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XRD、LRS、NH3-TPD、CO2-TPD和CO-FTI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不同温度焙烧的氧化锆表面性质的差别,特别是表面酸碱性的差异对Cu/ZrO2催化剂CO加氢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焙烧的氧化锆表面酸碱性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450℃焙烧的氧化锆具有较高的表面碱性和最低酸性。这些表面性质的差异对于Cu/ZrO2催化剂的CO吸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CO的加氢反应活性。以450℃焙烧的氧化锆为载体时,Cu/Zr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
CO2和CH3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用Cu-Ni/ZrO2-SiO2催化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SiO2(Zr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并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O2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Cu-Ni/ZrSiO催化剂上存在着Cu-Ni金属位M,Lewis酸位Zrn+和Lewis碱位Zr-O-三类活性中心;CO2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CO2卧式吸附态,此吸附态在142℃左右可解离成M-CO和Zr-O-;CH3OH在Lewis酸位和Lewis碱位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Zr-OCH3和Zr-OH;CO2和CH3OH在Cu-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主要反应产物为碳酸二甲酯(选择性在85%以上),另有少量的CH2O,CO和H2O.  相似文献   

3.
对500℃和800℃焙烧制得的氧化态K-MoO3/γ-AlO3,K-MoO3/SiO2及非负载K-Mo催化剂进行硫化后,测试其合成醇活性.结果表明500℃焙烧制得的负载型催化剂显示较高的合成低碳烃活性和较低的合成低磷醇选择性,经800℃焙烧后,合成低磷醇的选择性大幅度提高.500℃焙烧的非负载K-Mo催化剂显示较高的合成醇选择性,经800℃焙烧后,促碳醇的选择性保持不变.用氨的吸附及TPD方法测定了各样品的酸性,并与催化剂活性对照,发现催化剂酸性越强,酸量越大,则其合成醇选择性越低.催化剂上的乙醇分解实验证实,催化剂的酸量大小与它的醇分解活性成正变关系,这些结果说明催化剂酸性对其合成醇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咏  孟明  郭丽红  查宇清 《催化学报》2007,28(10):850-85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T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然后用分步浸渍法制备出K/Pt/TiO2-ZrO2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储存氮氧化物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500℃焙烧载体后催化剂样品为无定形结构,650℃焙烧时开始出现ZrTiO4晶体,并随焙烧温度提高晶形越来越好.NH3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500℃焙烧的载体有最大的酸量,但随焙烧温度升高,酸量显著下降,1000℃焙烧后,载体基本无酸性.比表面积和NOx储存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对NOx的储存能力与比表面积之间无顺变关系,载体于500℃焙烧的样品对NOx的储存性能最差,而于800℃焙烧的样品储存性能最佳.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载体于500℃焙烧的样品中NOx以自由NO3-以及单齿或双齿硝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而在其它温度焙烧时,只检测到自由的NO3-物种.焙烧温度不仅影响载体的结构和酸碱性,而且影响载体与负载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载体表面羟基与K2CO3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OK基团对NOx储存不利,而高分散的K2CO3相则有利于将NOx物种以硝酸盐的形式储存起来.  相似文献   

5.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O2-SiO2(ZrSiO)表面复合氧化物负载的Cu-Ni催化剂,并用IR,TPR,TPD及微反技术考察了K2O助剂对CO2和CH3OH在Cu-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K2O助剂使C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增强,当n(K)/n(Cu+Ni)=15%时,CO2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后生成K2CO3;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解离吸附态(CH3O-和H+)的吸附减弱;CO2和CH3OH在Cu-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反应的主要产物为DMC,H2O,CO和CH2O;随着K2O助剂的加入,反应转化率及DMC选择性提高,副产物(CO和CH2O)的选择性下降.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K2O对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电荷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显微Raman光谱技术详细考察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La(OH)3分解制备的La2O3结构以及过氧物种光诱导生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00℃焙烧所得La2O3样品较经800℃以上长时间焙烧的样品更有利于过氧物种的生成.对La(OH)3热分解过程的原位XRD测试结果表明,焙烧温度需达到近700℃才可使La(OH)3完全转化为La2O3.在700℃焙烧的样品上,除了六方相的La2O3外,还可检出介稳态的立方相La2O3.经800℃以上长时间(≥5 h)焙烧后,介稳态的立方相La2O3将转化为稳定的六方相La2O3物种.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立方相的稀土倍半氧化物较六方相更有利于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其原因可能源于前者含更多氧空位,因而更有利于对分子氧的吸附和活化.  相似文献   

