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但在沙皇制度底条件下无论俄罗斯化学科学底丰富内容也好;也无论是存在着最卓越的学者和他们底具有世界意义的科学工作也好;均不能保证化学与伟大的俄罗斯人民相称的发展。 19世纪的俄国科学是很少同生活联系的,它并没有与生活汇合成一个整体。它是各个大学者活动底业绩,而这些学者们只在不多的情况下才能建立自己底学派、找到帮手和自己事业底继承者。俄国学者们底卓越工作往往随着为他们底逝世而告终或被遗忘,而有时或在外国被承继下来。沙皇政府不懂得本国科学底作用,对它采取了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并宁愿从国外输入现成的科学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漫谈金属有机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分别是从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个领域中发展起来而又密切联系的学科,目前已汇成一股洪流,成为近代化学前沿领域之一.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界限,金属有机化学已成为有机化学中主流之一,它的发展又与理论化学、合成化学、催化、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等交织在一起. 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凡是化合物中含有碳-金属键的都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不言而喻,根据我国化学名词命名法,凡有金字偏旁的元素与碳成键的化合物,当然属于金属有  相似文献   

3.
创刊词     
郭沫若 《燃料化学学报》2006,34(1):I0002-I0002
燃料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燃料科学研究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国的燃料科学工作者会计对祖国丰富的燃料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价鉴定工作,对天然石油、油页岩和煤进行了加工利用的研究,同时在民液体燃料方面也开始建立了基础。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在工业上獲得应用。这些成就的獲得是令兴奋的。我国12年发展科学事业的远景规划草案已经制定,燃料科学是国家最急需的科学技术项目之一。我们相信,在规划草案一经批准之后,燃料科学将和其他重点科学一样,以更大的速度发展,并且一定会在12年内赶上民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间作用的认识、分离提取、综合利用及其人工合成,是化学学科研究的内容之一。结合我国特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特点,研究其成因演化、分离提取及其综合利用,乃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盐湖科学工作者,应根据我国盐湖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科学探讨,创立并发展盐湖化学。经历漫长地质年代的地球,由于地壳内部矛盾变化,相对隆起和沉降对立统一的运动,形成了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古地形,在古气候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在我  相似文献   

5.
形成良好的科学本质认识是现代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自科学传入近代中国以来,受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本土化的科学本质认识,这使得在化学教育中提倡的科学本质不能一味追求与西方的同一。我国近代的本土科学本质的认识分为器物本质认识、方法本质认识和文化本质认识等3个阶段,它进一步使化学教育的教学目标由掌握技术转变为注重思想,教学内容从学习具体知识转变为超越知识本体,教学方法从单一讲授发展为多样教学,学科地位由传统教育的附庸品转变为必要的学科教育。近代本土科学本质认识对化学教育的发展有引导作用,此外其物质价值与救国思想突出的特点,也进一步指出平衡物质精神价值、优化本土科学本质认识的重要性。西方化学教育中的科学理念对我国化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要注意化学教育在我国开展过程中,其自身发展路径、时代背景等差异,这不但是为进一步让化学教育的发展契合社会需求,同时也更加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英国学者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期刊,它对中国晚清化学在大众中的传播、化学教育的发展和近代化学科技期刊的创办等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普及科技知识和传播科学观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晚清社会变迁中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门科学。我国古代的炼丹家曾对化学的早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近两百年来,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逐渐落后于近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化学在工业发达各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着愈  相似文献   

8.
笔者没有原文本,也不能流利的阅读俄文,也无意作详尽的校正。仅就对译本粗粗的翻阅,提出下列的一些意见,作为再版时参考和引起翻译工作同志和出版者的注意。从内容和书的原来名称(见译本末页),这书应该是铁矿和铁矿分析法,但译者却硬把“锰矿”两字去掉,不知何故? 译本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译者对本国已有的化学,物理以及矿物名词的不熟悉。因此硬去制造一些新译名,甚至乱译,给读者和科学名词制造一些混乱,无疑是一椿极遗憾的事。例如“化验灯”就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学制变革与早期化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鸦片战争以前还没有近代化学的教育,它是鸦片战争时期西方近代化学传入中国以后才开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教育为基础,近代化学和化学工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也是以化学教育为基础的。因此,整理和研究这方面的历史资料,既是研究中国近代化学史的需要,也有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化学史大纲     
编写化学史的目的是以辯証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叙述化学发展的历史,以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武器来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恢复被資产阶级歪曲了的化学历史的本來面貌。化学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的发展一样,它决定于社会的生产方式,并充满着唯心主义思想与唯物主义思想的斗爭。化学工作者必須做一个自觉的辯証唯物主义者,才能正确认識和掌握化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促进我国化学事业高速度发展中,貢献最大的力量。关于化学史的分期问題,我們基本上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分期作为化学史分期的线索。同时,也考虑到科學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全书共分四篇:一、古代化学;二、近代化学;三、現代化学状况;四、社会主义——化学发展的全新时代。而在各个时期内基本上是按照学科的发展来编写的。(見附表) 编写时我們首先着眼在現代,尤其詳细地編写了苏联四十年来化学发展的道路和我国十年来化学科学的发展。从中可看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它为科学的发展創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参加这次化学史编写工作的大多数是青年学生,进行工作只有两个月,学习有关化学史的知識还很少。虽然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但由于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有限,在这里一定会出現一些錯誤和不妥之处,我們先把化学史大綱在这里发表,主要是爭取更多的同志們的帮助。恳切希望化学界的同志,特别是高等学校比学系的师生同志能对我們提出宝貴的意見,让我們大家一起协作、共同努力,使我們大家所迫切需要的化学史编得更好、更完善。  相似文献   

