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历年高考复习的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如何展示出“风景这边独好” ,这不仅要靠高三数学老师居高临下、入木三分的教学指导 ,更重要的是要靠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高效益地听好每节数学复习课 .那么 ,高三学生怎样配合老师听好每节数学课呢 ?作为多年的高三教师 ,在此与同学们拉一拉听好数学复习课的“家常” .1 要让自己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作为老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但无论怎么面向 ,总不可能符合每个同学的胃口 .况且教须有法 ,但教无定法 ,每个老师又都有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它对不同的同学又会产生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 ,对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 ,但怎样发挥考试在学习 (特别是在高三复习 )中的作用却大有学问 .尤其对高三学生来说 ,如何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争取下次考得更好 ,已成为每个同学最关注的问题 .而做好考后分析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更是最后冲刺性复习阶段的关键所在 .那么 ,高三学生应怎样做好每次的考后分析呢 ?作为多年的高三带班教师 ,想就此与大家谈一谈“家常话” ,希望能对同学们有点启发和帮助 .1 肯定战绩 ,享受成功考试结束后 ,无外乎两种结果 :考好了或没考好 .考好了 ,毋庸置疑 ,信心大增 ;没…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16日笔者应邀到保定市美术中学听了一节高三数学复习课.保定市美术中学是以美术为特色的民办学校,学生都是美术特长生,这些学生的数学功底极差,被誉为"数学癌症晚期患者".给这样的学生上数学课能上成什么样呢?实在不敢想象.带着怀疑和好奇我来到美术中学.  相似文献   

4.
新的高三开始了,新的一轮攻势又将展开.作为高三的学生,对数学的复习设计好了吗?准备开展哪些工作?切实可行吗?以下就谈一谈怎样复习高中数学个人的一些看法一、两条线索作为任何一位有经验的高三数学教师,都会设计好自己的复习策略,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精练,什么时间什么工作,老师都会想得周全.但是,老师毕竟面对的是一个班的学生,老师所说的内容都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言的.对学生来说,当然应该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必要的工作,但这只是一条线索,你应当有自己的一条线索,仔细研究好考试说明(多与数学老师交流),制订一个符合…  相似文献   

5.
“线上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线上的方式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在线上和教师沟通疑虑,教师解惑答疑.对九年级学生来说,线上教学很新鲜,但也无奈.据部分班级任课教师统计的反馈结果,8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得不满意,或觉得没有在教室面对面听教师讲课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周伟星 《中学数学》2021,(1):50-51,53
最近听两节初任教师的随堂课,在讲评较难习题时,“顺序”是按一些参考答案展开的,但是对“思路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构思解题路径”讲解不到位,给我们这些听课者带来更多的思考,比如,较难题的讲评要如何去备课、设计?怎样预设讲评的“序”?等等本文就从这次听课过程中两道较难题的讲评说起,提出一些讲评设计,并阐释教学思考,供研讨.  相似文献   

7.
王少群 《中学数学》2012,(11):89+91
许多刚步人高中的同学学习数学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数学课听懂容易但做题难.不会做题、做不对题是许多学生面临的困惑.那么学生不会做题的症结在哪里?学生真的把数学课听懂了?本文笔者将通过几个例题,来探讨高一学生数学解题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佳怡 《数学大王》2016,(11):20-21
你们听说过近视眼、远视眼,可从来没听说“透视眼”吧!告诉你们,我们的数学老师有一双“透视眼”,可厉害了!
  数学老师讲课的方式很特别,时常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都非常喜欢上数学课。每次上课铃刚响,我们就安静地等待着数学老师的到来。今天,老师刚进教室就乐呵呵地说:“同学们,看到我手上拿的硬币了吗?这堂课,我要给大家变个魔术。”  相似文献   

9.
2016年4月15日,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了9门高考学科的专家来我校进行高三教学调研,专家们对我校的听课情况进行了反馈,他们及时而又高屋建瓴地为我们诊断和总结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以及可改进处.有一位数学教研员这样评价:“梅村高中的高三数学课是精心准备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准确性强,教学效果明显,但是如果在对学生感觉困难的知识点能够设计一系列问题串,通过练习一系列相似的题目,彻底解决学生的难点,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专家的点评给予笔者深深的启发,给笔者指出了一条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途径.2016年4月17日,笔者根据专家的建议设计了一节试卷讲评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听到一些学生说,在初中,对数部分学得模糊。“题目一般会算,反正死套那么几个公式;对数到底是什么东西,不知道。”这个问题,不无代表性。本文试图从教的方面,找找原因,和大家商讨。从听课谈起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听了几个老师的讲课,内容是新编初中课本(84年版《代数》第四册)。下面是其中一个老师讲课的简要记录: 1.复习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 2.引入新课。2的4次幂是多少?这句话用式子  相似文献   