7.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Au)/n(ZnO)=1.3/100的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Au/ZnO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及CO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活性和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其中240℃7焙烧制得的Au/ZnO催化剂稳定性最好,在25℃和进料中含有水分的条件下,可连续反应600h使CO完全转化,XRD,FTIR,TG-DTA,TEM及UV-Vis结果表明,金粒子高度分散在氧化锌或碳酸锌上,平均直径2-5nm,催化剂的稳定性同锌物种有关,氧化锌较碳酸锌表面出较好的稳定性,且氧化锌粒子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催化剂的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8.
杨琪  邓意达  胡文彬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049-2053
采用聚乙烯醇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化学沉淀法将Al(OH)3均匀沉积在碳纳米管表面,然后在氮气气氛下于500 ℃煅烧2 h,制备出氧化铝/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TEM、TG、DTA、XRD、IR、氮吸附脱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等对氧化铝/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未经聚乙烯醇改性的碳纳米管,氧化铝与碳纳米管相互分离;经聚乙烯醇改性的碳纳米管,氧化铝与碳纳米管结合良好。经聚乙烯醇改性的碳纳米管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聚乙烯醇膜,通过聚乙烯醇的吸附作用, Al(OH)3沉积在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覆盖层。  相似文献   

9.
FT-IR法研究磷酸硅/磷酸硼催化剂组成及表面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T-IR法探索了磷酸硅/磷酸硼催化剂的体相结构,还用真空加热法研究了该催化剂吸水、脱水时的表面状况。结果表明焙烧温度≥650℃时,催化剂中至少存在两种不同晶系的SiP_2O_7,未经水蒸汽处理的催化剂表面没有与B酸中心有关的M—OH基团。该催化剂经水蒸汽处理后,吸附水在催化剂表面发生解离,生成O=P—OH(2900cm~(-1),P—OH(~3660cm~(-1)),B—OH(3700cm~(-1))和Si—OH(3741cm~(-1))羟基基团。这些表面羟基句能起到酸催化作用,促使反应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Sn2(OMe)4/SiO2双核桥联配合物催化剂,用IR,TPD和微反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核桥联Sn2(OMe)4/SiO2配合物中存在Sn-O-Si双齿配位形式,甲氧基以桥基形式联结两个Sn4+离子;CO2在催化剂表面以桥式吸附态和甲氧碳酸酯基吸附态存在,而CH3OH只以分子吸附态存在.在反应温度413K,压力0.5MPa,反应空速1500h-1以及CH3OH与CO2的摩尔比为2~2.5的反应条件下,CO2和CH3OH在Sn2(OMe)4/SiO2催化剂上生成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达到近100%.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CO2与CH3OH在Sn2(OMe)4/SiO2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机理,反应物分子共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同一活性位上及CO2的甲氧碳酸酯基吸附态的形成是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用光电化学电流法研究了铅、铅砷、铅锑和铅铋合金在4.5mol·L-1H2SO4溶液(22℃)中,以0.9V(vs.Hg/Hg2SO4)极化7h而形成的阳极膜中的氧化铅的半导体性质,合金添加剂砷、锑和铋对t-PbO(四方氧化铝)和o-PbO(斜方氧化铝)的禁带宽度没有影响,从量子效率和电位的关系可求Pb,Pb-lat%As(at%表示原子百分比,全文同),Pb-lat%Sb和Sb-lat%Bi上膜中t-Pbo的施主密度(ND)分别为9.3×1015,1.0×1016,3.1×1016和1.3×1017cm-3,平带位分别为-0.20,-0.22,-0.28和-0.08V(vs.Hg/Hg2SO4).比较VA元素砷、锑和铋对上述膜中t-Pbo的ND(从而自由电子密度)和膜中t-Pbo的生长速率的影响,可认为法添加剂砷、锑和铋对阳极膜中t-Pbo的作用符合Hauffe规则.  相似文献   

