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个月前,笔者在教"导数与切线"时(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选修Ⅱ),设置了如下问题:已知曲线f(x)=x2,求在点(1,1)处曲线切线的斜率.通过引导学生用计算机探究,发现了切线可看作是割线的极限位置.鉴于学生已学过极限的运算,我当时认为学生接着求切线斜率该是水到渠成之事,于是,经过简单启发后就在黑板上写下了:……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应走出纯理科的误区 ,走进理科与人文精神、理性与悟性相结合的道路 ,这已形成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 .为此 ,笔者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的“六度”:深度、广度、放度、梯度、密度、趣度 .现以笔者应邀在国家级示范高中徐州市一中上的一节公开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谈一谈“六度”的实施和体现 .1 “六度”的含义深度 是指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刻程度 .“深刻性”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即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本质的理解 .基于此 ,才能做到想通悟透 ,才能形成自然而又牢固的记忆 ,进而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广…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五点法"是作正余弦函数图象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在正余弦函数的每个周期中都有无数多个点,但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点只有五个;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大大小小的环节数不胜数,但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五个地方,教师便可游刃有余地凌驾于课堂之上.  相似文献   

4.
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意识、数学交流、数学思维及数学应用等几方面 .邓小平教育理论明确指出 :“教育要面向未来” ,且未来社会和科学愈来愈数学化 .因此 ,现代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宽厚的数学“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 ;而且要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素养 ;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变化 .那么 ,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结合教学实践和初中数学特点 ,本人的浅见是课堂教学应讲究“多、精、活” .1 “多”“多”是指多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时间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张桂芳 《数学通报》2007,46(3):12-15
当前,不少关于计算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多指出:我们需要重视计算机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这种理念是美好的,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需要首先明确:计算机应该被用于教学的哪些“点”上?1计算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支撑“点”作者认为,计算机支持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是强求它能够在课堂里从头到尾都在唱主角,而是在一些必要的“点”上落实计算机的优势.这些“点”的划分,如果简单按照教学环节分可为课题引入、形成新知、新知深化凝练…….但计算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应该以沟通数学学习材料与学生学习心向为重,因而计算机的应用就更应该…  相似文献   

6.
浅议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职进修期间,进课堂听了一些数学观摩课、研究课,从中得知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理念.存在着热衷于操作层面上的外在形式改革,过分追求教学方式的新颖、时髦及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得到启发,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智慧没有得到启迪,说到底,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形式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8.
程花 《数学通报》2021,(4):35-37,封4
数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实践活动,是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以"做"为支架的数学教与学的活动方式[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2].学科素养是在学科活动中形成的,开展数学...  相似文献   

9.
潘超 《数学通报》2021,(4):25-29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本单元,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成效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部分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经常出现忽视课标②要求[1]、忽视教材意图[2]、忽视概念本质[3-4]、忽视学生现实[5]、忽视教学程式等现象[6-9].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或偏颇,对概念内涵和外延不能抓住本...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切数学教学都应该从问题出发,到更高一级问题的产生.问题中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围绕问题所形成的系统,课堂藉以问题形式展开,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经由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教学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建构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切数学教学都应该从问题出发,到更高一级问题的产生.问题中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围绕问题所形成的系统,课堂藉以问题形式展开,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经由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教学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建构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李现勇 《数学通报》2021,(12):11-13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过:"学数学不要求快,一定要学慢学细".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绝不可片面地追求速度.但在一线教学中,仍存在着"提问多,启发少;节奏快,思考少;容量大,内涵少;指定多,探究少"等一系列问题,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速度与进度,将知识全盘托出,甚至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对公式、定理的掌握仅...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切数学教学都应该从问题出发,到更高一级问题的产生.问题中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围绕问题所形成的系统,课堂藉以问题形式展开,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经由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教学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建构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1.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这就需要教者尽心设计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教学中将数学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问题或学生个…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所以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 .而我们所用的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 ,往往直截了当地给出了发现结果 ,隐去了发现的过程 ,可是正是这种发现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激发创新思维 .因此 ,如何从数学思维的结果出发 ,恰到好处地设计“再发现”,让学生回溯数学思维的过程 ,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这方面谈自己的几点管见 .1 在引入课题时设计“再发现”教学中引入课题的环节往往是提出问题的过程 ,而数学问题是思维的产物 ,数学问题的产生 ,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的 ,因此 ,提…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就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讲,学生练,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时间长了,学生对数学也就感到索然无味.而现今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科书的不少章节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主要资源和生产要素,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数学素质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但现行的数学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我院是为军队培养后勤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军队重点院校,担负着未来战争中后勤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近几年来,我院在工科数学系列课程中,以培养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教改为核心,以加强"教材"建设为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突破口,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文中,对应"课程基本理念"部分第一次创新性地提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指明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的方向,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将相关的核心素养理论与原理运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本文基于数学建模这一  相似文献   

19.
课题课题是一节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处理好课题是上好一节课的起点.弦切角的地位和作用弦切角是直线与圆处于特殊位置关系下产生的,它是继圆周角后又一个重要内容.弦切角沟通了圆周角与圆心角,使不同性质的三种角建立了内在联系,它为相交弦定理、切割线...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学生是否存在深刻的思维活动"应作为评判一堂好课的核心标准.那么,教师如何执教,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中深刻思维活动的发生?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大潮中,学生的各种学习方式(如尝试发现方式、数学实验方式、多向合作交流方式等)纷纷走进课堂的情势下,探讨这个问题就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