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杀虫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燕  李树伟  曾铭  张姝  谢永红 《分析化学》2006,34(9):1358-1358
1引言 研究了钙黄绿素(Calcein)与酚藏花红(PF)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并且将其作为探针用来测定杀虫单,扩大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应用领域。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同时能消除仪器噪音影响,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具有相反电荷的两种量子点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别以巯基乙酸(TG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修饰发射绿色和红色荧光的CdSe/ZnS量子点,使其由油溶性变为水溶性,且表面带相反的电荷,并对修饰后的水相量子点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荧光成像、量子产率等系列表征.对两种量子点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激发波长为400 nm时,两种量子点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5)中具有较好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猝灭效率0.54,增强效率0.27).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CdSe/Cd_xZn_(1-x)S核/合金壳量子点(QDs)作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FRET)的供体,通过巯基络合作用在其表面修饰一层L-半胱氨酸(Cys)分子,赋予QDs优异的水溶性能,再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罗丹明B(RhB)构筑于QDs-Cys表面,获得了一类新型的水溶性FRET体系.采用荧光光谱分析了pH以及供受体浓度比对FRET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结合构筑的QDs-Cys-Rh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对pH和供受体浓度具有敏感的荧光信号响应性能.当pH从10降到7时,FRET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由49.39%增加到58.99%;当供受体浓度比为3:1时,FRET体系的能量转移效率高达61.09%.由此可见,通过表面络合与静电相互作用构筑的QDs-Cys-Rh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具有优异的光信号响应性,可以作为一类灵敏、精确的可调式比率型荧光探针,在生物检测、免疫分子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 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 对不同环境下的色氨酸和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单体色氨酸、 牛血清白蛋白以及乳酸脱氢酶蛋白与NADH之间相互作用的光谱数据表明, 只有存在NADH结合位点的乳酸脱氢酶和NADH之间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进一步通过加入丙酮酸来阻断乳酸脱氢酶和NADH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道,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衰减相关光谱(DAS)证实, 蛋白结合位点的存在是NADH和色氨酸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前提条件. DAS揭示了乳酸脱氢酶平均荧光寿命的减小主要是源于色氨酸中7.35 ns的荧光寿命成分与NADH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同时给出了NADH和色氨酸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 为研究NADH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冰  浦侃裔  范曲立  裴启兵  汪联辉  黄维 《化学学报》2008,66(10):1274-1280
利用Yamamoto聚合反应, 通过调节单体2,7-二溴9,9'-二-(三乙氧基甲基)芴和2,7-二溴芴酮的比例, 合成了侧链为极性聚醚链, 芴酮含量逐渐增加的聚芴系列. 通过聚合物溶液及固态薄膜的紫外荧光谱图, 深入研究芴酮作为能量受体的能量转移过程及其对聚合物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稀溶液中体系呈现聚芴本征态的荧光发射, 能量转移对溶液浓度具有依赖性; 固态薄膜中能量转移效率随芴酮含量的增加而快速增长, 退火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钙黄绿素-荧光桃红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及其在蛋白质测定中的应用.实验表明:在聚乙烯醇存在下,于HAc-NaAc缓冲液(pH 5.30)中,钙黄绿素与荧光桃红之间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根据Frster理论,探讨了钙黄绿素与荧光桃红分子间能量转移机理.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加入使钙黄绿素-荧光桃红体系发生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7.
傅丽 《分子科学学报》2011,27(3):185-188
研究了吖啶橙(AO)与罗丹明B(RB)间发生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在pH=6.8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介质中,AO-RB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RB荧光大大增强,叶酸(FA)的加入使能量转移体系的RB的荧光强度降低,即发生猝灭.以此建立了利用AO-R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  相似文献   

8.
钙黄绿素-藏红T与DNA作用机理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能量转移方法和光谱技术,研究了钙黄绿素-藏红T荧光能量转移体系与ctDNA的作用机理以及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在pH8.0和低离子强度条件下,ctDNA与Caleein-ST发生了静电电荷作用,降低了钙黄绿素-藏红T荧光体系的能量转移效率,对荧光体系的能量转移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激发态能量转移(Excitation Energy Transfer,EET)作为一类重要的光物理现象,被广泛用于比率型荧光探针和分子灯标的设计以及DNA检测等多个领域.影响EET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光谱交盖,通过调节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或光谱重叠程度来调控能量转移过程,实现对目标客体的双波长比率检测.综述了基于不同供受体荧光团的EET体系、供受体间的连接方式对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以及通过调控供受体间光谱重叠程度或空间距离,获得识别不同客体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并对EET机理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设计以及未来在生物成像和医学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CdSe-CdTe量子点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前列腺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dSe-CdTe量子点间发生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并用于荧光猝灭法测定超痕量前列腺抗原(PSA)。在pH 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CdSe-CdTe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CdTe荧光大大增强。PSA抗原与CdTe标记的PSA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使能量转移体系的CdTe上的荧光强度降低,即发生猝灭。建立了CdSe-CdTe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PSA抗原的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SA抗原的线性范围为0.28~10μg/L,相关系数r=0.9992,检出限达1.5×10-2μg/L(n=11)。  相似文献   