12.
甲醇在欠电位沉积Sn/Pt电极上催化氧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欠电位沉积(upd)锡修饰的铂电极(upd-Sn/Pt)上,对甲醇电化学催化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当Pt表面upd-Sn的覆盖率在20%附近时,对甲醇的催化氧化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在电位低于0.35 V (vs RHE)时,甲醇在Pt与upd-Sn/Pt电极上氧化只进行到脱氢生成CO的步骤;在0.35 V以后,表面Sn-OH形成,反应Sn-OH+COads=Sn+CO2+H++e有利于表面CO的去除;而Pt电极上,只有0.6 V以后,才有反应Pt-OH+COads=Pt+CO2+H++e发生.因此,Sn的存在有利于甲醇在较低的电位下氧化; Pt电极上CH3OH脱氢并释放出电子的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表面CO的去除是甲醇氧化过程的控制步骤;甲醇氧化产生的表面吸附态CO 以线式吸附为主,少量的桥式吸附态CO在反应初期即达到吸附饱和; Pt表面上upd-Sn表现的催化增强作用,在光亮铂电极和在高分散铂黑电极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尹双凤  徐柏庆 《催化学报》2002,23(6):507-512
采用BET,XRD,TG-DTA,FT-IR,XPS和NH3-TP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活化焙烧温度(500-800℃)对B2O3/ZrO2催化剂织构/结构、表面性质和环己酮肟气相重排反应的影响。催化剂活化焙烧温度升高促进了ZrO2向单斜晶相转化,同时活性组分氧化硼由以BO4为主要结构单元的物种转变为以BO3为基本结构单元的B2O3,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孔体积以及表面酸量减小,ZrO2与B2O3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700℃活化焙烧的催化剂表面拥有最大比例的中强酸中心,而且Beckmann反应的活性稳定性最高。这些结果表明,活化焙烧温度为B2O3/ZrO2催化剂上气相重排反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催化剂中B原子的配位状态和表面酸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在ZrO(NO_3)_2·2H_2O-CO(NH_2)_2-CH_3OH溶剂热过程中,水的缺乏使得甲醇通过其甲氧基与Zr~(4+)发生亲核取代或以分子配位,直接参与锆盐的水解-缩聚反应,形成具有[ZrO_z(OH)_p(OCH_3)_q·rCH_3OH]_n结构的无机聚合物;同时,甲醇对聚合物低的溶解能力强烈抑制了Ostwald熟化过程,阻碍了溶剂热产物的晶化与热力学支持的结构重排。尿素通过其水解作用与锆盐竞争体系中的水及锆物种骨架上的羟基,这不仅导致无机聚合物中Zr-O-Zr键合相对Zr-OH键合的比例增加,使得溶剂热产物发生结构重排的几率进一步下降;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溶剂热产物中甲氧基的含量。含有大量甲氧基团的溶剂热产物经400℃焙烧后,形成C掺杂ZrO_2。C掺杂与溶剂效应共同稳定了ZrO_2的四方相。在500-600℃中等温度、空气气氛焙烧过程中,C掺杂ZrO_2四方相结构显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提高焙烧温度至700℃,游离于颗粒表面的C被完全氧化去除,固溶于晶格中的C也部分脱溶,导致了部分四方相失稳转变成单斜相。  相似文献   

15.
结合行星式球磨机,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Ni-Al2O3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Ni-Al2O3催化剂晶相结构、还原特征、孔道结构和浆态床CO甲烷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H2-TPR、BET、XPS和TPH等方法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从350℃升高到700℃,活性前体NiO仍在载体表面高度分散,催化剂还原峰温向高温方向偏移。其中,450℃条件下焙烧所获得的cat-450试样比表面积最大,为350 m2/g。评价结果显示,焙烧温度从350℃升高到700℃,CO转化率、CH4选择性和收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45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8%、88.2%和86.2%。另外,焙烧时间对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影响较小,对载体Al2O3的晶相结构有一定影响。随焙烧时间延长,CO转化率稍有降低,而后增大;焙烧时间为4 h,CH4选择性和收率均较大。  相似文献   

