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数字工自动天线调谐器的设计中,把原先广泛使用的舌簧电磁电器改成了磁保持继电器,从而使数字式自动天线调谐器的耗电量降低到原先使用舌簧电磁民器的几百分之一,改进后的数字式自动天线调谐器满足了便携式战术电台对功率消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新研制的双线圈平衡力式磁保持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新的制造工艺,分析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磁保持继电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电器,在星载直流配电系统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星载雷达直流配电器空间真空环境的特殊性,从电路可靠性、绝缘安装和静电放电三个方面,分析磁保持继电器在星载领域应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磁保持继电器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子、邮电等军用及民用电子装备中。分析了磁场对磁保持继电器的影响机理,分析不同量级、不同方向磁场对磁保持继电器的影响程度,研究不同厚度、不同尺寸屏蔽方式防护效果,得出磁保持继电器电磁屏蔽的方法,通过加大防护罩厚度或减少防护罩尺寸可有效改善防护罩的屏蔽效果,为磁保持继电器电磁防护的工程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开关器件的快速动作具有较高的du/dt与di/dt,使其本身成为干扰源对周围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文章以外加磁钢模拟磁保持继电器上方可能存在的干扰源,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其静态干扰模型.基于不同位置外部磁钢对衔铁组件所受力矩的影响具有极大值,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对磁保持继电器空间磁干扰敏感位置的求解.结果表明,与衔铁组件平行的磁场方向为磁干扰敏感方向,敏感方向下存在磁干扰最大位置即敏感位置.此外,进一步确定了空间磁干扰危险区间.  相似文献   

6.
对磁保持继电器屏蔽罩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满足使用者对其空间抗干扰能力的要求,以某型号单相磁保持继电器为基础,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磁保持继电器电磁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静磁场干扰源对电磁系统的影响并设计出一种电磁屏蔽罩,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研究屏蔽罩上开槽对抗干扰能力的影响,在不降低其防护效果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得到屏蔽罩开槽的优化方案,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增大的失效机理.试验中分别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观察失效样和正常样的触点形貌并分析触点表面的元素成份,再用红外光谱仪验证了触点污染物的来源.根据试验的分析结果,讨论了触点失效的机理,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可行的措施.本文对继电器失效的理论和模拟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改进触点材料和工艺制造过程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某型号的三相磁保持继电器为研究对象,基于MFC调用ANSYS实现对三相磁保持继电器电磁系统的仿真分析。首先,在分析三相磁保持继电器的结构原理的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建立三相磁保持继电器电磁系统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划分、设置其各个参数;其次,通过输入参数的处理、修改文本形成新的命令流、VC++编写程序后台调用批处理文件并显示结果、用户图形界面设计等步骤实现MFC窗口界面直接调用ANSYS对磁保持继电器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对模型在不同位置、不同加载电流下的静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转动力矩、磁链的大小及部分磁场分布情况,绘制出三相磁保持继电器的特性曲线,分析了三相磁保持继电器的结构尺寸对静态特性的影响。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ANSYS和MFC各自的优点,为三相磁保持继电器电磁机构的分析研究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钟剑锋  邓云伯 《现代雷达》2005,27(9):54-55,63
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及其天线技术、星载天线有源馈电网络的特点、空间辐射对卫星寿命的影响及空间辐射屏蔽机理,阐述了卫星在轨飞行时空间环境的深度剂量曲线,得出轨道质子、电子的分布特点,分析等效铝材料对质子、电子的屏蔽效果,根据元器件的抗辐射性能采用局部加固的方法,并提出了等效铝的合适厚度,为星载SAR天线抗辐射加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增大的问题,需要针对接触电阻增大的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导致继电器失效的根本原因,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继电器的可靠性。基于一起继电器接触电阻增大的故障事件,开展失效分析,确定继电器接触电阻增大的失效机理,并对相关机理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材料中的含磷物质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会析出,并在继电器触点表面沉积,最终会引起继电器接触电阻增大失效;在相同的湿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材料中含磷物质的释放程度会加强。基于以上结果,从继电器的生产、选型、使用等过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保护方法,以避免出现含磷物质引发继电器接触电阻增大失效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新型低剖面合成口径雷达(SAR)有源相控阵天线设计方法———多功能结构一体化天线技术,采用高密度互联、新型功能材料等进行模块化、轻量化的系统级集成设计,将系统功能与天线结构相结合,大幅减小了SAR天线的体积,增大了内部可用空间;同时,有效去除天线寄生质量及各分系统间的重复质量。对SAR天线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验证,结果表明天线性能、结构承载及热控的指标满足要求,多功能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对大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系统的结构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双频段双极化星载降水测量雷达的波束宽度匹配和波束指向匹配问题,该文提出双频双极化共孔径馈源照射抛物柱反射面天线的方案。共孔径馈源Ku频段采用微带天线,Ka频段采用波导缝隙天线,两者层叠交错排列在一起。实测结果表明,波束宽度匹配指标和波束指向匹配指标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研发的第2代星载降水测量雷达的指标相当。相对于第2代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天线采用的分置式馈源,该文给出的共孔径馈源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适用于星载平台。  相似文献   