11.
这一堂“开放性”的数学课 ,不仅是时空的开放 ,方式的开放 ,更还有思维的开放 ,思想的开放 .“开放性”的课怎么上 ?像本课那样 ,你试起来再说 ,在干中学 !这样的“开放性”的课好不好 ?提问的人关心的大概不是学生能力的开发状况如何 ,而是“开放性”的题将来考不考 ?如何考 ?这的确点到许多老师的心里去了 .我看这完全是一个观念的解放问题 .人家不是在考作文么 ?一篇作文的分值要占到语文总分值的三分之一呢 .那么 ,考一个像本文那样的开放题 ,分值仅占到总分值的约十五分之一 ,为什么不可以呢 ?其评分标准不会制订得比作文的弱 .公平性的影响决不会高过作文 ,而导向性则一定会好得很!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也学逻辑 ,这对许多高一新同学来说 ,似乎有些突然 :语文课学逻辑 ,政治课讲逻辑 ,为什么数学课也学逻辑 ?且此逻辑与彼逻辑是何关系 ?!其实数学中的逻辑学知识与语文文法和哲学中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东西 ,都叫形式逻辑 .它是人们思维的方法与工具 .数学领域内充满了逻辑 ,数学思维就是一种逻辑思维 ,不研究逻辑 ,就无法研究数学 ,就无法真正进入数学 .我们在高中一年级接触的逻辑 ,称为“简易逻辑” .之所以说“简易” ,是因为它仅涉及逻辑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部分知识 ,是逻辑学的起步 .但同学们不要因其浅显而小看 ,它正是你…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 众所周知,很多几何问题都需要通过添辅助线来解决,辅助线的作图与运用反映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一些学生在寻找辅助线时往往跟着感觉走,随意而添,一旦发现所添辅助线无效,就抱着侥幸的心理再添几条试试.还有的学生死记教师教过的方法,如“倍长中线”、“知二证一”之类.虽然这些方法都是在解题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但显得比较零碎.学生很少有时间深入思考:有没有较为系统的辅助线方法?辅助线的作用是什么?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也很少知道那些常用的添辅助线方法是怎样产生的,是谁最早使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一般情况 1.学生方面:上屆学生在高一二时学习抓得不够紧,有的班級如高三(1)在高二时对学习数学沒有信心也不感兴趣,一般来讲数学基础比較差,1958年暑期学生对已学习过的教材都沒有复习,很多数学基础知识都忘記了,只要提到“对数”学生就害怕,1958年經过两个月炼鋼运动,学生的思想有显著的提高,虽然炼鋼刚结束时对于学习数学理論一般不感兴趣,以后经过学校支部与行政动員努力学习爭取思想、讀书、劳动三丰收以后,学生們很快地投入学习高潮,近半年来一般来讲学生学习都很认真,比前两屆(毕业)学生更认真学习,所以学习成績提高得比较快。 2.教师方面:开始对高三数学还比較抓得紧一些,但由于对党的教育方針认识不够,学校中心工作是什么不明确,炼鋼以后对于数学理論教学也不够重视,对学生学习要求也不够严格,以为学生能够懂得一些数学計算常識就够了,至于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理論基础与分析能力根本沒有考虑,再加上当时进度比較紧,一单元一两周就结束,各单元間的联系根本没有很好考  相似文献   

15.
陈翠花 《数学通讯》2003,(19):23-23
作者在给“百千万骨干教师”讲授逻辑问题时 ,一位教师向我提出了一个令他困惑不解的问题 ,下面是解决此问题的全过程 .(为叙述方便 ,把“百千万骨干教师”视为学生 )问题 :原命题 若 x≥ 0 ,则 x2 ≥ 0 .逆否命题 若 x2 <0 ,则 x<0 .学生甲 :逆否命题这样写对吗 ?教师 :对呀 .学生甲 :原命题显然是真的 ,然而逆否命题怎样是假的呢 ?教师 :这个问题提的好 .(因为刚讲过逻辑研究的对象 ,这个问题正好与逻辑研究的对象有关 )请同学们讨论逆否命题到底是真还是假 ?学生乙 :在实数范围内 ,x<0不可能 ,所以逆否命题不存在 .学生丙 :不对 .x2 <0…  相似文献   

16.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长期以来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感悟出一些浅近的道理.一、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之一,而创建适合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新的课程教材把问题的发现、研究、探讨,作为教材编写落实知识的主线,从高一到高三,各章节特别编写了思考问题共有68个,注意的问题共有83个,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问题共有104个,而每章结尾部分还安排了探究与实践等具体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张丽珊 《中学数学》2023,(22):28-30
新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找到通往深度学习的途径.而复习课对学生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上好期末复习课,选择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实现高效减负呢?以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复习第一课时为例,按“课前诊断”“课堂探究”“课堂反馈”“课后作业”“中考链接”这几个环节来探究期末复习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构建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本文笔者拟就:1.让数学课堂有“游戏”玩:2.让数学课堂有“故事”听:3.让数学课堂有“实验”做;4.让数学课堂有“疑问”议等四个方面浅谈构建初中数学活力课堂的一些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读罢了丁杰老师的“数学是什么”《数学通讯》2 0 0 4年第 5期 )后 ,深受启发 ,本文拟从另外的角度略陈管见 ,数学和语文是仅有的两门从小学一年级连续不断地开设到高三毕业的课程 ,而且都是必考课 .作为本国语言 ,对语文课的如此设置是易于理解的 ,而数学课为什么也如此受青睐呢 ?数学是什么 ?说来奇怪 ,尽管在人们的心目中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精确、简明、甚至“语无二义”的科学 ,数学使用文字、图形及奇特的符号构成了它的特定形式 ,但是 ,对“数学是什么”的说法却是五花八门 ,千差万别 .至今 ,也没有一个能为全世界数学家所公认…  相似文献   

20.
促使思维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几点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战场” ,因此 ,探索思维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形式和方法 ,是我校于 1 993年 5月成立的“思维与数学教学”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 ,我们立足课堂教学 ,提出了“备课两条线 ,上课融一片”的行动口号 .备课两条线是说备课时 ,要考虑知识主线与思维主线 ,视知识脉络与思维线索为同等重要的两个因素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载体 ,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思维方法进入新的思维意境 ,而且更多的考虑学生可能怎样思维 ?为什么这样思维 ?怎样引导学生展示、暴露思维过程等 .课堂上师生思维活动应融为一体 ,教师应更多地站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