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杜香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油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从水蒸汽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34和33种化合物,2种提取方法测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均为β-水芹烯...  相似文献   

2.
黄荆子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黄荆子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通过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对两种提取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子午岭的黄荆子中含有多种药用成分,而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更能有效地提取黄荆子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鼠尾草与齿叶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墨西哥鼠尾草和齿叶薰衣草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墨西哥鼠尾草和齿叶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和含量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广东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野菊花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了最佳分析条件,共分离出54个峰,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1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  相似文献   

5.
追风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欣  梁光义  王道平  徐必学 《色谱》2002,20(3):286-288
 研究了贵州产追风伞 (LysimachiatrientaloidesHemsl.)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追风伞挥发性成分 ,用气相 质谱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从中鉴定出 4 0种化学成分 ;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水蒸汽蒸馏提取物的提取率是 0 11%。研究结果表明 ,贵州产追风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 ,主要有广藿香醇 (2 2 5 4 % )、乙酸龙脑酯(16 17% )、γ 古芸烯 (3 2 7% )、δ 愈创烯 (2 6 2 % )、橙花叔醇 (2 0 2 % )、芳樟醇 (1 99% )和棕榈酸 (1 96 % )。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提取中药挥发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超监介CO2流体萃取技术对多种中药挥发油的提取进行了综述,并将其与传统的水蒸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超临界流体法不仅挥发油的收率高,而且提取时间也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7.
曾志  谢润乾  谭丽贤  张涛 《应用化学》2011,28(8):956-962
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对川芎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30和34个化合物,测定了其相对含量。 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均为(Z)-藁本内酯。 超临界CO2提取方法能提取出较多的川芎药效物质,如丁基酞内酯、丁烯基酞内酯、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I。 而水蒸气蒸馏提取物中除了川芎药效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萜烯类化合物。 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对川芎药效物质的提取比水蒸气蒸馏法的效率高。 通过对川芎中带不饱和侧链与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规律的解析归纳,鉴别了川芎中不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如(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丁烯基酞内酯和川芎内酯I以及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如丁基酞内酯和川芎内酯A。  相似文献   

8.
薤白挥发油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两种方法提取薤白中的挥发油,比较了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并利用GC-MS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两种方法的主要提取物均为含硫化合物,但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含硫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都高于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提取物。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8 h得到的萃取率为1.72%。通过设计的超临界CO2萃取的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0℃,CO2流量为25L/h。最佳萃取时间为120 min,萃取率为4.41%,是水蒸气蒸馏法萃取率的2.8倍。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简单易行,可以较快速、有效地提取薤白中的挥发油。  相似文献   

9.
以乙醚为溶剂,采用索式萃取法萃取新鲜香菜,以0.252%的产率获得了芳香精油.利用GC-MS分析仪对精油进行了分析,检测出60个成分,解析了占精油94.200%的41个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占57.755%,烷烃类化合物11.300%,醛类化合物16.168%,芳香族化合物8.077%.与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精油以及香菜原汁的抗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水蒸汽蒸馏法和索式法提取的精油对大肠杆菌,白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是,香菜精油和原汁对米曲霉、黑曲霉完全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质谱学规律,剖析了在电子轰击下中药材鱼腥草中最关键的抗菌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的离子形成机理:癸酰乙醛的分子中存在两个-C=O,处于端位上的-C=O活性远大于-CH3,易失去H2O(M+-18)、CO(M+-28)等基团,产生较强的m/z180、170等离子碎片,此外,还易失去H2O+H2O(M+-36)、H2O+CO(M+-46)、CO+CO(M+-56)等基团,产生m/z162、152、142等离子碎片,这同实验中得到的癸酰乙醛质谱图完全吻合,纠正了文献中对癸酰乙醛的错误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Ar气保护和减压三种水蒸汽蒸馏方式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发现在惰性气氛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癸酰乙醛的提取,与常规水蒸汽蒸馏条件相比,Ar气保护下癸酰乙醛的含量从0.03%提高至0.53%,而减压条件下癸酰乙醛的溶出效率进一步提高至3.37%。研究表明常规水蒸汽蒸馏条件下癸酰乙醛易氧化分解是得到较少癸酰乙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