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通过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含烷基侧链聚芴基苯并二噁唑聚合物(PBOPFx),讨论了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热性能和溶解性能.结果表明,在甲基磺酸(MSA)溶液中,PBOPFx紫外吸收显示出最大吸收峰为466 nm左右的蓝光发射,与PBO相比,最大紫外吸收峰和最大荧光发射峰均发生了明显红移,这是由于芴单元的引入,提高了聚合物的共轭程度,加强了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此外,比较了PBOPFx在320 nm处和430 nm处激发得到的荧光发射光谱,预测聚合物中存在两种共轭单元,通过测定氧化还原曲线以及讨论stokes位移,验证了这个假设,但是由于两种共轭单元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分离现象,同时还伴有电子传输杂化,致使PBOPFx主要显示出共轭长度大的单元的吸收和发射.另外由于芴单元中烷基侧链的存在,聚合物(PBOPFx)的热稳定性远低于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聚合物(PBO),起始分解温度在350℃左右,溶解性方面,PBOPFx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能较好溶解.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水相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两种磺酸盐基团取代的三苯胺类共轭聚电解质PTP11和PTP31,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得知,此类聚合物具有和ITO功函数相近的HOMO能级及较高的LUMO能级.磺酸盐基团的存在使得此类聚电解质具有和电中性聚合物所不同的溶解性,当其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应用于多层结构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中时,可有效避免空穴传输层-发光层之间的界面混溶问题.以这两种聚合物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应用于以PFO-DBT15为发光层的红光PLEDs中时,器件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磺酸盐基团的不同取代方式会对器件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主链含有非共轭结构的聚芴类蓝光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uzuki偶合反应合成出了主链中含有非共轭烷氧基组分(-O-CH2-CH2-CH2-CH2-O-)的聚芴类衍生物聚- 2,7-(9,9-二辛基芴)-co-4,4’-丁氧基二苯(PFP)和聚-2,7-(9,9-二辛基芴)-co-4,4’-丁氧基二苯-co-N-苯基-4,4’-二苯胺(PFTP11)并通过相同的条件合成出主链由芴和三苯胺交替相连的聚合物聚-2,7-(9,9-二辛基芴)-co-N-苯基-4,4’-二苯胺(PFTPA)作为参比材料. 通过1H NMR和FT-IR分析对这些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这三种聚合物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 可通过溶液加工的方式制备聚合物薄膜. 这些聚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400 ℃), 聚合物PFP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30 ℃)而PFTP11和PFTPA则未出现明显的玻璃化转变过程. 通过对聚合物的吸收特性进行测试得知它们具有较大的光学带宽(2.89~3.29 eV). 所有聚合物在固体薄膜状态下均发射出蓝色荧光, PFP, PFTP11和PFTPA的最大PL发射分别位于425, 437和440 nm. 通过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可知由于三苯胺基团的引入聚合物的HOMO能级明显提高, 这意味着聚合物的空穴传输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7.
用Suzuki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9,9-二辛基-2,7-芴(DOF)与9,9-二(4-二苯胺基苯基)-3,6-芴(36FT)的共聚物. 所有的聚合物均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如THF, CHCl3和甲苯等), 分子量在47000~189000之间. 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聚合物的HOMO能级都高于均聚烷基芴, 并且随着36FT含量的增加, HOMO值逐渐上升. 以该类聚合物为发光层制作了结构为ITO/PEDOT/PVK/polymer/Ba/Al的器件, 获得了稳定的蓝光发射, 其中以36PFT10为发光层的器件获得了0.52%的最大外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8.
从对苯二酚出发,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中间体化合物1,4-二(3-磺酸钠丙氧基)-2,5-二溴苯,再在Pd催化剂作用下,使1,4-二(3-磺酸钠丙氧基)-2,5-二溴苯与对二炔苯发生Sonogashira偶合反应,合成了目标共轭聚电解质PPE-SO3-,讨论了反应路线与反应条件的选择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PPE-SO3-主链具有刚性棒状结构,侧链带有离子基团,通过测量其在DMSO溶液中的粘度,研究了其溶液行为. 相似文献
9.
碘代芴中间体在碱性条件下与咔唑发生偶联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2-咔唑-9,9-二丁基芴(CZF)与2,7-二咔唑-9,9-二丁基芴(DCZ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表征。采用FL, UV-Vis和TGA研究了CZF和DCZF的性能。结果表明:CZF和DCZF溶液与固体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360 nm, 368 nm和370 nm, 389 nm, DCZF在390 nm和410 nm处存在两个较宽肩峰。CZF和DCZF的热稳定性较好,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50 ℃和420 ℃。 相似文献
10.
