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本文通过示差扫描热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及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等手段研究和讨论了尼龙1010在不同的拉伸比率(λ)及拉伸温度(Td)下拉伸诱导的晶体转变及结晶取向行为。实验表明,在拉伸条件下,尼龙1010易于从α晶型向δˊ晶型转变,而拉伸比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这种Brill转变。而在相同的拉伸比率下,随着拉伸温度的提高,发现了尼龙1010从δˊ晶型向α晶型的独特转变,而这种过程刚好与无拉伸状态下的尼龙1010晶型和温度的相互关系截然相反。二维广角X射线散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尼龙1010的晶体取向度主要和拉伸比有关,并且(002)的晶面间距随着拉伸比率的提高而增大,表明了长轴尺寸的增大对拉伸取向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二过碘酸合银(II)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1010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刘盈海刘卫宏赵敏孟劲功(河北大学化学系保定071002)关键词二过碘酸合银(II)钾,尼龙1010,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目前Ce(IV)被认为是一种十分...  相似文献   

3.
PVC-尼龙6树脂应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金的价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王水介质中,PVC-尼龙6树脂定量吸附Au(Ⅲ),而Au(Ⅰ)基本上不吸附。当存在碘离子时,Au(Ⅲ)和Au(Ⅰ)均能形成碘的络阴离子而被树脂定量吸附,从而可分别测出总金和Au(Ⅲ)的含量并计算出Au(Ⅰ)的含量。方法的检测限为1.6×10-11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0%以上。为天然水中痕量金的价态分析提供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可分散性纳米SiO2/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可分散性纳米SiO2/尼龙1010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尼龙1010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O2的加入作为结晶的异相成核点,使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升高,熔融温度降低,使其结晶度稍有降低;SiO2的加入并没有改变尼龙1010的结晶形态,只是使尼龙1010的晶格尺寸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用广角X 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小角激光散射(SALS)等手段研究了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分散在尼龙6基体中的蒙脱土纳米粒子起成核剂的作用.蒙脱土的表面改性增加了蒙脱土和尼龙6分子之间的界面粘接,它具有阻碍尼龙6结晶的作用,使结晶活化能增加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尼龙6分离富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慧芝  赵淑英 《分析化学》2000,28(11):1384-1387
研究了在稀释酸介质中,痕量金(Ⅲ)催化溴酸钾氧化偶胂Ⅲ褪色的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据此建立测定痕量金(Ⅲ)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7.96*10^-11g/mL;测定范围为0-1.2*10^-6g/25mL。采用聚氯乙烯-尼龙6树脂分离富集样品中的金,用于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高岭土填充尼龙6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未处理高岭土和经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处理的高岭土对尼龙6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处理的高岭土和KH560处理的高岭土在尼龙6基体中都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但是,与未处理高岭上相比,KH560处理的高岭土更有效地提高了尼龙6的结晶速率.这一方面归因于KH560处理的高岭土在尼龙6中的分散性好,增大了成核密度;另一方面归因于高岭土经KH560处理后,与尼龙6的相容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尼龙6的晶体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辅助制备聚苯乙烯/尼龙1010共混物及其结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CO2辅助制备聚苯乙烯/尼龙1010共混物及其结晶形态;超临界CO2;插嵌;共混;尼龙1010;苯乙烯;附生结晶  相似文献   

9.
固态缩聚尼龙1010的熔化行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工作借助示差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法(WAXD)首次研究了固态缩聚反应所得初生态尼龙1010的结晶特征和熔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固态缩聚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以及产物分子量对初生态尼龙1010的熔化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初生态尼龙1010结晶熔融双峰的显隐与其X-射线衍射峰特征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但随着尼龙大分子结晶的完善化而出现表观体积收缩观象。  相似文献   

10.
徐艳  武培怡 《化学学报》2008,66(16):1903-1908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二维相关分析法研究尼龙1010膜在升温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为了排除非晶区域酰胺基团的影响, 事先对尼龙1010的样品膜进行了氘代, 并测量了其最终氘代率. 结果证明, 尼龙1010的结晶区域在升温过程中被逐渐破坏, 首先是其主链碳氢结构发生调整, 进一步影响到结合酰胺, 导致氢键作用减弱并最后生成自由胺基.  相似文献   

