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0-邻菲咯啉-铜(Ⅱ)-L-丝氨酸/L-酪氨酸配合物的合成、SOD活性及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Phen)(L-Ser)(H2O)]Cl(1)和[Cu(Phen)(L-Tyr)(H2O)]Cl.2H2O(2)(Phen=1,10-邻菲咯啉、L-Ser=L-丝氨酸、-LTyr=L-酪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NBT光还原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的SOD活性及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配合物1、2催化O2-.歧化分解速率常数KQ值分别为3.16×107和1.54×107mol-1.L.s-1. 相似文献
2.
A copper(Ⅱ) complex Cu(C11H19O2)2(phen)(H2O), (C11H19O2=undecylenic acid, phen=1,10-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TG-DTG.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e complex, C34H48N2O5Cu,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The interaction of complex with DNA was also studied by ethidium bromide (EB)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CCDC: 729209. 相似文献
3.
磺基水杨酸·邻菲咯啉合铜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磺基水杨酸·邻菲咯啉合铜酸钠和磺基水杨酸·5 硝基邻菲咯啉合铜酸钠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5.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5-(3-溴丙酰)胺-1,10-邻菲咯啉,phen-NHCOCH2CH2Br(a),和一种新型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活性材料Ru(phen)2[phen-NHCOCH2CH2Br](PF4)2(b),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确证了其组成和结构。同时,还研究了化合物b的荧光光谱和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Cu(phen)(H2O)2·ClO4(phen=1,10-phenanthrolin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c with lattice parameters a=1.49071(4)nm, b=1.38594(4)nm, c=0.70292(1)nm, β=108.509(1)° and Z=4; The Cu(Ⅰ) ion is chelated by a phen ligand and two aqua ligands in cis arrangement and assumes a C2 symmetric square-planar geometry with the CuN2O2 core. Eight Cu(phen)(H2O)2·ClO4 molecules are interconnected by strong hydrogen bonds between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 and uncoordinated perchlorate anions to form a molecular scale cavities along c axis. The bond distances of Cu-N and Cu-O are 0.2003(4)nm and 0.1973(3)nm, respectively. CCDC: 197600.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表征了乙二胺、1,3-丙二胺和1,2-丙二胺桥联邻菲咯啉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人白血病HL60、人前列腺癌PC-3MIE8、人胃癌BGC-823、人乳腺癌MDA-MB-435、人肝癌Bel-7402、人宫颈癌Hela等6个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性。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作用与静电作用与DNA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基因调控与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最终导致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二氰基二硫纶和邻菲咯啉二酮镍(Ⅱ),铜(Ⅱ),锌(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及分子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均一配体的金属二硫纶[1~4]、金属二亚胺[5,6]以及二硫纶和二亚胺混合配体的金属配合物[7,8],因其具有特殊的氧化还原性和光、电、磁功能,近10多年来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笔者的兴趣在于二氰基二硫纶(mnt2-)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以及二氰基二硫纶和α,α′-二亚胺混合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性质、结构和电子功能研究[9~12].这些配合物不仅本身具有优异的气敏、光敏、催化等功能性,而且也是合成金属四氮杂卟啉的前驱物[13~14]和自组装有序分子聚集体的功能元件之一[15].…… 相似文献
9.
铜(Ⅱ)—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祥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19(6):849-853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_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1,10-邻菲咯啉-铜(Ⅱ)-L-蛋氨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分子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e complex [Cu(L-met)(phen)(H2O)]NO3·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nductivity, spectroscopic and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where phen=1,10-phenanthroline and L-met=L-methioninate group. The complex crystallized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 with a=12.053(2)?, b=6.886(1)?, c=13.385(3)?, β=113.59(3)°, V=1018.1(3)?3, Z=2,Dc=1.598g·cm-3, μ=1.223mm-1, F(000)=506, R1=0.0306, and wR2=0.0742. The copper(Ⅱ) atom is ligated in a distorted square-pyramidal geometry by two nitrogen atoms of one phen and the amino nitrogen atom , on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of L-met in the base plane, and an aqua at the apical position. A one-dimensional chain configuration formed by the hydrogen-bonding and weak Cu-O (the uncoordinated carboxyl oxygen atom)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neighboring [Cu(L-met)(phen)(H2O)]+ cations. CCDC: 183368. 相似文献
11.
