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核内DNA病毒(鸭瘟病毒)在细胞质内的发生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证明鸭瘟病毒除了在细胞核内发生外,还有一条细胞质内的发生途径。在细胞质内病毒核壳体的装配是以一种电子致密的基质(暂称毒浆)为“基地”,首先在毒浆中出现直径约40毫微米的颗粒——核壳体形成的核心,逐渐装配成直径为95—105毫微米的病毒核壳体。电子显微镜放射自显影试验结果说明细胞质毒浆中含有大量DNA,是核壳体在细胞质内装配的DNA来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证明鸡胚细胞经鸭瘟病毒感染12,24,36,40和60小时,均可观察到细胞的核仁结构。应用电子显微镜放射自显影和Bernhard染色方法,不仅从成份与功能上说明了核仁的存在,而且进一步证明在病毒DNA大量复制,核壳体大量装配与病毒成熟的细胞中,~3H尿嘧啶核苷向核仁内掺入的速率仍很快。在鸭瘟病毒感染24小时的细胞中,单位面积核仁上标记的银粒数仍相当于正常细胞的82.7%。证明在鸭瘟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核仁的结构不仅存在,而且持续地保持着转录RNA的功能。这与前人在其它疱疹病毒实验的有关报道完全不同,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痘苗病毒的装配与中间纤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选择性抽提方法,结合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电子显微镜技术(embedmentfree EM)与整装细胞(whole mount cell)制备方法能清楚地显示中间纤维-Lamina-核骨架体系(IF-Lamina-Nm System)。首次证明痘苗病毒工厂内有一个精细的中间纤维网架系统,它是胞质内中间纤维网络的组成部分。痘苗病毒的装配原料与亚结构均牢固地结合在中间纤维丝上。装配好的痘苗病毒与正在装配的病毒均固定在中间纤维的网络中,并可以观察到病毒结构与中间纤维的直接连接。根据上述事实,认为痘苗病毒的装配过程要依赖中间纤维为支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alI酶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得0.70至 10.0kb大小不同的29种片段.所得 DNA片段与 SalI酶解之质粒pBR 322 DNA进行体外重组后,经转化大肠杆菌 HB 101菌株,获得带重组质粒克隆株.根据重组质粒DNA 中SalI酶插八片段的分子量、Southern法DNA杂交及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点等方法鉴定,证明已将家蚕核多角体病毒DNA的24种不同大小的片段克隆在质粒 pBR 322 中.克隆的 DNA片段总长度占病毒基因组DNA的百分之八十。  相似文献   

5.
未受精鸡蛋表层卵黄颗粒的染色质和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证明未受精鸡蛋表层卵黄颗粒的染色质同受精未孵育鸡蛋的胚下表层卵黄颗粒的染色质一样,都与核染色质的基本结构相类似;其DNA的分子形态,也同受精未孵育鸡蛋的胚下表层卵黄颗粒一样,都与核的DNA相类似,同为线型DNA。根据这些观察,说明染色质和DNA在一定部位和发育时相的卵黄颗粒中,是广泛存在的。实验结果还进一步指出,卵黄颗粒具有就地合成DNA的能力,而且卵黄颗粒中的DNA可能与组蛋白结合,通过白组织构成染色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应用大分子铺展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一种纤毛虫——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 Muller)细胞间期小核的核骨架纤维的组织特征及其与DNA组织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核骨架纤维能够形成非常有序的组织结均(称为核骨架亚单位),每一亚单位包含一个结构中心和从这一中心辐射伸出的许多分枝状纤维。整个核骨架网状结构是由许多这样的基本组织单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核内DNA是以高度有序的环状结构紧密结合在核骨架亚单位结构上,DNA环可呈现出多种形式的拓扑组织。当富含DNA的核骨架经蛋白酶K消化后,核骨架亚单位结构消失,同时DNA失去有序的组织形式而变得自由散乱,这说明核骨架亚单位结构在维持核内DNA拓扑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核骨架亚单位结构可能是间期核骨架的基本组织单位和功能单位。  相似文献   

