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名选手进行象棋循环赛,每两个都要互相比赛一场,问共需赛多少场?” 这是我校举行象棋比赛时碰到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对未学过排列组合的人来说,并非是轻而易举的。当时,我试验让一学生解此题,多数人用“凑”的办法花了许多时间才得到  相似文献   

2.
统计初步     
第一课时 平均数 总体 样本一、问题提出,启发探求1.某班第一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如下:86,91,100,72,93,89,90,85,75,95,那么这个小组的数学平均成绩是多少?2.某班一小组参加射击测验的成绩如下:4203,4204,4200,4194,4204,4201,4195,4199,那么这个小组的射击的平均水平怎样?3.某班40名学生一次数学测验中,有2人是53分,3人是68分,2人是72分,2人是81分,3人是82分,6人是83分,8人是84分,7人是85分,3人是86分,…  相似文献   

3.
A组  一、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计 3 6分 )1 .四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并把四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2 .内角和是外角和 3倍的多边形是边形 .3 . ABCD中 ,∠A =3∠B ,则∠C =度 ,∠D =度 .4 .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可以先证明这个四边形是 ,再证明这个四边形 .(只需要填写一种方法 )5.已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4cm ,则它的面积是cm2 .6.已知菱形的面积为 80cm2 ,两对角线的比值为0 .8,则这个菱形的边长为cm .7.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夹角的度数是 .8.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为 6cm和 8cm ,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9.…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结构整齐、对称、富于数学美的公式.当且仅当λ>0(或λ<0且λ≠-1)时,分点位于P_1、P_2之间(或之外).当λ≠-1时,或者分点位于(或)延长线的无穷远处,”或者退缩为一点.这两种情形下,分点都不确定,其轨迹为一条直线.利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并注意以上对λ的讨论,能够推导出较多有用的结论,可简捷地解决较多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定比分点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由于定比的概念中涉及三个点:有向线段P1P2的起点P1,终点P2以及分点P,因此,在处理解析几何中三(多)点共线问题时,灵活应用或恰当引入定比,运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进行转化,往往有助于迅速沟通知、求关系而收到以简驭繁之功效.一、以分点为分点,转移分点坐标在解析几何中,处理与圆锥曲线弦分点有关问题通常是将弦所在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中,运用参数的几何意义求解.当弦的分点非中点时,这种方法并不简便.能否直接应用定比及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将分点坐标…  相似文献   

6.
定义1三角形顶点及对边分点的连线称之为三角形的分点线.定义2由三角形分点线围成的三角形称之为分点线三角形.图1三角形如图1,△ABC的边AB,BC,CA上的分点分别为D,E,F;AE和CD,BF和AE,CD和BF分别交于点P,Q,R.则CD,BF,AE称之为△ABC的分点线,△PQR称之为△ABC的分点线三角形.我们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我校每年都要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比赛分笔试、粉笔字、说课、上课等四个环节.在近期举行的比赛中,本次赛课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课题为苏教版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笔者听了几位青年教师的上课,发现当学生探究问题或做作业时,部分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课堂巡视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摆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如果我们在进行解几多点共线问题、复数的、不等式的教学时 ,能适时地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或恰当引入定比 ,运用定比分点公式进行坐标变换或推广一些已学过的知识 ,则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定比分点公式 若已知两端点为 P1 (x1 ,y1 )、P2 (x2 ,y2 ) .点 P分有向线段 P1 P2 所成的定比为λ,则分点 P的坐标为  x=x1 λ. x21 λ ,y =y1 λ. y21 λ(或 λ=x - x1 x2 - x=y - y1 y2 - y; λ≠ - 1 ) .图 1如图 1 :随着点在直线上的不同分布 ,定比λ的值分布也在变化 .可…  相似文献   