13.
星载雷达天线结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武 《现代雷达》2008,30(5):119-122
星载雷达天线是卫星有效载荷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结构性能直接关系到卫星任务的成败,文中以某星载雷达天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蜂窝夹芯结构的简化等措施,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完成了天线的准静态强度分析、模态分析和动态响应分析,分别在不同阻尼和安装板的不同表板厚度条件下,获取了天线的结构仿真结果,找到了天线的加速度、速度和应力随阻尼和表板厚度的变化规律,为天线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广义聚束概念并建立了星载SAR广义聚束模式简化空间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线波束指向角的控制方法,得出了在合成孔径时间内实时控制天线波束指向角的理论依据。最后结合一组系统参数给出了波束指向控制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5.
星载TWT放大器EPC由于其独特的电路结构使其谐波具有复杂的频谱分布并对其工作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该文应用调制理论分析了EPC调制谐波的成因,给出了其频谱分布的计算结果并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其结论对降低EPC谐波造成的EMI,进而为提高TWTA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低轨互联网星地通信的L 频段星载相控阵天线。该天线阵列由4×4 的方形正交对称振子阵元构成,阵面尺寸为340 mm×340 mm,其中15 个阵元组成接收单元,1 个阵元作为发射单元 置于整阵的一角。由电磁仿真结果可知,在1. 60~1. 75 GHz 频带内,接收天线单元有VSWR<1. 5、轴比小于2 dB 的 圆极化辐射性能;在120°扫描范围内,增益在12. 7~16. 4 dB 范围。在微波暗室对无源天线阵列和射频接收前端集 成的有源相控阵单元进行了校准与测试,结果表明接收相控阵实现了正确的波束指向且具有±60°的大角度扫描特 性,有源增益可达83 dB。  相似文献   

17.
星载SAR相控阵天线一体化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星载相控阵天线一体化热设计的方法,利用不同的仿真软件分析了天线热分布、结构变形等情况,通过建立热变形对天线电性能影响的仿真模型,验证热设计是否能满足电性能要求,并以电性能最优为目标实现最优的热设计。最后,针对星载SAR天线产品验证文中设计方法的工程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8.
一款用于LED驱动芯片的CMOS振荡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安  夏晓娟 《电子器件》2007,30(3):890-893
研究一款适用于LED驱动芯片的CMOS振荡器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在环路振荡器中加入恒定电流源,以恒定电流对电容充电、MOS管对电容快速放电以产生锯齿波再经锁存器产生周期脉冲信号.与传统的环路振荡器相比,此电路的优点是振荡频率精确、波形稳定,振荡频率在一定的电源电压范围内对电源电压变化不敏感.此振荡器电路已经成功应用于一款LED驱动芯片中.  相似文献   

19.
从多个方面对实现恒温继电器自动测试的有关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着重阐述了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校定值测试的设计思想,并介绍了恒温继电器自动测试系统校定测试的方法及系统的硬件构成。  相似文献   

20.
星载的VLF发射环天线在海面上产生的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于对潜通讯的星载的ELF/VLF发射环天线处于350km高度的电离层F2层。作为最简单的模模型,将环天线理想化为一个磁偶极子,电离层理想化为具有锐边界均匀各向异性等离体,分析计算了VLF环天线在海面上产生的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