11.
由杭州大学化学系陈义镛教授编著的《功能高分子》一书,最近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高分子科技丛书》中的一书。高分子科学是近代科学中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高分子。高分子物质在化  相似文献   

12.
江家发  王刚 《化学教育》2011,32(1):78-80
《亚泉杂志》是我国国人自办的以传播近代化学为主要内容的首部科学期刊。系统地介绍了《亚泉杂志》刊载的近代化学内容,从引进传播西方近代化学重要理论和开辟我国化学期刊等科学期刊办刊范式两方面考察其传播近代化学的历史成就。  相似文献   

13.
《化学通报》的前身——《化学》于1934年创刊时,就开设了“中国化学撮要”(以下简称“撮要”)专栏,解放后改称“中国化学提要”。截止到1952年,前后近二十年。每期报道文献线索500条左右,多者达一千余条,共累积报道了近五万条。这是我国近代规模较大的化学文献加工工作,也是我国一次开创性的文摘工作。它在我国科技目录学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对我国近代化学研究、化学教育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家发  汪芳芳 《化学教育》2014,35(22):60-64
《六合丛谈》(1857-1858年)是近代上海第1份综合性中文杂志,对近代科学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在《六合丛谈》中,“化学”一词首见于正式出版物,并传入日本。对《六合丛谈》中涉及的化学内容包括“化学”名词、元素种类、化学反应、金属提取、物质组成、质量守恒等进行研究,阐明其传播“化学”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治浩 《化学教育》2008,29(11):76-77
张青莲先生是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稳定同位素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我国近代无机化学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在传播包括化学在内的近代科技知识、科学方法论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玉春 《化学教育》2009,30(12):81-84
“原子-分子”论在近代化学史上是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它的创立过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道尔顿的原子论为科学的“原子-分子”论奠定了基石,揭开了近代化学新时期的序幕。道尔顿与盖.吕萨克的学术争论主要是围绕道尔顿原子论自身存在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的“半个原子”问题而展开的,它构成了近代“原子-分子”论创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阿伏加德罗在道尔顿原子论基础上提出的分子学说,初步解决了道尔顿原子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的“半个原子”问题,使科学的“原子-分子”论趋于完善。坎尼扎罗“原子-分子”论的最终确立,是道尔顿原子论与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有机整合的结果。“原子-分子”论的这一创立过程给予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它展示了科学理论的曲折发展、“继承-创新”辩证发展、内在矛盾动力、内在矛盾外化等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何涓 《化学通报》2016,79(7):667-670,666
1932年,当时的教育部颁布的《化学命名原则》为中文化学名词确立了统一的标准,其制定的许多名词一直沿用至今。《原则》对于"元素及化合物定名取字"提出"取字应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不重象形"的定名总则,并据此拟定了大量全新的音译名称,如苯、萘、蒽、菲等。它所确立的三个名词烷、烯、炔却是旧有意译名,看似与其音译为主的命名原则相悖。本文讨论了烷、烯、炔的各种历史译名,对三者为何被《原则》采纳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江家发  郑楠 《化学教育》2010,31(9):85-88
通过对有机化学命名法演变历程的分析与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在我国现代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建立过程中起到奠基性作用的4大发展阶段——江南制造局的有机化学译名、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科学名词审查会的有机化学名词、国立编译馆的《化学命名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于1955年6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集了生物化学名词与化学名词联席审查会,来讨论生物化学名词的统一问题。到会的有王应睐、汪猷、侯祥川、丁延(礻介)、刘培楠、梁植權、杨葆昌、张龙翔、邢其毅、鲁德馨、陶坤等同志。会上首先研究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然后又对不统一的名词进行了逐条讨论。现在将会议上讨论的主要内容报导如下,以供同志们参考,并请大家提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