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处理对超疏水性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膜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微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 以1,1,2-三氟三氯乙烷为溶剂, 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直接制备出超疏水膜, 并研究120 ℃热处理对超疏水膜表面性能的影响. 对于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超疏水膜, 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 滚动角表现出先逐渐增大直至完全不能滚动, 然后重新回复到极小滚动角的特殊变化过程, 而静态接触角只是略微减小, 完全不同于热处理对平滑的含氟聚合物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 聚合物膜表面形貌对应出现从微/纳复合粗糙结构到微孔粗化并重新形成微/纳复合多层粗糙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膜表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OP 10混合乳化剂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 (FMA8)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 甲基丙烯酸 (MAA)共聚乳液 .通过DSC、FT IR、1 H NMR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 .采用JZHY 18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共聚乳液膜表面的性质 ,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物中全氟单体含量的增加 ,共聚物膜的表面能显著降低 ,当全氟单体的含量达到 2 5wt %时 ,其表面能降低到 19 74mJ m2 .X ray光电子能谱(XPS)对共聚物表面原子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 ,共聚物表面氟的含量远高于其平均含量 ,证明了含氟基团的趋表现象 .经退火处理 ,共聚物膜表面的氟含量增加 ,表面自由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制备超疏水表面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海洋  李欣欣  王康  贺文潇  韩哲文 《化学学报》2008,66(12):1470-1476
以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 分别以用微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制备的无规共聚物和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制备的嵌段共聚物作为成膜共聚物, 并以1,1,2-三氟三氯乙烷作为溶剂, 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可以直接制备出超疏水膜, 聚合物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60°. 改变聚合物结构和成膜条件, 探讨了该类超疏水膜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发现膜的表面形貌和疏水性与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分子量以及成膜条件密切相关, 随着共聚物中氟含量的增大, 膜的表面形貌都趋于平滑; 而且, 无规共聚物比嵌段共聚物更易形成粗糙度好的膜; 同时, 较大的聚合物分子量和适宜的高的成膜温度都对形成粗糙结构有利.  相似文献   

4.
含氟/硅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光泽性、柔韧性、耐污性及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防腐耐候涂料。但其对基体的附着性差,对颜料、填料的润湿性差,不耐低温,加之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价格昂贵,大量使用受到限制。含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不仅兼备了含氟聚合物的诸多优良性能,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与基体的附着力并降低聚合物成本。本文综述了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常用单体;核壳型乳胶粒的结构及影响因素;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5.
首先将制备出的平均粒径较小的含氟丙烯酸酯均聚物乳液与平均粒径较大的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按不同的比例( 1/9,2/8,3/7,4/6,5/5)共混,接着将各共混乳液在室温下(20℃)玻璃基材上干燥后,于110℃/210℃下热处理一段时间.运用接触角法,XPS、AFM、SEM-EDX等详细研究了共混乳胶膜中含氟组分含量对...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 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壳的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 利用FTIR, TEM, SEM-EDX和DSC等手段对乳液组成、乳胶粒子结构、膜表面及断面形态等进行了表征, 讨论了氟/硅含量对聚合物膜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核-壳粒子尺寸为20~30 nm, 乳液膜的性能与膜表面氟和硅的含量及相容性有较大的相关性, 当m(氟)∶m(硅单体)=3∶1时, 形成的膜均匀透明, 吸水率较低, 尺寸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超疏水涂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爱兰  文秀芳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化学进展》2006,18(11):1434-1439
超疏水涂膜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制备技术制约了其在建筑外墙涂料等大型设施方面的应用。探索如何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构造和调控涂膜的双微观结构,从而获得性能持久优异的超疏水性涂膜,并有效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最终目标。本文就超疏水材料表面理论的发展和近几年来超疏水膜制备技术取得的新成果进行了概括,并指出制备超疏水涂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利用表面能极低的含氟材料,将溶胶-凝胶、相分离技术和自组装梯度功能等技术有机结合,获得适宜的表面粗糙度和微观构造,是实现超疏水涂膜工业化生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2-全氟辛基乙酯( FOEMA)分别和不同烷烃链长丙烯酸酯(RA,CH2=CHCOOCnH2n+1,n=4,8,12,16,18)为单体,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发现结晶性与丙烯酸酯的烷烃链长度密切相关,当n=4,...  相似文献   