11.
共振能量转移,包括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和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已逐步发展为较成熟的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光学物理分析手段之一。本文围绕近些年发展的供受体对,介绍了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全合成双分子膜内的分子激发态能量转移行为,给体为囊泡双亲分子上的联苯生色基,受体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在囊泡表面上的荧光黄阴离子.荧光黄猝灭联苯的荧光强度符合Sern-Volmer猝灭定律.探讨了囊泡在能量转移过程中的组织作用、转移效率与机制.通过研究由静电作用结合在囊泡表面上的荧光黄给体和四苯基卟啉受体间的能量转移,改善了光的输出,扩展了光波的覆盖范围.全合成双分子膜是能量转移的有效介质和良好的膜模拟剂.  相似文献   

13.
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点良好的光谱特性和自身优点,使其可以作为生物荧光探针,而替代传统荧光染料。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量子点在共振能量转移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它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量子点基于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即利用量子点设计的两种类的蛋白-蛋白特异性结合分析和3种生物传感器的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邻菲咯啉(phen)、邻菲咯啉-5,6-二酮(dione)为配体首次合成了高氯酸邻菲咯啉-邻菲咯啉-5,6-二酮(Ⅱ)。用荧光光谱,摩尔比,粘度,MLCT减色效应,平衡常数以及荧光能量转移研究了各合物与鱼精子DNA的结合情况,证实了该络合物与DNA存在插入作用。基于络合物对DNA能量转移造成荧光量子产率比值(Φλ/Φ320)的降低,解释了不同波长激发光下,荧光发射峰在加入DNA后产生猝灭和增强两种绝然不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金纳米颗粒(AuNPs)对荧光基团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其自身独特的光学效应,结合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建立了一种荧光和比色双模式检测As(Ⅲ)的方法.将荧光基团修饰的As(Ⅲ)特异的核酸适配体(FAM-Apt)吸附在未修饰的AuNPs表面,FAM-Apt与AuNPs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导致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16.
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与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可体现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Au@SiO2/LaF3:Ce,Tb复合纳米结构,研究了LaF3:Ce,Tb(给体)与Au纳米颗粒(受体)间的LRET行为. 通过调控SiO2层厚度,可以改变给体?受体之间的距离. 当SiO2层厚度增加到42 nm时,仍能观察到明显的LRET现象. 这一距离远超过通常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有效范围,表明由长发光寿命的稀土发光纳米材料与金纳米颗粒形成的给体?受体对可在更大的距离上实现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中性红荧光探针法测定生物大分子核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性红 (NR)是一种吩嗪染料 ,至今已有许多关于 NR与 DNA相互作用的报道[1~ 5] .李克安[4 ] 和黄承志等 [5]利用共振光散射技术分别在酸性 (p H=2 .3 )和中性 (p H=7.6~ 7.8)条件下 ,建立了以 NR为探针测定痕量 DNA的方法 .我们 [2 ,3]曾利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在 p H=7.4条件下 NR与 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现利用吖啶橙和 NR之间的能量转移现象可以测定 DNA,但检出限偏高 ,且由于使用两种染料试剂 ,操作较繁琐 .为了克服吖啶橙、NR能量转移分析法的不足 ,本文建立了在 p H=4.5的条件下以单一染料 NR为荧光探针测定痕量核酸的…  相似文献   

18.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荧光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质,已广泛应用于荧光传感及可视化检测,可实现对靶标分子高灵敏、高特异性分析。本文主要论述了量子点的表面化学修饰,以及量子点传感的作用原理,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电荷转移、直接荧光传感、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以及电化学发光,利用这些原理设计出不同的荧光传感器,并应用于不同分子或离子的可视化检测。同时对量子点的荧光传感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量子点荧光传感将向生物相容性好、细胞或生物体内实时可视化检测、复杂体系中进行多靶标同时检测以及量子点的逻辑运算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与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可体现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Au@siO2/LaF3:Ce,Tb复合纳米结构,研究了LaF3:Ce,Tb(给体)与Au纳米颗粒(受体)间的LRET行为.通过调控SiO2层厚度,可以改变给体-受体之间的距离.当SiO2层厚度增加到42 nm 时,仍能观察到明显的LRET现象.这一距离远超过通常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有效范围,表明由长发光寿命的稀土发光纳米材料与金纳米颗粒形成的给体一受体对可在更大的距离上实现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步合成法成功合成了CdS-ZnSe(Ⅰ型)和CdSe-ZnS(Ⅱ型)核-壳结构量子点。并首次构建了CdS-ZnSe/CdSe-ZnS结构F觟rster能量转移对。利用吸收光谱(UV-Vis),光致发光谱(PL),时间分辨光致发光谱(TRP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比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dS-ZnSe/CdSe-ZnS结构Förster能量转移。分析结果表明:在能量转移发生时,CdS-ZnSe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荧光寿命明显缩短,Frster能量转移确实存在于CdS-ZnSe/CdSe-ZnS量子点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