N-烷基-1,10-菲咯啉2-甲胺La(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和表征了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和苄基N-取代1,10-菲咯啉2-甲胺衍生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 研究了配合物对HL60人白血病、PC-3MIE8人前列腺癌、BGC-823人胃癌、MDA-MB-435人乳腺癌、Bel-7402人肝癌、Hela人宫颈癌共6种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 结果表明, 该系列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 其中配合物L5LaL5对MDA-MB-435人乳腺癌和Bel-7402人肝癌的抑制效果较好, 对Bel-7402人肝癌和Hela人宫颈癌的抑制效果优于顺铂.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和静电与DNA发生作用, 影响其基因调控与表达, 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最终导致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13.
邻菲咯啉-铜(Ⅱ)-L-亮氨酸配合物与DNA的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电子吸收光谱和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研究了[Cu(phen)(H2O)(L-Leu)^ ](phen=1,10-邻菲咯啉,L-Leu=L-亮氨酸)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中心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一对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波。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配位阳离子的扩散系数减小,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猝灭EB-DNA体系的荧光,证明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14.
邻菲咯啉合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Cu(phen)(L-Phe)(H2O)]ClO4(1)(L-Phe为L-苯丙氨酸根)和[Cu(phen)(Gly)(H2O)]ClO4·2.5H2O(2)(Cly为甘氨酸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配合物(2)与BSA的结合常数大于配合物(1)与BSA的结合常数,牛血清白蛋白对配合物的结合位点数为1,荧光猝灭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铜(Ⅱ)与3-羧基水杨醛和邻菲咯啉的配合物[Cu(sal)(phen)].4 H2O(sal为3-羧基水杨醛负二价离子,phen为邻菲咯啉),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体参数a=0.673 02(10)nm,b=1.102 11(19)nm,c=1.488 3(2)nm,α=109.275(2)°,β=91.991(2)°,γ=103.514(2)°;分子中Cu(Ⅱ)离子处于平面四方场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对一系列1,10-邻菲咯啉衍生物La(III)配合物,用密度泛函(DFT)法,在B3LYP/LanL2DZ水平进行理论研究.探讨了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其抗癌活性的关系,发现偶极矩(μ)和原子净电荷(Q)都对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有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而配合物的LUMO的能量(ELUMO)是决定其抗癌活性强弱的主要因素.并且揭示了配体上侧链烷基链的增长并不是获得高活性分子的最佳途径,而侧链上苯环引入却为设计活性更强的分子提供了可能性.基于理论研究结果,设计了三个具有更高抗癌活性的新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稀土异烟酸邻菲咯啉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14种稀土元素与异烟酸(HL)、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Phen)L3,并利用IR、UV、1HNMR、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TG-DTA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1,10-菲咯啉及其衍生物铜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微量生命元素,铜在生物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铜配合物呈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活性。本文论述了以1,10-菲咯啉及其衍生物为配体的铜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对DNA裂解的可能机理。对比顺铂类抗癌药物,展望了铜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铜 (Ⅱ )与苯甲酸和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 [Cu(ba) 2 (phen) (H2 O) ] (ba :苯甲酸 ;phen :1,10 邻菲咯啉 ) ,得到了它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如下 :C52 H4 0 Cu2 N4 O10 ,Mr=10 0 7.96 ,单斜 ,P2 1/n ,a =10 .45 5 (1) ,b =2 1.2 6 3(2 ) ,c =11.199(2 ) ;β =117.6 90 (10 )°,Z =2 ,V =2 2 0 4.5 (5 ) 3,F(0 0 0 ) =10 36 ,Dc=1.5 19Mg/m3,μ =1.0 33mm- 1。晶体分子配位中心Cu(Ⅱ )离子的配位数为 5 ,这五个配位原子形成一个畸变的四方锥结构 ,配合物分子因分子间氢键作用以二聚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 分别与CoCl2·6H2O、Cu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 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八面体, 分别与1个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另外1个配体的羰基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配位, 配合物中每个配体 L 表现为三齿配体分别与2个Co(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 Cu(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形, 分别与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氯原子配位, 3个氯原子中有2个氯原子同时和2个Cu(Ⅱ)离子配位, 从而使配合物2形成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