7.
杨悦  王珏玉  赵敏  崔岱宗 《化学进展》2019,31(7):1007-1019
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优异的性能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目前的研究中备受关注。常用于合成纳米材料的生物模板包括DNA、蛋白质、细菌、真菌、病毒等。而以病毒模板合成的金属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分散性及生物相容性,其在催化、光学、电学、磁学、化学。超导等领域有优异的表现。首次利用病毒模板合成金属纳米材料以来,经历了二十年发展历程,合成和分析技术日趋成熟,现由体外应用转向活体靶向成像及诊疗一体化方向发展。本文综述了各类病毒模板合成金属纳米材料合成位置(病毒腔内、外)、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合成影响因素、材料表征,及合成材料在纳米催化、纳米电池、生物医学及医学影像学等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5-(双甲硫基亚甲基 ) -2 ,2 -二甲基 -1 ,3 -二环己 -1 ,4-二酮 (1 ) [1] 既具有丙二酸亚异丙酯的环状结构 ,又具有乙烯基硫代缩酮的结构特征 .它是一种多功能的合成试剂 ,其最重要性质是可与多种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继而消除甲硫基 ,从而可以转变成一系列有用的合成中间体 (2 ) [2~ 5] .若亲核试剂具有两个亲核部位 Nu1及 Nu2 ,则 Nu1反应后 ,Nu2可进一步与丙二酸亚异丙酯的羰基进行分子内的亲核加成 ,从而形成环状化合物 (3 ) ,这一模式已在多种杂环化合物合成中获得应用[6~ 8] .Me SMe SOOMe OOMe + Nu1-Nu Me SNu1Nu …  相似文献   

9.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NA聚合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外转录体系中,完整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能以四种游离核苷酸力底物,合成酸不溶性的多聚核苦酸,表明该病毒含有依赖于病毒双链RNA的RNA聚合酶。在离体条件下,该酶反应的合适温度范围为30°—40℃,以35℃最为合适。二价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是必需的。在0—4h保温时间内,酶反应产物量不断增加。此外,病毒经胰凝乳蛋白酶水解或加热处理后,聚合酶活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病毒和细胞体内的DNA是以高度紧密的凝聚态存在的.自从在体外发现亚精胺、精胺可诱导无规卷曲的DNA形成有序、独特的凝聚结构形态以来,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多价阳离子的诱导特性,以期阐明DNA在病毒内的组装和染色体中凝聚作用的机制[1,2].  相似文献   

11.
核蛋白或核肽是一类其侧链羟基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到DNA 或RNA 的3′或5′端的天然生物大分子,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包括DNA 及RNA 的复制、DNA 的转录、插入、缺失和重组等。核肽也指合成的核蛋白结合位点的片断, 作为一种新的工具既可用于研究核蛋白产生生物效应的机理, 又为开发新一类抗病毒、抗肿瘤药物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DNA模板指导的有机合成反应具有序列特异性特点.本文综述了模板DNA指导的多种类型的有机合成反应,包括还原胺化、亲核取代、Henry、Wittig烯化、光化学连接以及多步小分子的合成等反应;介绍了DNA指导的组合库的合成反应;总结了DNA模板结构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反应中立体选择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京鸭肝脏线粒体DNA的限制酶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五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BamHⅠ,PstⅠ,BglⅠ和BglⅡ)建立了北京鸭肝脏线粒体DNA的内切酶图谱。这五种酶除BglⅡ不能切割鸭肝线粒体DNA外,EcoRⅠ,BamHⅠ,PstⅠ和BglⅠ在鸭肝线粒体DNA上分别有1,2,4和5个切割位点。应用电子显微镜及电泳法对鸭肝线粒体DNA的各种酶解片段进行测定后,推导出了此线粒体DNA的限制酶图谱。此外,还确定了D-环的位置及线粒体DNA复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核苷磷酰氨基酸酯化合物是1类倍受重视的药物,特别是它可作为寡聚核苷酸的类似物用于反义药物[1].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爱滋病(AIDS),目前普遍使用的抗HIV核苷类似物中,2',3'-双脱氧核苷(ddNs)具有良好的疗效[2],它的抗病毒的可能机理是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5'-羟基发生相继的磷酸化生成三磷酸核苷,然后通过HIV-逆转录酶进入病毒DNA的合成,由于ddNs 3'-位没有相应的羟基存在,使得病毒DNA的合成得以终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表明,C1027是以细胞内染色质或染色体DNA为靶体,直接造成核小体连接区DNA损伤,损伤的方式包括DNA单链断裂、双链断裂及单链断裂合并互补链上相邻断裂口部位出现无碱基位点,C1027损伤细胞DNA的作用显著强于新制癌菌素,平阳霉素,阿霉素及丝裂霉素C,本文还从分子机制的水平讨论了C1027强烈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在昆虫细胞中克隆与表达人白细胞介素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DNA合成及PCR技术对人白细胞介素6(hIL-6)cDNA进行转译优化与扩增,并同杆状病毒载体pVL 1393重组构建了pVL·IL-6载体;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将pVL·IL-6 DNA与野生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tAcMNPV)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筛选出表达人IL-6的重组病毒rAc·IL-6,经ELISA定量测定rhIL-6表达水平约为1μg/ml;rhIL-6生物活性经IL-6依赖细胞系7TD1测定为10~6u/ml。  相似文献   

