1962.7(5)?,Z=4,F(000)=908,m(MoKa)=0.711mm-1,R=0.0637,wR=0.1648。在配合物中,镍(Ⅱ)原子和锰(Ⅱ)原子具有扭曲的N4O2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的无限链状结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n(C=O)和n(C=N)红移。电子光谱表明存在d-d,-p和d-p的跃迁。 相似文献
13.
二羧酸基取代三环氮杂冠醚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环氮杂冠醚4,13-二氧-1,7,10,16-四氮-1,16:7, 10-双亚乙基-9,18-二乙酸环十八烷-8,17-二酮(C_(20)H_(32)H_4O_8),在无 水乙醇-氯仿混合溶剂中培养出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 斜晶系,空间群P2_1/c,晶胞参数a = 0.87474(17) nm,b = 1.3967(3) nm,c = 0.94309(19) nm;β = 111.18(3)°;Z = 4,V = 1.0744(4) nm~3,D_c = 1. 411 g/cm~3,μ = 0.110 mm~(-1),F(000) = 488,R_1 = 0.0678,wR_2 = 0. 1850。 相似文献
14.
以3-对甲氧苯基-4-对氯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为配体,合成了1个单核锰配合物trans-[MnL2(NCS)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1.458 5(3)nm,b=0.915 00(18)nm,c=1.616 3(3)nm,β=101.70(3)°,V=2.112 2(7)nm3,Z=2,R1=0.058 5。单晶结构表明,锰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硫氰根离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1个氮原子和吡啶上1个氮原子参与配位。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260℃开始发生分解。变温磁化率显示该配合物为顺磁性(1.8~300 K)。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吡啶基取代的氮氧自由基4P4NIT与过渡金属锰(Ⅱ)离子进行配位,得到了1个双核的四自旋配合物{[Mn(hfac)2]2(4P4NIT)2}·CHCl3(其中,4P4NIT=2-(4′-(4″-吡啶基)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hfac=1,1,1,5,5,5-六氟乙酰丙酮阴离子)。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2个4P4NIT自由基作为桥联配体, 连接了2个Mn(hfac)2单元,形成双核四自旋配合物。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中过渡金属Mn(Ⅱ)离子和直接配位的氮氧自由基之间存在着强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H2L(1,C11H13N3O3)和2个镍的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化合物[Ni(HL)(CH3COO-)(C5H5N)2](2)和[Ni(HL)2]·2C3H7NO(3)。化合物1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为:a=0.451 87(2) nm,b=2.086 8(1) nm,c=1.224 48(9) nm,β=94.974(3)°,V=1.150 3(1) nm3,Z=4,Dc=1.358 g·cm-3,μ=0.101 mm-1,F(000)=496,R=0.0435,wR=0.142 5。化合物2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为:a=1.362 39(8) nm,b=1.345 37(6) nm,c=1.438 54(7) nm,β=113.138(3)°,V=2.424 6(2) nm3,Z=4,Dc=1.398 g·cm-3,μ=0.843mm-1,F(000)=1 064,R=0.042 4,wR=0.116 6。化合物3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为:a=1.104 22(7) nm,b=2.860 1(1) nm,c=1.114 13(7)nm,β=114.589(5)°,V=3.199 5(3) nm3,Z=4,Dc=1.398 g·cm-3,μ=0.667 mm-1,F(000)=1 416,R=0.057 6,wR=0.1535。在化合物1晶体中,酮肟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化合物2中,每个镍(Ⅱ)离子由1个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的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吡啶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和1个乙酸根中的1个氧原子形成畸变的NiN4O2八面体配位构型,存在分子内氢键O-H(肟)…O(乙酸根)和O-H(酚)…N(酰肼)。在化合物3晶体中,每个镍(Ⅱ)离子由2个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NiN4O2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中存在O-H…O和O-H…N两种分子内氢键和O-H…O分子间氢键。 相似文献
17.
1,3,5-苯三乙酸-钬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柔性三脚架配体1,3,5-苯三乙酸(H3bta)与Ho(NO3)3•6H2O在水热条件下组装得到了一个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配位聚合物: {[Ho(bta)(H2O)]•1.26H2O}n (1).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0.7621(4) nm, b=0.9634(4) nm, c=1.0500(5) nm, α=106.409(18)°, β=105.273(18)°, γ=100.88(2)°, Z=2, V=0.6839(6) nm3, Dc=2.208 g/cm3, μ=5.824 mm-1, F(000)=437, R1=0.0224, wR2=0.0462. 在1.8~300 K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该配合物固体样品的磁性质. 相似文献
18.
含N-苯甲酰皮考林酰肼的钒酰、镍及锰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3个含N-苯甲酰皮考林酰肼(简写为HL)的钒、镍和锰配合物[VO_2L](1,C_(13)H_(10)N_3O_4V,M_r=323.18),[NiL_2]·0.5CH_3OH(2,C_(26.5)H_(22)N_6NiO_(4.5),Mr=555.21)和[MnL_2]·0.5CH_3OH(3,C_(26.5)H_(22)MnN_6O_(4.5),Mr=551.44)。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71241(3)nm,b=0.89625(6)nm,c=1.11706(6)nm,α=94.715(2)°,β=102.053(2)°,γ=112.375(3)°,V=0.63461(7)nm~3,Z=2,F(000)=328,μ(MoKα)=0.802mm~(-1),R=0.0290,wR=0.0816;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2.5875(1)nm,b=1.4868(1)nm,c=1.8353(1)nm,β=134.470(4)°,V=5.2081(5)nm~3,Z=8,F(000)=2368,μ(MoKα)=0.795mm~(-1),R=0.0459,wR=0.1330;配合物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2.60113(3)nm,b=1.45231(4)nm,c=1.92903(1)nm,β=132.824(1)°,V=5.3448(2)nm~3,Z=8,F(000)=2344,μ(MoKα)=0.543mm~(-1),R=0.0457,wR=0.1325。在配合物1中,钒(V)原子具有畸变的N_2O_3四角锥配位构型,晶体内每两个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缔合分子对。在配合物2和配合物3中,镍(Ⅱ)原子和锰(Ⅱ)原子具有扭曲的N_4O_2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的无限链状结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ν(C=O)和ν(C=N)红移。电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