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羟自由基与水杨酸反应机理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羟自由基与水杨酸的反应动力学过程。水杨酸与Fenton反应产生的的羟自由基反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和质谱法(MS),考察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pH值等对反应产物的浓度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水杨酸与.OH反应生成的紫色产物在波长530nm处有最大UV吸收峰,但仅于pH=4.51的缓冲溶液和水中有吸收峰;且该产物的吸光度值,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反应速率t=5s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1min时达到平衡。通过MS分析,可得到质荷比(m/Z)=153,248,249,288,289,304,328,329,344,345的离子峰。推测羟自由基与水杨酸反应的中间产物是紫色的大分子自由基,而最终产物为二羟基苯甲酸,该反应可能是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7.
百合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消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Co^2 -H2O产生羟自由基的稳定体系中,以溴邻苯三酚红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研究百合提取液在此体系中消除羟自由基的作用,通过常见抗氧化剂对羟自由基消除的量效关系,判断方法的可行性。对照实验表明,百合提取液对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消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研究羟自由基与红细胞膜脂和膜蛋 …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和计算机辅助解析法研究了羟自由基作用于红细胞后膜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规律及羟自由基对红细胞膜脂质损伤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由于羟自由基的攻击,导致表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α-螺旋的含量发生变化;自由基损伤30分钟后,放置3小时其蛋白结构仍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弱荧光物质苯甲酸可以和·OH反应生成强荧光产物。中药提取物可以清除溶液中的·OH ,使产物的生成量减少 ,从而使溶液的荧光增加程度降低。据此原理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药对·OH的清除率新方法。研究表明 ,在紫外光照射H2 O2 的·OH产生体系中 ,当照射时间为 2 0min时 ,·OH产生率达到饱和 ;当H2 O2与苯甲酸的摩尔比为 30∶1时 ,·OH可与苯甲酸完全反应 ;产物荧光响应随H2 O2 浓度变化的线性范围是 2 2~ 80mmol·L-1 。测得厚朴和山茱萸清除·OH的IC50 分别为 1 0 2 5和 515 3mg·L-1 ,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清除羟自由基法评价竹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Fe2+与邻二氮菲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抗氧化剂TBHQ及竹叶提取物样品对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研究。分光光度法测定抗氧化剂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波长为509.1 nm。以IC50值(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浓度值)作为评价抗氧化剂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指标,测得合成抗氧化剂和效果最好竹叶提取物样品IC50值分别为0.040(TBHQ),0.378(M20),0.323(M40),0.334(M60),M20, M40, M60等竹叶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2.
羟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细胞在必需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 这些自由基涉及到许多体内调控系统,然而一旦有过多的自由基生成便会氧化细胞脂膜、蛋白质、DNA和酶,进而对细胞造成致命性的损伤。此外,研究还表明许多疾病与自由基密切相关, 例如,有研究报道海氏默症病人脑中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值,另外癌症可能也是DNA受到氧化损伤的结果。因此,测定自由基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需和重要。文章重点对羟基和超氧自由基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讨论,涉及的自由基检测技术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并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黄酮配合物抗自由基活性的亚甲基蓝光谱测定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亚甲基蓝(MB)可捕获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生成无色加合物,选用亚甲基蓝为槲皮素(Que)及其配合物抗羟自由基活性测定体系的指示剂。实验优化测试条件为:体系pH 8.0,加入H2O2溶液(0.3%) 0.50 mL,FeSO4溶液(5 mmol·L-1) 0.50 mL和MB溶液(2.56×10-5 mol·L-1)1.0 mL。由此建立了测定槲皮素配合物抗·OH活性的光谱测定方法。方法简便,尤其适合于配合物体系抗自由基活性的分析。测定了槲皮素及Que-Zn(Ⅱ),Que-Cu(Ⅱ),Que-Fe(Ⅲ)配合物的抗·OH活性。结果表明3种槲皮素配合物的抗羟自由基活性均比槲皮素高,配合物活性Que-Cu(Ⅱ) >Que-Zn(Ⅱ)>Que-Fe(Ⅲ),表现出金属离子与有机活性配体协同作用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在PH10.38的碱性介质中高灵敏度测定氢化可的松的荧光光度新方法。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2.8×10^-9mol·L^-1;线性范围为5.518×10^-9-3.862×10^-6mol·L^-1。应用本法测定注射液中氢化可的松,平均回收率为99.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了利用强电离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方法制取羟基自由基氧化降解高浓度苯酚废水。当羟基自由基浓度达到1 037 mg·L-1时,初始浓度为1 215 mg·L-1的废水降解率达99.11%;初始浓度为8 853 mg·L-1的废水苯酚浓度下降到6 250 mg·L-1,1 mg羟基自由基可处理苯酚2.5 mg。在同样羟自由基浓度下,苯酚初始浓度越小,去除率越高;但初始浓度越高,处理的绝对量越大。阐述并解释了不同降解阶段废水pH值、电导率与羟基自由基浓度变化的关系。随着羟自由基浓度的增大,废水酸碱性由接近中性逐渐转为酸性,浓度越大,酸性越强;继续增大羟自由基浓度,变化渐趋平缓。随着羟自由基的通入,电导率有一个微小的降低阶段然后开始上升,说明苯酚不断的被氧化为有机酸。通过紫外图谱和色谱分析了降解中间产物,表明氧化初始阶段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苯醌是其中重要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方法以半数清除浓度EC50为评价指标,但EC50随DPPH初始加入量增加而增加,随分析体积增加而减小,因此,不同条件EC50值不具有可比性。提出以DPPH与抗氧化剂相互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R)作为评价DPPH清除活性的指标,该指标只与DPPH与抗氧化剂相互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有关,与DPPH初始加入量和分析体积等因素无关,解决了EC50可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测定化学计量数比(R)的光度微量滴定法,建立了利用滴定过程吸光度差(ΔA)与抗氧化剂加入量之间的滴定方程计算R值、以R计算EC50的光度微量滴定模型,并利用芦丁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芦丁与DPPH反应R值在1.817~1.846之间,当DPPH加入量为1.12×10-7,2.24×10-7,4.48×10-7和6.72×10-7 mol时,分别计算得EC50值分别为1.196×10-3,2.392×10-3,4.819×10-3和7.292×10-3 mg·mL-1。在此基础上,基于文献报道的芦丁清除DPPH条件,利用得到的芦丁R值计算出相应EC50,结果与文献报道EC50值相当。方法可比性好,样品消耗量明显降低,简单、成本低,结果可靠,为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四碘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为2.65×105 L·mol-1,结合数n=0.86,探讨了它们的相互作用机理。四碘荧光素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同时,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会增强四碘荧光素的发光,且强度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成正比。以此为基础在pH 8.64的条件下建立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8×10-7~9×10-6 mol·L-1,精密度为3.4%,检出限9.88×10-8 mol·L-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