17.
张广录  张婷  周黎鹏  孙庆福 《化学进展》2016,28(9):1289-1298
在自然界病毒衣壳及笼状蛋白质大分子结构的启发下,运用V型双齿桥连吡啶配体和具有平面四方构型的Pd2+离子的溶液配位自组装,一系列具有MnL2n经验分子式的多组分巨大中空“纳米容器”型超分子结构被成功构筑。通过在配体内外引入官能团的策略,可以简单地实现衣壳骨架结构的内外功能化。内功能化后的“纳米容器”具有特殊的高密度相,不仅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客体分子的包裹,而且可以作为“纳米反应器”实现尺寸均一可控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以及小分子的催化转化。外功能化的核壳结构则可以对寡肽、DNA等生物分子具有特定的识别作用。本文对此类“纳米容器”型超分子的设计原理、自组装合成与表征、以及功能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HIV-1整合酶(Integrase,IN)二聚体与3’端加工(3’Processing,3’-P)前的8bp及27bp病毒DNA的相互作用,并获得IN与27bp病毒DNA的特异性结合模式。模拟结果表明,IN有特异性DNA结合区和非特异性DNA结合区;IN二聚体B链的K14,R20,K156,K159,K160,K186,K188,R199和A链的K219,W243,K244,R262,11263是IN结合病毒DNA的关键残基;并从结构上解释了能使IN发挥活性的病毒DNA的最小长度是15bp。通过分析结合能发现,IN与DNA稳定结合的主要因素是非极性相互作用,而关键残基与病毒DNA相互识别主要依赖于极性相互作用.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HIV-1病毒DNA与整合酶结合后的构象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优化了HIV-1病毒DNA与整合酶(IN)二聚体(IN2)复合物模型结构, 并分析了HIV-1病毒DNA结合IN2后的构象变化. 结果表明, 按照HIV-1病毒DNA与IN2结合能力的强度, 病毒DNA可分为五个区域: 非结合区、强结合区1、弱结合区、强结合区2和反应区, 并用结合自由能计算验证了该分区的合理性. 与未结合IN2的病毒DNA相比, 复合物模型中病毒DNA除了非结合区碱基外, 其它四个区域的碱基构象变化较大. 复合物模型中病毒DNA主链较大程度地偏离标准B型DNA以及结合部位的小沟变宽都是识别IN的结构基础. 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为基于HIV-1 IN的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新推导出的两个计算三角形剖分数(T)的公式:T=L~2/l~2和T=1.45(r~2/l~2),这里L是两个五邻体壳粒间的距离,l为任意两相邻壳粒间的距离,r是病毒核壳体的半径。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和应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公式:=0.83,它把三角形剖分数(T)、病毒体积以及壳粒间的距离(l)之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所有正二十面体病毒衣壳参数统一于一个常数——0.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