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霍安祥 《物理学进展》2011,2(4):454-463
本文分四个部分讨论了超高能宇宙线的现象:(1)超高能宇宙线的一些特性:原初宇宙线的能谱和成份。(2)超高能宇宙线与核的相互作用。(3)广延大气簇射的一些实验结果。(4)稀有现象。文章还评述了超高能宇宙线的几点倾向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宇宙线探测技术发展迅速,天基和地基宇宙线实验均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打破了宇宙线研究领域多年来的沉寂.多手段复合观测是精确测量宇宙线能谱和成分的必要途径,甚高能伽玛射线天文学成为探索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的最有效手段.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计划将以最高的超高能伽玛射线探测灵敏度和甚高能伽玛射线巡天灵敏度以及最宽的宇宙线能量覆盖范围探索领域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甘巴拉山乳胶室在核乳胶片上记录的宇宙线超高能多核心族事例KOE19(ΣEγ≈1530TeV). 分析了事例的族现象特征, 并同其它大族事例进行比较. 把事例中的几个主要核心的特性同加速器和C喷注的实验结果以及TeV能区唯象QCD理论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讨论了TeV能区超高能粒子强相互作用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自1912年赫斯首次发现天空中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以来,宇宙线特别是超高能宇宙线的起源及其加速机制就成为世纪之谜,迄今仍是如此.位于四川稻城海子山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之前就开始部分运行.凭借其前所未有的伽马光子探测灵敏度,观测到大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PeV,1015 eV)来源于银河系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宇宙线的研究取得了稳定的发展。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宇宙线天体物理,2)宇宙线超高能现象,3)日地空间宇宙线现象。本文主要叙述前二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霍安祥 《物理学进展》2011,7(3):364-374
近年来,我国宇宙线的研究取得了稳定的发展。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宇宙线天体物理,2)宇宙线超高能现象,3)日地空间宇宙线现象。本文主要叙述前二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霍安祥  况浩怀 《中国物理 C》1996,20(12):1068-1072
近年来,在太阳大耀班期间,由地面中子记录装置及地下不同深度μ子记录器记录到宇宙线粒子的短期增长(GLE)现象,其能量范围已达几百GeV,甚至可达TeV能区.本文讨论了TeV能区的增长现象可能是银河宇宙线部分粒子获得再加速,由于宇宙线粒子能谱很陡,几百GeV的再加速能量能使TeV以上能区宇宙线流强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地介绍和评论了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并就如何区分开超高能核作用特征和宇宙线原初成分的纠缠以克服目前物理结论上的二义性问题作了讨论,也就在我国开展宇宙线超高能研究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文扼要地介绍和评论了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并就如何区分开超高能核作用特征和宇宙线原初成分的纠缠以克服目前物理结论上的二义性问题作了讨论,也就在我国开展宇宙线超高能研究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五十年代以前的二十多年里,几乎所有的新粒子都是首先从宇宙线中发现的.只是随着具有GeV能量和更高能量的加速器的相继建成,高能物理学家才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加速器实验. 近几年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新的超高能宇宙线粒子探测器已观测到从一些“点源”发射来的能量高于1015eV的高能宇宙线粒子.而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探测到能量高于1012eV的从点源发出的宇宙线粒子. 观测到从点源发出的超高能宇宙线粒子无疑会有助于解开七十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宇宙线起源之谜.更重要的是,对这一系列观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还向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疑问. 高能原…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用中日合作西藏羊八井超高能宇宙线空气簇射阵列作甚高能区宇宙线强度监测的可能性;分析了空气簇射阵列触发计数率的气象效应;摸索出一套气压及环境温度效应的修正方法,并用于1992年1月至2月观测数据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宇宙线是存在于恒星际、星系际间的超高能粒子流,主要是由原子核(其中,主要是氢原子核,即质子)、电子等组成。1912年,维克托.赫斯(VictorHess)在一次高空气球飞行实验中首次记录到宇宙线。经过了90多年的发展,如今宇宙线观测的能量范围已能从低能区(107eV)到高能区(1021eV),直跨13个数量级,流量落差达30多个数量级,其能谱的总结构呈现为非热幂律谱特征,即流量(N)与能量(ε)的关系满足N(ε)=Aε-α,但是整体能谱曲线在1015eV和1019eV附近都有明显的折断,我们把这些折断处分别称之为“膝”和“踝”,相应的在这些不同能量段上的幂律指数α…  相似文献   

13.
丁林垲 《中国物理 C》1990,14(6):486-489
分析了超高能宇宙线的核子-空气核和核-空气核作用的非弹性度,并讨论了核碰撞几何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影响高山乳胶室γ族强度的种种因素,比较强度的实验数据和模拟计算值.结果表明超高能区(~1015eV)初级宇宙线化学成分中质子占~30%的推断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在混合初级宇宙线成分的假定下,用参数化模型描述强子-强子相互作用过程,模拟超高能宇宙线粒子在大气中的行为,并将模拟计算结果同高山乳胶室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细致的比较与讨论。同时详细讨论了碎裂区次级粒子平均横动量取值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能强子在大气中的传播对于研究初级宇宙线的能谱,超高能宇宙线与核的相互作用都是很有意义的。近几年来,我们在西藏甘巴拉山(5500米高度,大气深度是520克/厘米2)设置了乳胶室,对于宇宙线电磁成份的研究已有报道。本文对Ehγ=3—50TeV的强子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测量了这个能区的垂直流强、积分能借、在Pb中的核作用平均长度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长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混合初级宇宙线成分的假定下,用参数化模型描述强子-强子相互作用过程,模拟超高能宇宙线粒子在大气中的行为,并将模拟计算结果同高山乳胶室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细致的比较与讨论.同时详细讨论了碎裂区次级粒子平均横动量取值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90年5月11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了第五次全国宇宙线会议.有58位宇苗线研究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40余位学者在会上报告了自己研究工作的结果.会议评述和讨论了近两年来国际上在高能多重产生、宇宙线超高能作用、初级宇宙线、甚高能和超高能γ天文观测和广延大气簇射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我国的地面宇宙线实验,前些年主要利用高山乳胶室研究超高能作用.近年来,甘巴拉山乳胶室合作组的工作继续取得进展,又新发展了广延大气簇射的契伦科夫光探测,以及粒子密度和到达时间探测的实验手段。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几个新的实验装置,它们是:北京怀柔的广…  相似文献   

19.
美国物理学家林斯雷领导的一个小组,去年在宇宙线里发现了一个能量为10~(20)电子伏特的超高能粒子,这是目前所发现的能量最高的粒子。能量这样高的粒子是不能直接记录的。当粒子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就与其他粒子碰撞而引起核反应,结果产生许多新粒子,这些新粒  相似文献   

20.
丁林恺 《物理》1991,20(7):407-411
本文在介绍宇宙线物理研究的一般情况之后,侧重介绍近年来对超高能粒子物理、甚高能和超高能的宇宙γ源、宇宙中微子和宇宙暗物质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