16.
Ce-Sn-O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柠檬酸法制备了CexSn1-xO2复合氧化物,并对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和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少量Sn能取代CeO2晶格中Ce原子形成立方相的固溶体,并使晶胞参数变小;Sn超过20%时形成混合相。650℃焙烧的CexSn1-xO2复合氧化物有3个还原峰(α、β和γ)。α峰归属为表面Sn^4 的还原(-330℃);β峰归属为体相SnO2和表面Ce^4 (-630℃)的还原;γ峰归属为体相CeO2的还原。焙烧温度的提高使得β峰增强,α峰变弱,γ峰几乎不变;而低温焙烧有利于CexSn1-xO2固溶体的形成,再氧化处理对样品的还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小泉  古国榜 《催化学报》2002,23(4):312-316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前驱物的差别影响其光催化活性.将20ml钛酸丁酯及30ml乙酐在密闭容器中与50ml环己烷混合,在70~85℃反应30min,生成微细的非晶钛氧有机物;经FT-IR和TGA分析,该物质被确认为计量式是TiOOOCCH3)2和TiO(OC4H9)(OOCCH3)的混合体.该钛氧有机物前驱物经焙烧后得到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二氧化钛晶体.表征结果表明,钛氧有机物在焙烧过程中,其表面的吸附物及键合有机基团在400℃以前发生脱附和氧化分解;在389~405℃间形成锐钛矿型晶体,在600℃出现金红石晶型;600℃焙烧3h所得样品的比表面积为86m2/g,其二次粒子呈200~300nm条形体,孔隙大于20nm;单分散粒子为球形单晶,粒径为22nm;表面物理吸附水量为1.21%,加热至800℃时失重1.48%,粉体稳定纯净.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钛氧有机物为前驱物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晶体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光降解丁基罗丹明溶液的反应速率常数约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样品的4倍.表面氧空缺和一定量的表面羟基可能是粉体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CO催化氧化中氧化铜对CeO2的调变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并应用XRD、ICP和微反活性等方法研究了Cu-Ce-O催化剂体系,当体系中铜含量较少,焙烧温度较低时,以萤石矿型结构存在,CuO掺杂进入CeO2的晶格中;当铜含量较多,焙烧温度较高时,除了以萤石矿型结构存在外,还伴随有单斜晶系CuO的生成,焙烧温度高达1000℃时,体系无其它结构型式的晶相形成,研究发现少量的CuO使体系催化氧化CO的活性大大提高;只有极少量的CuO进入CeO2的晶格内部,该催化剂最佳配方是Cu/(Cu+Ce)原子百分比为15%,700℃焙烧4h,其中起高催化氧化作用的是由CuO掺杂调变而成的萤石矿型复合氧化物,其组成为Cu0.06Ce0.94O1.94。  相似文献   

19.
含酰胺结构的巯基自组装膜的设计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种简便通用的合成巯基化合物的途径,以分子中的羧基CO2H为起始基团,与2-流基乙胺的氨基选择性缩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RC(O)NHCH2CH2SH(R分别为偶氯苯衍生物,双炔衍生物及直链烷基)结构的化合物,并用接触角测量,电化学和掠角反射红外光谱(GIR-IR)等手段对这些化合物在金表面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进行了表征。发现4-(N-(2‘-巯基已基))酰胺偶氮苯的自组装膜表现出良好的电活性,电化学测定表面浓度为4.21×10(-10)mol·cm(-2).当R为烷基链时,随烷基链的增长,膜的致密度与有序度增加GIR-IR证明在自组装腹中CH3(CH2)6C(O)NHCH2CH2SH的C=O和N-H键与Au表面平行,分子轴线与Au表面近似垂直.  相似文献   

20.
尹双凤  徐柏庆 《催化学报》2002,23(6):507-512
 采用BET,XRD,TG-DTA,FT-IR,XPS和NH3-TP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活化焙烧温度(500~800℃)对B2O3/ZrO2催化剂织构/结构、表面性质和环己酮肟气相重排反应的影响.催化剂活化焙烧温度升高促进了ZrO2向单斜晶相转化,同时活性组分氧化硼由以BO4为主要结构单元的物种转变为以BO3为基本结构单元的B2O3,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孔体积以及表面酸量减小,ZrO2与B2O3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700℃活化焙烧的催化剂表面拥有最大比例的中强酸中心,而且Beckmann反应的活性稳定性最高.这些结果表明,活化焙烧温度对B2O3/ZrO2催化剂上气相重排反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催化剂中B原子的配位状态和表面酸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