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威 《广西物理》2011,(2):13-18
借助大学生群体在入学和就职两次人生最重要的居住地迁移距离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人类群体居住地迁移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现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毕业生的迁移距离具有标度分布的统计规律,进而揭示了人类的群体迁移行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偏离泊松过程的胖尾分布。并且胖尾分布尾部拟合直线斜率的绝对值α与满足胖尾分布的最小值xmin呈正相关性。同一所学校不同届学生距离迁移分布指数α和xmin保持较高程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物理》2021,40(9)
为有效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基于迁移理论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肖像式结构原则进行课前预习,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进行课前认知和态度迁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迁移效率,并通过课后反思和拓展来巩固迁移效果.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实现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优势,加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的实验过程从机械性的简单重复走向深度理解,最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解Hamilton-Jacobi方程的不连续有限元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两类具有不同基函数的有限元应用于Hamilton Jacobi方程,得到了求解Hamilton Jacobi方程的不连续有限元数值格式,并证明了这两类格式数值解在一定条件下收敛于Hamilton Jacobi方程的弱解.数值实例比较了两类格式的精度和分辨间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迁移分为上住迁移、下位迁移和并列迁移三种类型。本文主要对迁移的三种类型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迁移教学实践,证实了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迁移教学能够达到对知识进行举一翻三之目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及其应用,了解前后知识间的内部联系、逻辑关系,还能加快知识向能力方向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观结构的Cu互连电迁移失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振宇  杨银堂  柴常春  刘莉  彭杰  魏经天 《物理学报》2012,61(1):18501-018501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观晶粒尺寸分布的Cu互连电迁移失效寿命模型. 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统计失效分析技术, 研究了Cu互连电迁移失效尺寸缩小和临界长度效应及其物理机制. 研究表明, 当互连线宽度减小, 其平均晶粒尺寸下降并导致互连电迁移寿命降低. 小于临界长度的互连线无法提供足够的空位使得铜晶粒耗尽而发生失效. 当互连长度大于该临界长度时, 在整个电迁移测试时间内, 部分体积较小的阴极端铜晶粒出现耗尽情况. 随着互连长度的增加该失效比例迅速增大, 电迁移失效寿命减小. 当互连长度远大于扩散长度时, 失效时间主要取决于铜晶粒的尺寸, 且失效寿命和比例随晶粒尺寸变化呈现饱和的波动状态. 关键词: Cu 互连 电迁移 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3种碱金属(Li,Na,K)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性质,迁移行为和电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碱金属在石墨烯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都是H位;吸附过程中电荷由碱金属原子向石墨烯片层转移。Li→Na→K,吸附能先减小再增大,吸附的强弱顺序为Li−石墨烯体系强于K −石墨烯体系和Na−石墨烯体系;体系的离子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原子在石墨烯表面的迁移激活能逐渐降低,迁移行为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3种碱金属(Li,Na,K)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性质,迁移行为和电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碱金属在石墨烯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都是H位;吸附过程中电荷由碱金属原子向石墨烯片层转移.Li→Na→K,吸附能先减小再增大,吸附的强弱顺序为Li-石墨烯体系K-石墨烯体系Na-石墨烯体系;体系的离子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原子在石墨烯表面的迁移激活能逐渐降低,迁移行为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8.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3种碱金属(Li,Na,K)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性质,迁移行为和电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碱金属在石墨烯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都是H位;吸附过程中电荷由碱金属原子向石墨烯片层转移。Li→Na→K,吸附能先减小再增大,吸附的强弱顺序为Li−石墨烯体系强于K −石墨烯体系和Na−石墨烯体系;体系的离子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原子在石墨烯表面的迁移激活能逐渐降低,迁移行为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9.
杨树政  林恺 《物理学报》2019,68(6):60401-060401
把洛仑兹破缺的标量场方程推广到弯曲时空中,并通过Aether-like项对标量场方程进行修正,该项所产生的效应也会影响到黑洞时空视界附近处的物理效应.接着,进一步在半经典近似下得到了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然后用这一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研究了史瓦西黑洞的隧穿辐射特征,并讨论了洛仑兹破缺对黑洞霍金辐射和黑洞熵的影响.结果表明,u~α=δ_t~αu~t,δ_r~αu~r形式的Aether-like项的效应可能使黑洞温度增加,而黑洞熵降低.该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弯曲时空中的洛仑兹破缺效应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碱金属(Li、Na、K)−磷烯体系,分析了体系的吸附性质、电学性质和迁移行为. 结果表明:碱金属在磷烯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都是H位.吸附过程中电荷由碱金属原子转移到磷烯,碱金属−磷烯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离子性. 碱金属−磷烯体系的吸附能从大到小为ΔELi−磷烯大于ΔEK−磷烯大于ΔENa−磷烯. Li→Na→K,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体系的离子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原子越来越容易在磷烯表面迁移.  相似文献   

