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旋流分离器应用于井下,径向尺寸受限,影响其能量损耗。针对井下同井注采系统中旋流分离器的结构形式,建立了室内试验工艺流程,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流量和分流比增加,旋流分离器的压力损失增大,但小锥段仍为主要分离段,仍可保证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分流比越小越好;对比不同流道型式的入口得出,当径向尺寸减小时,渐变截面直线型入口更利于旋流器能量的分配,降低了不必要的压力损失。  相似文献   

2.
针对抽灌同井运行特性的研究不足,利用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砂箱实验台,以上海地区的采暖期和空调期的时间尺度为依据,开展了抽灌同井夏冬、冬夏两种运行模式下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砂箱实验台中的含水层热量流失较快,放热工况下热源井排放热量较容易,取热工况下热源井提取热量较困难。抽灌同井在冷负荷占优的地区运行时,需要采用辅助技术手段,分担地下含水层承担的供冷负荷,保证系统长期可靠运行。建议系统先进行冬季取热工况的运行,提取含水层储热量;继而进行夏季排热工况,保持热源井较低的抽水温度,提高热泵机组效率。  相似文献   

3.
同井注采技术中存在采注泵、封隔器故障难以判断、柱塞故障率高、注采比调整困难等问题,为此研发同井注采井下工况检测方法、可调有效冲程及防气锁液力反馈泵、柱塞组件螺纹防脱技术等配套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基于载荷曲线法和回注系统完整性检测法的同井注采系统管柱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现场应用458口井,故障识别率达100%;在改变有效冲程抽油泵在不动管柱、不改变冲程和冲次条件下,可实现注采率在1∶6~200∶1间调整,该泵采用螺纹防脱技术和防气锁反馈泵有效解决抽油泵柱塞及丝扣断裂等故障和切槽液力反馈泵气锁现象;防上浮封隔器和稳水器能缩短地层产出的原油充满泵吸入口至封隔器胶筒之间的油套环空的时间,缩短低含油井含水率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同井注采井回注层的合理配注,利用劈分方法、注采平衡原理、垂直多相管流计算方法、泵效计算方法以及泵的理论排量计算方法等理论,推导出了一套计算同井注采泵合理排量的方法。该方法表明,应该同时考虑泵筒参数优选与抽油机生产参数调整,以保证井筒举升与地层供液相互协调,稳定生产,从而实现回注层的合理配注。利用该方法对大庆油田同井注采试验区的某一井组进行了实例计算,得到了适用于该井组的泵筒参数以及抽油机参数调整数据,为该井组回注层的合理配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分层注水采油井井筒内流体温度分布规律,以井底油温和井口注水温度作为边界条件建立了井筒内流体温度计算模型,以注入流量或温度最低为目标,以产液温度不低于防蜡温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工艺参数优化模型,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某采注井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给定注水工况,产液井口温度随产液量增加而降低;随注水温度升高或注水量增加而上升。对于给定注入水温,优化所得最小注水量下产液沿程温度均不低于防蜡温度,对于给定注入流量,亦满足上述结论。结果保证了工艺参数在避免结蜡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注水加热成本,对稠油经济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前,青海油田一直采用常规的分注井打捞工艺技术。从整体上看,常规分注井打捞技术存在占井周期长、费用高、施工中打捞成功率低、工具容易倒成散件、井下作业二次事故多等问题。青海油田针对原有工艺存在的缺点,采用分注井管柱组合、工具改进与研制、打捞工艺优化等措施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
同井注采技术是指在井下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水回注到注入层,剩余含油较多的油水混合物举升至地面。利用多杯等流原理、聚并原理、浅槽原理和相渗原理研制高效井下油水分离器是实现同井注采技术的关键。通过试验确定最佳井下油水分离器的结构(包括沉降杯杯底瓦棱状倾角、棱数、杯高、杯间进液间隙)、杯底形状以及杯内填料。结果表明,当沉降杯底部瓦棱状倾角为30°、棱数为12个、进液间隙为0.5 mm、杯高为15 mm,并且在钻石杯底、杯内装填亲油介质4的条件下分离器分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注聚井的注入压力,提高聚驱开发效果,喇嘛甸油田曾采用过注入解堵剂、热化学等多种解堵方法,但解堵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注入压力降低幅度小、解堵有效期短。为此,对21口注聚井实施了压裂改造,但21口压裂井的平均有效期只有15天,最长一口井的有效期也仅有31d,压裂所能改造的油层面积和力度是其它物理、化学解堵措施无法相比的,压裂没有使注聚井降低注入压力,其它油层处理措施也很难达到“解堵降压’的目的一所以,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降低注聚井的注入压力,必须针对注聚井特点,改进注聚井的压裂解堵工艺。  相似文献   

9.
xx油田为渤海典型的小蜜蜂边际油田,储量规模小,无修井,属于自产自销式采油平台。油田受限于平台处理能力及井槽数量不足,导致油田产量无法得到释放,储量动用程度低。xx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含水率持续上升,同时受平台液量处理能力限制,无法靠提液稳产,面临综合含水持续走高,产量递减的难题。对高含水油井实施开关层、提限液结合优化采油速度等措施,有效降低油井含水,取得明显增油量;引入新工艺,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动态分析结合测试资料,科学指导提液及调整井方案优化。通过高含水期的综合治理,取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最大限度提高了采油速度,加快成本回收,减缓含水上升率、自然递减率。  相似文献   