9.
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于2005年7月8日至18日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来自92个国家及地区的513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比赛,中国队以235分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环境中,言必称"能力".数学课堂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教研活动要讨论"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在重点班的测试中学生成绩不理想,命题老师也要强调"我是以能力立意"…能力被泛化.那么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数学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提高有何规律?作为数学教师,这是我们有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1对数学能力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这个人真聪明"或"这个人真笨",指的就是能力.要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心理方面和行动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这是现行教材《解析几何》甲种本 p.159上的一道练习:已知一条直线上两点 M_1(x_1,y_1)和 M_2(x_2,y_2)以分点 M(x,y)分 M_1M_2所成的比λ为参数,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有趣的猜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建国 《数学通报》2002,(11):36-37
吕学礼主编《名师导学 高中数学精解 上册》P3 83 ,巧妙地解答了下一问题 :不查表求 cosπ1 3 +cos3π1 3 +cos9π1 3 的值 .同时还获得了一伴生的结果 :cos5π1 3 +cos7π1 3+cos1 1π1 3 =1 -1 34.也许还有一系列这样的问题 .事实上 ,前述结果仅仅是下式cos π1 3 +cos3π1 3 +cos5π1 3 +cos7π1 3 +cos9π1 3 +cos1 1π1 3 =12 的一个拆分 .一般地 ,对∑2nk =1cos2k-14n+1 π =12 ( )作怎样的拆分可望得到一般结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似乎并不容易 .限于水平 ,没能找到更简捷的办法 ,…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5月1 9日—2 5日举行的第4 7届世乒赛采用了新的比赛规则:7局4胜制;每局先得1 1分者获胜,如出现1 0平接下来以先连得2分者胜,这其中涉及到特定条件下的获胜的概率问题.让我们把所学的概率知识用于解决比赛中实际问题,以加深同学们对概率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1 若甲对乙比赛的某一局的前6只球中,每一球甲胜乙的概率均为12 ,试求:1 )甲仅得3分的概率P1 ;2 )甲所得的3分是连得3分的概率P2 ;3)甲得3分且恰好有2分连得的概率P3.分析 1 )本小题是基本的独立重复试验问题,打6只球甲胜了3只相当于6次试验中发…  相似文献   

14.
以创建国际知名的T3(TeachersTeachingwithTechnology)在职教师发展计划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BertKWaits博士曾经说过 :“我相信图形计算器 (GraphicCalculator)———被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和有见识的教师所使用的图形计算器 ,对今天积极的数学教育改革来说是最伟大的力量 .”也许这句话在我们看来不免过多地带有西方人的自信 ,但是它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掌上技术 (Hand -HeldTechnology)对数学教育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最近的研究报告看 ,人们在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公式 ,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历年高考试题中 ,不少解析几何试题都可以应用它简捷求解(如 1 999年第 2 4题 ,2 0 0 0年第 2 2题 ) .但是同学们在学习时 ,往往只注意到这个公式的直接应用 ,忽视了它的潜在应用价值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 ,感到同学们在定比分点公式学习过程中 ,须注意以下几点 .1 领会实质 ,学会直接应用 定比分点公式中涉及到四类量 :起点坐标 ,终点坐标 ,分点坐标和比值λ ,任知其中三类便可求出第四类 .公式中的“三点一比” ,任一点都可视为分点 ,λ的值随着分点的改变而改变 ,定比λ可简…  相似文献   

16.
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于2005年7月8日至18日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来自92个国家及地区的513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比赛.中国队以235分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中国队的成员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非光滑最优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分段数值解法.首先对问题进行全局拟谱离散,然后选取分点,将时间区域进行剖分,在每段区域上对问题进行离散,离散过程采用Chebyshev-Legendre拟谱方法,可以有效借助快速Legendre变换提高算法的运算效率,比现有算法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计算时间.给出了相关的理论分析,数值结果表明方法的高精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片断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数据的分析,首先请看这一个问题:某班三位同学五次练习成绩如表1,想选派一人去参加比赛,该选哪位同学?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多媒体投影展示) 教师:看到这个问题,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你打算如何作出解释?思考一下.(元认知提示语和方法论意义提示语) 学生思考片刻. 教师: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思考能不能把这张表格和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对学生注意指向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李昭平 《数学通报》2002,(9):22-22,21
原国家教委《中学数学实验教材·高一(上)》(北师大版)配套基础训练上有这样一个题目 :已知a、b、c是互不相等的正实数 ,且a +b+c =1 ,求 1a +1b +1c 的取值范围 .1 问题提出的背景本题的常规解法是 :①因为a>0 ,b >0 ,c>0 ,所以a+b +c≥ 3 3abc,1a +1b +1c ≥ 33abc,所以 (a+b+c) 1a +1b +1c ≥3 3abc· 33abc=9.而a +b+c=1 ,所以 1a +1b+1c ≥ 9,当且仅当a=b =c时等号成立 .又已知a≠b≠c,所以 1a +1b +1c >9.故1a+1b +1c 的取值范围是 (9,+∞ )但学生独立练习时 ,很多人出现了以…  相似文献   

20.
定比分点公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 A( x1,y1) ,B( x2 ,y2 ) ,点 P( x,y)分有向线段 AB所成的比  APPB=λ  (λ≠ - 1 ) ,则 x =x1 λx21 λ ,y =y1 λy21 λ .且当 P为内分点时 ,λ >0 ;当 P为外分点时 ,λ <0 (λ≠ -1 ) ;当 P与 A重合时 ,λ=0 ;当 P与 B重合时λ不存在 .这就是定比分点的含义 .如果我们能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定比分点公式 ,不仅可以解决解析几何自身的若干问题 ,比如求点的坐标、证明三点共线、求参数范围、求轨迹方程等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拓宽或推广其它已学过的数学问题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