11.
赵诗华  朱琴 《大学物理》2012,31(3):20-23
利用相对论哈密顿-雅可比方法求出了电子在激光场中的相对论性运动方程的解析解.并且在电子与激光脉冲散射的实验室参照系、电子初始静止参照系、电子平均静止系中,对于给定的任意椭圆偏振的激光场,得到了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13.
C,N, O原子在金属V中扩散行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彪  王丽阁  易勇  王恩泽  彭丽霞 《物理学报》2015,64(2):26602-02660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C, N, O原子在金属V中的扩散行为. 首先, 讨论了C, N, O原子在V体心立方晶格中的间隙占位情况, 分析了其在间隙位置与V晶格的相互作用, 并探究了这种相互作用对金属V电子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C, N, O原子在V的八面体间隙位置更为稳定, 并且C, N, O原子的2p电子与V的3d电子之间有比较强的成键作用; C, N, O原子的扩散势垒分别为0.89, 1.26, 0.98 eV, 并得出了其扩散系数表达式; 最后, 通过阿仑尼乌斯关系图对比了三者在V中扩散系数的大小, 并计算出体系温度在500–1100 K之间时其在V中的扩散系数,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4.
李峰  肖传云  阚二军  陆瑞锋  邓开明 《物理学报》2014,63(17):176802-176802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计算方法,研究了钯和铂金属在石墨烯表面不同的生长机理.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分析表明,钯金属的d2z轨道电子通过石墨烯的π电子为中介,转移电子至钯金属的dxz+dyz轨道,并保持石墨烯的π电子不变.该电荷转移机理增强了钯金属与石墨烯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钯在石墨烯表面生长的主要原因.反之,铂金属不存在该生长机理,而铂原子的自发团聚是铂金属无法在石墨烯表面生长的另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群论框架下电子三重态与声子耦合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胜奇  方海  邱庆春 《物理学报》2011,60(1):17105-017105
本文基于绝热近似和群论导出了电声耦合系统的哈密顿量的一般形式,讨论了电声耦合系统中的电子算符和活跃的声子模式. 应用幺正平移变换和能量最小化方法,进一步计算了正四面体群下T*(e+t2)杨-泰勒系统中的激发态能量,从对称性的角度分析了T1电子态的能级分裂以及晶格体系的对称性破缺,得出了对称性的破缺方式和电声耦合系统密切相关的结论. 结果表明:通过群论与对称性分析完全可以定性地解释由于电声耦合所造成的简并电子 关键词: 电声耦合 杨-泰勒畸变 活跃的杨-泰勒声子模式 电声耦合哈密顿量  相似文献   

16.
The conventional absence of field renormalization in the local potential approximation (LPA) — implying a zero value of the critical exponent η   — is shown to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logic of the derivative expansion of the exact renormalization group (RG) equation. We present a LPA with η≠0η0 that strictly does not make reference to any momentum dependence. Emphasis is made on the perfect breaking of the reparametrization invariance in that pure LPA (absence of any vestige of invariance)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a progressive smooth restoration of that invariance on implementing the two first orders of the derivative expansion whereas the conventional requirement (η=0η=0 in the LPA) precluded that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7.
We discussed the directed motion and th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particle in two-state ratchet potentials with white noise. We studied the effective potential of multi-state. The two-state potential is equivalent to an effective potential that has a nonzero average slope on a large scale in general. The incline of the effective potential is crucial to the directed motion and the efficiency. We also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iciency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trength of the noise and the transi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states. We notice that there exists a maximal efficiency when the noise strength and the fluctuating rates take appropriate values.  相似文献   

18.
理想条件下氡及其子体运移新理论及其运移方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乐仁昌  贾文懿  吴允平 《物理学报》2003,52(10):2457-2461
论述了氡及其子体运移的新理论,认为氡及其子体在垂直方向的运移机理是氡及其子体经α 衰变所放出的α粒子减速后,将成为He核,He核可与氡及其子体形成团簇,当团簇在介质中 所受的浮力大于其重量时,团簇便能自行向上运移,否则团簇就向下运移.在此理论基础上 建立了氡运移理论分布方程,并对运移方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团簇 氡运移 运移方程  相似文献   

19.
 用量子力学修正的WCA液体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液氦冲击压缩曲线,计算中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势选择EXP-6有效两体势模型,两体势参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和优选。计算结果在一次冲击压力范围内,冲击温度及压力与Nellis等人的实验数据符合很好,二次冲击数据与实验值稍有偏差,但也在其误差范围内,由于二次冲击只有一个实验点,因此实验数据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供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与其他分子间相互作用势相比,选择α值为12.7的EXP-6势更为准确地反映了液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We have proven the gene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gap equations obeyed by dynamical fermion mass and thecorresponding effective potentials at finite temperature and chemical potential in D-dimensional four-fermion interactionmodels. This gives an easy approach to get effective potentials directly from the gap equations. We find out explicitexpressions for the effective potentials at zero temperature in the cases of D = 2,3, and 4 for practical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