10.
注水井压降试井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井不稳定试井问题属于油水两相渗流问题,建立了能够描述驱过程的注水井试井解释模型,利用BuckleyLeverett驱油方程可确定任意时刻的油水饱和度分布,代入差分方程可速计算压力分布,根据关井时刻的夺力和油水饱和度分布可以计算出关井后注水井的压力降,该压降涉及油水相对渗透率,注水时间,污染系数和井筒储存系数等因素,研制了一套实用的注水井压力降低井典型图版,简要介绍了根据上理论编制的注水井降试井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过程中,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注入压力高、实注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针对这一问题,从解堵剂配方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对酸化解堵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注聚井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庄储气库注采气井177.8mm套管配套固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8):1892-1894,1903
简要介绍了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北部斜坡刘庄构造的九口储气库注采气井区块地层特征和储气库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固井技术难点。由渤海钻探第一固井公司完成刘庄储气库注采气井Φ177.8mm套管固井施工中,着重从井眼准备、采用驱油去污前置液、双凝双密度防漏水泥浆体系、提高井眼顶替效率等固井技术措施, 保证了固井质量。储层和盖层井段固井质量优质,优质率100%。实践表明,该固井技术适合刘庄储气库固井的需要, 满足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储气库项目部对该储气库井完井的固井质量要求,形成了相应的配套固井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我矿注水井欠注原因比较复杂注水状况差,其中欠注井较多。我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围绕质量监督管理加大对各方面的工作力度优化措施,按照分类研究、分配治理的原则对欠注井逐步进行治理,来改善我矿的注水状况。  相似文献   

14.
注水井不稳定试井问题属于油水两相渗流问题,建立了能够描述水驱过程的注水井试井解释模型。利用Buckley-leverett驱油方程可确定任意时刻的油水饱和度分布,代入差分方程可快速计算压力分布。根据关井时刻的压力和油水饱和度分布可以计算出关井后注水井的压力降。该压降涉及油水相对渗透率、注水时间、污染系数和井筒储存系数等因素。研制了一套实用的注水井压力降试井典型图版,简要介绍了根据上述理论编制的注水井压降试井分析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最后给出了应用本软件处理的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田调整井固井质量优质率低和提高固井质量难的问题,通过石油地质、油藏、钻井、采油工程的有机结合及系统优化与控制,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手段,优化压力系统,精确预测分层压力状况,实施待钻井点层间压差及压力最小化控制。另外,对水泥浆凝固特性进行了研究,选择合适的水泥浆体系来提高固井质量。现场试验证明,利用层间压差最小化及改善水泥浆凝固特性的方法,提高调整井固井质量的措施效果好,工艺可行,同区块相比,固井质量合格率提高了4%以上,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油田开发调整井固井质量差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确定的注聚井解堵剂主要由5%的裂解剂、3.50mol亚硝酸钠和3.30mol氯化铵水溶液作自生气体增能扩散剂,对于不同渗透率的岩心经过聚合物堵塞,解堵剂对渗透率恢复程度大于80%。解堵后注聚井注入压力下降1.7MPa,注入量增加52m3。  相似文献   

17.
王斌  王伟 《科技信息》2007,(23):78-80
0.前言在勘探试油领域中,探井的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同时为了验证储层油水边界,确定含油面积,试油过程要也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油水同层、上油层下油水同层、上油层下含油水层等井进行试油。而在现场  相似文献   

18.
陈岩  王新海  张磊  张坤  段凌靓  李鹏  王彦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4769-4772,4778
抽汲井抽汲停产后的液面恢复与常规的抽油井的动液面恢复有所不同,主要是停产恢复时重力分异作用更加明显。根据这一性质利用液面深度数据折算井底流压,并考虑带封隔器和不带封隔器井型的情况。对均质油藏建立了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抽汲井液面恢复数学模型。在考虑井储效应和表皮效应的情况下,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和贝塞尔函数理论对定解问题求解,绘制了抽汲井液面恢复图版,可解释地层压力、地层渗透率和表皮系数,并开发了抽汲井液面恢复资料解释软件。实际应用表明解释结果和其他解释方法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9.
根据抽汲井试井工艺过程及其特点,采用已知上一次抽汲结束时的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下一次抽汲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抽汲井试井分析数学模型,并在Laplace空间求解出了相应的精确解。将这一成果应用于长庆油田之中,结果表明:该理论能描述抽汲井的井底压力瞬变性及抽汲期井底压力变化无规律性的特征,符合实际测试工艺情况,弥补了抽汲井试井这一空白;提高了该类井试井的解释率和解释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利用该理论还可计算抽汲过程中任一时刻的井底压力和关井时刻的井底压力,解决了抽汲井难以计算关井时刻井底压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智勤功  周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1):12782-12788
由于存在冲程损失大、泵漏失严重等现象,深抽井有杆抽油系统泵效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实践证明,井下分级助抽器能够有效提升深抽井泵效,但其具体增效机理即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并缺乏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从分级助抽器增效机理入手,探究各机理的主控因素,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建立分级助抽器优化设计方法,确定合理参数。分析表明,分级助抽器能够有效降低冲程损失、控制泵漏失量,而分级助抽器间距、直径、气液比、冲程冲次等因素均会影响其增效效果, 建议助抽器间距为40~60m,与油管间隙为1~2mm。上述研究为深抽井的提产增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