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抽水蓄能作用明显,可利用低谷电能抽水,以供峰荷时再发电或需要时供水。电网中当时无法充分利用的低谷电能通过储存转换,变废为宝,以丰补歉、循环更新使用,使系统中各种火电等机组可在较优工况下平稳运行,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十分有利。水利水电、火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蓄能运行均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蓄能运行即通过不同蓄能设施利用电网低谷剩余电能储存转换,变成和再生能源一样,可周而复始更新使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机制。蓄能设施涵盖抽水蓄能和其他蓄电、蓄能装置。当今水电发展受限于水能资源,在原电力开发基础上再考虑蓄能运行后可使之步入新的境界,有利于风电等新能源和整个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风电-抽水蓄能联合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拟定了风电-抽水蓄能联合系统3种可行的运行方案:全部风电供给抽水蓄能电站抽水;根据电网容量和风电场出力情况,部分风电直接输入电网,其余风电供给抽水蓄能电站抽水;风电全部直接输入电网.建立了风电-抽水蓄能联合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型,计算得出了常规发电厂稳定运行的最小容量以及含一定容量风电的电网所需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建立了经济评价模型,根据综合经济评价结果,优选出了风电-抽水蓄能联合系统的最佳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因怒江水能资源开发所引起的争论,文章以怒江区域背景条件和水能资源特点及其开发条件为基础,进行了怒江水能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阐述了作者对怒江水能资源开发的思考与认识,提出了水能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核能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秦山核电站运行的实践再一次表明 :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1],它是减小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我国现有核电厂发电量仅占全国发电量的1 % ;现在正在建设的6个机组投产后 ,即2005年后也仅占3%左右。表1列出了中国大陆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表2列出了中国大陆正在建设的核电站。从中国工程院1997年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研究” [2]中有关“未来能源供需平衡”的预测看 ,这离需求还相距很远。本文试图从环境、温室气体排放、安全、外部成本和能源供求等方面 ,讨论加速发展核电的必要性。表1中国大陆正在运行的核电站电站名…  相似文献   

7.
 电力系统需要配置大容量的储能装置,补偿功率变化,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电力负荷率较低、负荷波动较大,需要对负荷进行调整。在电力系统中配置适当规模的抽水蓄能,是解决当前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电网安全稳定影响问题的最佳选择。分析了抽水蓄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阐述了抽水蓄能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介绍了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探讨了双馈方式和全功率方式的整体结构,并提出了在不同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分析了新型特殊抽水蓄能电站的构成、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金德鹏 《科技信息》2012,(15):78-78
现阶段我们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同样需要的能力造成威胁或损害.而绿色建筑这个概念正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9.
为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我国风、光等新能源高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对调节电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抽水蓄能逐渐成为储能技术开发与利用的热点。本文在系统梳理抽水蓄能电站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电站选址、库容计算、地下空间改造及安全运维四个视角分析了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从工程角度提出亟待研究解决的四项关键技术:地上水库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治理技术、地下水库库容计算模型及调蓄技术、地下水库损伤变形机理及加固技术、二次开挖地下结构变形失稳机制及治理技术。利用废弃矿井遗留的大量地下空间资源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有助于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增强能源供给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构成和作用的基础上,从提高公众认识、加强全员培训、细化工作职责、实施内部审核等方面,详尽地阐述了认证后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方式、方法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的有限供给、资源运作能否可持续进行,已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约束。作为具有协同特质的资源运作系统,一定目标和约束条件下,各子系统及构成要素间形成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相互协调的动态耦合循环过程。从技术创新出发,资源可持续运作机理分析结果显示,为了满足熵增最小化的能量约束,科学技术水平无疑成为了系统间各因果反馈环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交汇的核心,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资源的可持续运作、生态系统的稳态演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呢?综合多家所述,文明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在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个阶段之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 《科技成果纵横》2005,(6):39-39,41
技术创新生态化园其对环境问题的改善和对经济促进的双重角色。正日益成为理论界、企业界甚至政府关注的对象。在环境的压力下.技术创新生态化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技术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企业创新研究的新发展。买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太力推行技术创新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基本概念和要点,阐明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目标、特点、研究内容以及实现绿色化学目标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重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关键是如何使得付出的代价最小。可持续发展中生态重构的思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生态重构主要涉及到重新配置资源的利用方式,重构组分和经济组分之间的平衡两大问题。生态重构资源的利用方面,主要涉及生态重构的生物物理基础研究,生态加工工艺学,未来材料科学,全球未来能源政策和发展趋势等问题;生态重构组分和经济组分的平衡直接与生态系统政策导向和研究等许多问题有关。克服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根据生态重构思想制定符合全球以及与当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农林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传统发展模式和科学技术的滥用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哲学角度对生态危机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前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关键,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探讨了环境意识概念及环境意识的重要特点,阐述了产生环境意识和人对环境关系的认识,提出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强 《太原科技》2006,(1):34-35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要走一条科技质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以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正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科学内涵,认为地理学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人地关系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等方面,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