11.
碳纤维-尼龙1010界面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碳纤维-尼龙1010的界面形态,发现石墨、高模量碳纤维(M40)诱发尼龙1010形成横晶的能力大于高强度、中强度碳纤维;界面横晶形态强烈地依赖于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12.
X-射线衍射法测定尼龙1010结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X-射线散射强度理论,使用图解多重峰方法对尼龙1010三个结晶峰及非晶峰的衍射强度进行校正,首次导出了尼龙1010结晶度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密度及量热测定结果具有很好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尼龙1010盐固态缩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测定转化率和分子量、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结晶尼龙1010盐的特性、尼龙1010盐固态缩聚反应的动力学及其相应的晶体结构形态,用DSC法探讨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尼龙-1010与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共混体系中,马来酸酐起结晶成核剂的作用,可显著加快共混物中尼龙-1010组份的结晶。共混物的混容性也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注5)各稀土(Ⅲ)离子定量萃取(萃取率大于99%)的酸度范围稍有不同,如镧(Ⅲ)为pH4.95~5.90,铈(Ⅲ)为pH4.95~5.75,钇(Ⅲ)为pH4.10~5.55等。照顾到所有稀土(Ⅲ)的萃取,选用pH4.95~5.55。  相似文献   

16.
<正> 尼龙1010作为工程塑料在我国有很多应用,为进一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初步研究了一系列熔融淬火的尼龙1010薄膜样品,在不同的条件下退火,考察了它们的红外光谱与密度的变化;找到了红外光谱吸光度与密度有线性关系的谱带1007cm~(-1),进而得到了尼龙1010无定形密度的外推值;对吸光度与密度线性关系较差的940cm~(-1)谱带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槲皮素伏安行为及其稀土络合物极谱催化氢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乙醇量小于5%的水溶液中,于pH1.5至4.5,4.2至9.5分别得到槲皮素的两个还原波,均为羰基两电子还原.前者为其分子的强吸附波,后者为一价阴离子的波.在pH6.1附近的醋酸盐缓冲底液中,可获得槲皮素与Tb(Ⅲ)、Dy(Ⅲ)、Ho(Ⅲ)、Er(Ⅲ)、Tm(Ⅲ)、Yb(Ⅲ)、Lu(Ⅲ)和Y(Ⅲ)等重稀土离子络合物的双重表面催化氢波.络合物被诱导吸附,组成为(REL_2)L_吸.Sc(Ⅲ)与槲皮素形成单一表面催化氢波,其组成为(ScL)L_吸.  相似文献   

18.
非均相接枝共聚制备极性聚丙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甲苯-水介质中制备了聚丙烯-g-甲基丙烯酸(PP-g-MAA).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引发剂、单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用裂解色谱、扫描电镜对接枝物进行表征.接枝聚丙烯对极性材料如尼龙、铝箔、碳酸钙的界面亲合力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侧链液晶离聚物对PA1010/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聚酰胺(PA1010)、聚丙烯(PP)和热致型侧链液晶离聚物(SLCI)进行熔融共混,采用FTIR,SEM,DSC,WAXD研究测定了共混物中的相互作用,用形态结构,热行为和结晶行为,系统地研究了SLCI对PA101/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SLCI有效地改善了PA1010/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增强了PA1010与PP链间的相互作用,使PA1010/PP熔点升高,结晶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硫酸铵-铝试剂体系中Fe(Ⅲ)、Al(Ⅲ)、Cu(Ⅱ)、Co(Ⅱ)、Cd(Ⅱ)、Mn(Ⅱ)、Ni(Ⅱ)的萃取分离行为.结果表明,在pH 5.0~6.5HAc-NaAc 缓冲溶液中,Fe(Ⅲ)、Al(Ⅲ)可被 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 Cu(Ⅱ)、Co(Ⅱ)、Cd(Ⅱ)、Mn(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实现了 Fe(Ⅲ)与 Cu(Ⅱ)、Co(Ⅱ)、Cd(Ⅱ)、Mn(Ⅱ)及Al(Ⅲ)与 Fe(Ⅲ)、Co(Ⅱ)、Cu(Ⅱ)混合离子的定量萃取分离。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PEG相萃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