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工程教育认证已经在我国高等工程专业实施。工程教育认证是高等教育工程观的重要转变,主要倡导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本文介绍了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建设与教学改革做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毕业要求达成为目标,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持续改进等方面深程度对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分子专业成型加工实验课程各环节缺乏相互联系,无法实现对学生专业素质综合培养的不足,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实验内容加以整合,建立综合性、系统性的创新性实验体系.高分子成型加工创新性实验体系参照高分子材料加工企业的生产模式,划分为配方设计和成型加工工艺两个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征集科研课题和企业难题、学生自己制定...  相似文献   

3.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出发,分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专业认证视角,提出该实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为更好地适应专业认证的要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明确了该实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在现有实验教学内容基础上,新增了与经济、环保相关度更高的实验项目,提高设计性和开放创新性实验比例,并增加了实验过程的动态评价,在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提出的最新要求,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校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初步探索了一种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微课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成功地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实验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更好地支撑专业认证中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5.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on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in Jianghan University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has explored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the online teach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s teaching mode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course of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d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achieve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s well as met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6.
7.
工程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高温硫化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调研、小组讨论明确实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制备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制品,测试硅橡胶生胶的分子量、热行为及硫化胶的基本力学性能,以科研论...  相似文献   

8.
《大学化学》2021,36(7)
针对设计型实验的特点,以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为目标,制定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方法。通过实施设计型实验考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性实践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校工科专业的必要性.其次,总结了专业课程设置的几项原则.最后,通过调研国内17所已经通过专业认证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对高分子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是材料化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根据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以及理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高分子化学课程逐步聚合部分的教学中,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以及融合理论知识和应用情境的思政教学策略.学生反馈结果显示,在线课堂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完成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结合本校典型科研成果的课堂思政建设,形成了专业课与应用场景的协...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但是仅凭课堂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的过程及其原理,学生参与性差。针对学院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特点,通过计算机在配方设计当中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案例分析和学生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及其原理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授课方式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例演示,使课程教学更具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高分子专业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郑超 《大学化学》2020,35(3):21-25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借助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是实践智慧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公共基础课大学化学为例,针对其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和教学过程信息不对称两个问题,利用微助教教学平台对传统直接讲授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为大学智慧课堂建设总结四点实践经验以及提供有价值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特点,本文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深化。近年来,通过实践"巩固基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开展趣味性实验,推广微型化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完善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模式表明: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节能减排与环保意识等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欲望,拓宽学生的思路,及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主观能动性以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把综合化学实验开设成实验时间开放式、实验内容自由选择式、设计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经3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结合我院多年来开展《高分子物理实验》的实践经验,对其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了改革。在实验讲义的编写过程中,把教师科研项目成果进行提炼,设计出符合本科教学要求的实验内容,在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将几个简单的高分子物理实验进行有机串联,同时建立了有效的评价体系。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综合改革探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简要介绍正在实施的新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及正在开展的“面向 2 1世纪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与研究”项目的内容、进展及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大量涌现,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人类思维模式和学习的组织形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一改变与由应试传统带来的僵化的实验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分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专业实验必修课,必须确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批判思维、灵活运用的教学理念,以及个性化多样性的培养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和创新灵感。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立体的课程体系,将原本孤立的单元教学成功地按照相关性穿插起来;设计了由基础实验派生,过渡到自主探究型实验的多样化教学内容;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挑战和质疑的创新型教学思维;融入了工程伦理和社会担当的职业道德培养理念。努力形成培养未来社会的引领者、创新者和建设者的土壤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