用Suzuki缩聚反应分别将窄带隙单元-苯并噻二唑-二苯胺(DPABT)和苯并噻二唑-三苯胺(TPABT)引入聚芴主链,合成了共聚物PF-DPABT和PF-TPABT,并比较了共聚物的发光性能.随着窄带隙单元含量的增加,其特征发射逐渐增强,说明发生了从聚合物主体单元到窄带隙单元有效的能量转移.两种共聚物在低窄带隙单元含量(1mol%)下的电致发光光谱仅出现窄带隙单元的特征发射,PF-DPABT共聚物为650~680nm之间的饱和红光,而PF-TPABT共聚物为590~610nm之间的橙红光,聚芴主体单元的发射被完全淬灭,说明与光致发光过程相比,电致发光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更完全.基于共聚物PF-DPABT-1及PF-TPABT-5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1.3%和2.0%,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Ba/Al,是一类有希望的红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一种含三苯胺链段的PPV类交替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三苯胺二醛和1-甲氧基-4-辛氧基-2,5-二甲苯双(三苯基氯化)两种单体,通过Wittig反应制得了共轭聚合物,对共轭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这类共轭聚合物的氯仿溶液和膜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发出强的蓝绿光,与小分子三苯胺衍生物(TPD)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成膜性.电化学分析表明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空穴传输能力.同时对共轭聚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聚合物与同类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PPV)型聚合物相比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高的发光亮度,是一种潜在的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9,9-二辛基芴与窄带隙单体5,7-二(2-噻吩基)噻[3,4-b]并[1,4]二嗪(DTP),通过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无规窄带隙的芴基共聚物(PFO-DTP),并对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聚物在380 nm和632 nm处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其中632 nm处的吸收随着共聚物中窄带隙单体(DTP)含量的增加而加强,最大电致发光峰随着共聚物中窄带隙单体(DTP)含量的增加,从752nm红移到了781 nm.同时与其同分异构体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DBT)与芴的共聚物PFO-DBT相比,该类聚合物的吸收红移,与近地太阳光谱更为匹配. 相似文献
14.
A new luminescent and thermally stable platinum(Ⅱ) polyyne polymer trans-[-Pt(PBu_3)_2C=CArC=C-]_n(P1) containing the 2,7-fluorene chromophoric spacer substituted by pendant carbazolyl group via long alkyl bridges. The regio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studied by various spectroscopic analyses.We report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is group 10 polymetallayne and a comparison was made to its binuclear model complex trans-[Pt(Ph)(PEt_3)_2C≡CArC≡CPt(Ph)(PEt_3)_2](M1) as well as to those ... 相似文献
15.
含噁二唑单元共轭聚合物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单体 2 ,5 双 (4 溴苯 ) 1,3,4 二唑 (M Ⅰ )与 1,4 二乙烯基 2 ,5 二正丁氧基苯 (M Ⅱ ) ,在钯催化下通过Heck偶合反应合成得到共轭聚合物 ;单体和聚合物进行了1 H NMR ,1 3C NMR、质谱、FT IR、UV、荧光光谱、GPC、元素分析、热分析等测试 ;二唑 (OXD)基团是一种很好的生色团 ,对氧和热特别稳定 ,二唑环的亲电子性能使其特别适合于作为电子传输层 ,聚合物能发射很强的绿色荧光 ,它将是一类潜在的光电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荧光增强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uzuki反应将1,2-二[4-(6-溴己氧基)苯基]-1,2-二(4-溴苯基)乙烯与1,4-对苯二硼酸丙二醇酯共聚得到含有四苯乙烯基团的共轭聚合物P-0,通过后功能化得到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聚合物P-1.通过1H-NMR、MALDI-TOF、MS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P-1在水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荧光量子产率.通过P-1与小分子化合物MC-1的对比,P-1的荧光增强灵敏度优于MC-1.在P-1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沉淀剂或带有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两者的紫外吸收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结果对比,初步探讨了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的机理,经过静电作用限制苯环内旋转可以实现荧光强度的线型增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制备了含有4-[2-(对苯胺)乙烯基]苯(M1)、2,5-二戊烷氧基-1,4-二乙炔基苯(M2)和9-辛基咔唑(M3)3种结构单元的三元共轭聚合物PPEC,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3种结构单元的比例为0.54∶1.00∶0.46(M1∶M2∶M3).由于在PPEC的侧链中含有氨基基团,通过在PPEC的THF溶液中分别加入水、甲醇和正己烷,诱导其产生聚集,其聚集后的荧光性质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在THF与水的混合溶剂中,PPEC发光强度会随着水含量的增加先是急剧降低,而后在高水含量时发光强度又显著增强;在THF与甲醇的混合溶剂中,PPEC发光强度随着甲醇的加入只是逐渐降低;在THF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中,PPEC的发光强度则会随着正己烷的增加而增强.该结果表明氨基通过与水,或者自身所形成氢键作用,改变了PPEC分子链之间的聚集态结构,降低了分子内旋转非辐射能量效率,从而有效改善共轭聚合物的主链发光性质,这为设计聚集态下(或固态下)高性能的荧光共轭聚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聚对苯乙炔-噻吩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剑桥大学的Burronghes[1] 等首次提出用共轭高分子聚 (苯乙撑 ) (PPV)为发光层材料制备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不久Heeger[2 ] 等证实了这个结果 ,随后发光聚合物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 ,PPV目前已被证实是一个潜在的电致发光材料[3 ] .共轭聚合物用于电致发光有以下特点 :( 1 )可通过旋涂、浇铸等方法制成大面积薄膜 ;( 2 )共轭聚合物大多有优良的稳定性 ;( 3)共轭聚合物电子结构 ,发光颜色能够通过化学结构的改变和修饰进行调节 ;( 4 )聚合物做发光层时可制成非常薄的膜 ( 1 0~ 1 0 0nm) ,可消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