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飞 《数学通报》2000,(11):30-33
本文所说的“两法”是指 :错误解法与正确解法 ;代数解法与几何解法 ;通法与特技 ;繁解与简解等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笔者以为 ;经常引导学生从错误解法到正确解法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几何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转换 ;经常引导学生从通法到特技 ,从繁解到简解 ,即常架“两法”之桥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 在错误解法向正确解法的转化中培养学生能力虽然我们谁也不愿意在解题中发生错误 ,但解题出错的现象却不时发生 .尤其是当纠正过的错误 ,学生再错时除了学生自身的责任 ,教师也应检查自身纠…  相似文献   

2.
高考、中考中,乃至作业中,一个题你已经做好了.如果你这“解法”有错误,或者不完全对,而你自己却还不知情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生疑”!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后,你对这一解法自己产生了怀疑.决不是“为什么错?”因为你还蒙在鼓里呢,还不知道这解法已经错了.“为什么错?”只是第二步时要追究的.第一步是“生疑”,第二、三步才是“析疑”、“解疑”:“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完整的解答是怎样的?”没有这第一步,就决不会再有第二步、第三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当发现学生有错误时,重要的是如何去启发学生“生疑”,自己意识到这“解法”可能有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错?”以及它的正解.这正是当前的一些课堂教学中所缺失的;也是本篇设计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学生出现错误是参与学习的一种必然现象,教师对此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不管不顾;或不分析错误,直接印发答案;或在课堂上重点讲评学生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甚至给出多种解法,但不注意去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如知识、技能的缺陷,思维的片面等.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和优化.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必然现象,老师因势利导,剖析错因,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和纠正,善用错解资源,生成动态课堂,必能促进有效教学.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能力,大力探索和开展“一题多解”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偏离了思维活动的正确导向,认为“一题多解”就是“通过思维活动的发散再发散,多多地发现解法……”,则将是非常片面,十分错误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示错教学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示错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生认知的情况,针对学生学习数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把错误理解、错误解法等展现、暴露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去分析错因,并加以纠错,从而形成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掌握解题方法的要领,避免学生走弯路或重蹈覆辙的一种授课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遵循“目的性原则、探究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示错教学的原则,把握好示错教学的时机、选择合理的示错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才能充分发挥示错教学独特的教育功效,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优化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一组复数问题的错误解答——错在哪里?赵刊(西南交通大学附中610031)在解复数问题时,学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若能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解答的原因,对学生正确理解复数知识,完善思维过程将大有好处.笔者组织一组题的错误解法,供教学参考.1.解方程(2...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一个数学题目,往往会有多种解答方法.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个误区:教师通常只是讲解了多种方法,而这些解法之间的联系以及缘由却很少触及.从而导致了课堂上学生对各种解法叹为观止,但课后并不能举一反三.学生对为什么能这样解以及还可以怎样解没有理解到本质.这是不利于数学解题教学的.本文以一道高考题的六种解法为例,探讨在解题教学中如何从一种解法过渡到另一种解法,并给出如何从题目本身出发,得到新结论与新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百川入海,殊途同归.同解一道数学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有循规蹈矩的"正宗"解法,也有别出心裁的巧妙解法,有的解法复杂,有的解法简单.但解题中如果选取了不当的解法,就会使解题过程复杂,甚至会误入歧途导致错误.若能正确把握数学思想,灵活巧妙地运用好的解法,就会使解题思路开阔,解题过程简捷明了,问题解决快捷而正确无误.而巧用面积相等  相似文献   

9.
范德宪 《数学通报》1999,(12):18-19,12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是教学反馈的主要信息来源.很多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只是乐于“抓类型”、“抓方法”,追求解法的完美性,而很少重视对错误解法的反思、探究及其积极作用的挖掘.教学中,笔者十分注意对解题中错例的收集、整理,并将其分类建立起“病例卡”,诊断出病因,对症下药,收到很好效果.本文就此谈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1 建立“病例卡”的原则学生解题中的错误,是其学法不当、理解不透、思维不周、推理不严、计算不准的反映.建立“病例卡”,诊断病因,是根治上述错误的有效措施.“病例卡”的建立应遵…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是有效的教学,有效的课堂应是一个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有时会偏离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学生节外生枝或出现错误.如果我们能正视和利用这些“意外的错误”,并把它当作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因势利导,那么这些“意外的错误会产生意外的收获”,成为有效教学的宝贵资源,从而生成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势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向。在解题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类型+方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题海中找到应付考试的“验方”。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就会僵化,形成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以至出现了解法呆板、运算繁琐,滥用公式,生搬硬套,错解出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错误是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映射,倘若教师能精准把握“错误”的价值,进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理解从朴素上升为数学性的解读,还能促进思维的生长,提升数学教学的质效.文章首先从华应龙提出的“化错教学”这个独树一帜的教学概念谈起,提出巧妙运用“化错教学”提升教学质效的策略——主动暴露,倾听声音,获得生长;发挥机智,诱导错误,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3.
以一道中考几何证明题为例,通过对试题的评析、解法赏析、错误归因,归纳出教师在平时几何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好的思维定势”、提升优化问题解决方法的意识、规范问题的表达.笔者建议教师在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是重视概念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二是强化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的领悟及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堂的开放,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大大增强,随之出现的信息量大增,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一节真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本文通过准“错”、用“错”、捕“错”来说明如何处理好学生的“错误”,使数学课堂更加出彩1准“错”对待错误,许多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相似文献   

15.
针对错误设置教学情境 促使有效转化726000陕西省商州师范学校王鹏飞科学史证明,数学是在改错中发展起来的,还会在改错中继续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随时修正错误,帮助学生走出误区,不仅是一个正确的决策,而且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如果教师能重视学生在数学...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中存在许多已成解题习惯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方式解出的答案又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需要对学生解题时出现的这些误区进行研究,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1.对待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常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受惧怕心理支配,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生认识的误区,对于无界弦振动的柯西问题,除了达朗贝尔解法外,给出了傅立叶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格林函数法和微分算子法四种解法,并倡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想"、"好动"的心理,采用提问式教学,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数学习题讲评课教学,往往都是以教师讲题为主,解题思路由教师讲解,解题过程由教师展示,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教师以自己思维取代了学生的思维,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做得多,教师讲得也多,但是不少学生在遇到同类或相似的题型,甚至是原题时,还会出现错误.教师此时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难教呢?”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老师,一味儿地“灌输”只会让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9.
解题教学中如何实施"出误探究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淦利 《数学通报》2007,46(2):52-53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在数学的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搭建“犯错”的思维平台,露出兔子“尾巴”,留下“漏洞”,给学生提供质疑、讨论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分析、诊断,发现错误所在;或者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组织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能够知错、改错、防错,这就是解题教学中的“出误探究法”.本文以我市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唐佳俊的一堂示范课内容为例,拟从三个方面浅谈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实施“出误探究法”.1设置错解,要求学生找出错误所在,以达到“知错、改错、防错”的效果例1有一批钢管,长度都…  相似文献   

20.
权宽一 《中学数学》2005,(10):17-18
[主持人按错误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它有着正面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功用.有些错误的经历则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巨大的冲击波:既使学生知识中的缺陷一下子暴露无遗,又让学生经过了这样的错误的洗礼,他的思维也会在瞬间得到升华.所以,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发生的某些错误,常常要考虑如何利用它来教育好学生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