9.
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润湿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建海  李梅  赵燕  路庆华 《化学进展》2006,18(11):1425-143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表面结构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周期性结构表面超疏水的条件,超疏水表面接触角滞后以及功能化超疏水表面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冬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大部分品种成熟时表面覆盖一层类似于"白霜"的粉末。本文使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对冬瓜皮表面白霜的浸润性、结构形貌及其组成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冬瓜皮表面白霜的超疏水特性,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高达154.8±3.5°,且滚动角小于5°。研究表明,冬瓜皮表面的白霜呈现微纳米多级拓扑结构,主要由长链脂肪酸、长链烷烃酯类组成,这种微纳米拓扑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协同作用决定了冬瓜皮表面的超疏水性。本工作可为进一步了解、设计此类结构材料提供数据积累。  相似文献   

11.
Ni-B非晶态合金超细微粒的表面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晶态合金具有短程有序和长程无序的结构特点,其优良的催化性能引人注目.但通常熔体急冷法制备的非晶样品表面积甚小.近年来采用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使非晶态合金兼具超细微粒的性质,从而为非晶态合金在多相催化过程中的应用展示了诱人的前景.因此,研究非晶态合金超细微粒的表面性质就具有重要意义.Okamoto 等发现在用NaBH_4还原水溶液中Ni~(2+)离子制得的Ni-B 超细微粒表面除存在以合金方式结合的Ni、B 物类外还存在由B 水解产生的硼氧化物类,但未能将微粒表面性质与合金结构进行关联.本文报导不同结构状态下Ni-B 超细微粒表面性质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氯磺化聚乙烯(CSP)非均相共混涂膜表面润湿性与表面结构的关系,发现膜表面疏水性随CSP含量增加而出现突变点.XPS分析证明,这是由于氯元素在表面含量呈突变性。阐明均一的疏水性共混涂膜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氯磺化聚乙烯(CSP)非均相共混涂膜表面润湿性与表面结构的关系,发现膜表面疏水性随CSP含量增加而出现突变点。XPS分析证明,这是由于氯元素在表成含量呈突变性。阐明均一的疏水性共混涂膜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 彩色显像管荧光屏的临时涂膜材料目前大量使用乳液型成膜材料,文献上已报道的有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酯类为主要组份的Rhoplex-B-74等,李福绵等人为了制得低灰份的成膜材料,曾采用甲基丙烯酸-β-羟基酯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进行乳液共聚合,但只能制得固含量为15—17%的乳液,一般说来,采用离子型乳化剂虽可制得固含  相似文献   

15.
选用反应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以二乙烯苯(DVB)作为交联剂。在致孔剂甲苯和环己烷存在下,用经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了一系列的大孔共聚物。通过测定树脂的孔结构性能及化学组成,讨论了不同交联剂用量和配比对共聚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用反应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以二乙烯苯(DVB)作为交联剂。在致孔剂甲苯和环己烷存在下,用经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了一系列的大孔共聚物。通过测定树脂的孔结构性能及化学组成,讨论了不同交联剂用量和配比对共聚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程序效应的剖析和柱结构理论的提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希勤  龙义成 《分析化学》1989,17(7):582-587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丙烯酰胺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NaAMC14S)与丙烯酰胺(AM)水溶液均相共聚合过程中,分别通过改变AM与NaAMC14S的投料比、改变外加电解质NaCl的加入量以及引发剂的用量,制备了分子链微结构系列变化的具有微嵌段结构的共聚物NaAMC14S/AM;采用荧光探针法与表观粘度法研究了共聚物分子链微结构与其疏水缔合性能之间关系,探索了共聚物分子链中疏水微嵌段含量、疏水微嵌段长度及共聚物分子量诸微结构因数对共聚物疏水缔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NaAMC14S/AM的疏水缔合性随着疏水微嵌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强,随着疏水微嵌段长度的增长而增强,当疏水微嵌段含量和嵌段长度一定时,共聚物的疏水缔合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以推导改进的Langmuir模型过程中的总热力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基础,考察了卵清蛋白在疏水连续棒状色谱柱上的会行为,发现当蛋白在保留情况下,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而且,进一步研究了吸附量与溶剂浓度的关系。发现在保留情况与,其吸附量的对数与流动相中置换剂的摩尔浓度之间在成线性关系。当流动相中硫酸铵浓度仅相关0.5mol/L时,其最大吸附量相差30倍,说明在比较柱的吸附量时,应选择适合的溶剂浓度,提出了在等浓度条件下洗脱条件蛋白能够在色谱柱保留时的饱和吸附量为其有效吸附量,在这种条件下的流动相的组成才是研究溶质饱和吸附量的合适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