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1]给出了如下命题:命题如果x>0时,f(x),g(x)连续可导,且limx→0f(x)=limx→0g(x),则当x≥0(或x>0)时,若f(x)≥g(x)恒成立,那么f′(x)≥g′(x)恒成立.并利用该命题简解了一类高考压轴题:“对(A)x≥0,f(x)≥g(x)或f(x)≤g(x)恒成立,其中f(x)或g(x)含参数a,试确定参数a的取值范围.”简解的思路是:对(A)x≥0,只要对f(x)≥g(x)或f(x)≤g(x)两边取导数,再从f′(x)≥g′(x)或f′(x)≤g'(x)中分离出参数a,转化为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2.
函数的零点是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其中隐含了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纵观近年全国各个省市的高考试题,多个省市的命题涉及了函数零点问题,且这部分知识往往渗透于综合题中,对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准确、快速地解决这类问题呢?本文以一道零点问题的课堂探究为例说明.一、问题展示题目(2015年北京海淀期末)已知函数f(x)=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数学》(2005年1月上第20页)刊 发的文章《运用正、余弦定理的推论解竞赛题》 (作者:尤荣勇)中有这样一组推论: “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 sin2B=sin2A+sin2C-2sinAsinCcosB; sin2C=sin2A+sin2B-2sinAsinBcosC. 容易证明,在非三角形中,若A+B+C=kπ,k ∈Z,该组推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4.
《天府数学》2004,(5):66-68
亲爱的同学,本学期的学习将要结束了,通过本期的学习,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不仅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凸显了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那么“多解”由何而来呢?下面以一道高考题为例,从分析已知条件开始,展开类比联想,建立不同的知识联系,形成不同的思考视角,获得不同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须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合他们认知结构的教育,即要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中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潘月妹 《中学数学》2022,(21):71-72
涉及三角形面积的最值问题,切入思维多样,破解技巧多变,是高考中一类具有创新情境的综合应用问题,极受命题者青睐.结合实例,就一道三角形面积最值的多视角探究与应用加以展示,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与技巧,引领并指导解题研究与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F (x) =0的Broyden秩1方法的计算格式提出一种修正算法,尝试利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求解迭代方程组,并且配合使用加速技巧,从而大大提高了算法的安全性和收敛速度.数值算例表明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阅读《数学通讯》学生刊2012年1、2期《对一道课本练习题的多角度思考》这篇文章时,感到有个结论似乎不妥.  相似文献   

10.
BroWn-Broyden修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求解非线性方程组F(x) =f1 (x1 ,… ,xn)廸n(x1 ,… ,xn)=0   F:D Rn→ Rn,(1.1)的 Brown方法 ,是将广义的 L U分解用于 Newton迭代过程 ,而形成的一类具有内外迭代形式的有效算法 .这类算法的特点是每步迭代的函数计算量仅仅为 Newton法的一半 ,而收敛速度则与 Newton法相同 .因此 ,按 Ostrowskii定义的效率指数去衡量 ,Brown方法为一效率较高的算法之一 ,是倍受推崇的 .本文 ,采用修正算法的思想 ,对 Brown方法作进一步改造 ,在不破坏原来的内外迭代形式下 ,使算法在每步迭代中的函数计值量由原来的 O(n2 )下降到 O(…  相似文献   

11.
Dini定理修正     
讨论经典Dini定理,证明当Dini定理的连续性条件被放宽成"un(x)一u(x)有最大值"时,同样可以得到一致收敛的结论.在函数项级数和含参变量积分中,Dini定理可以进行类似的修改.最后,给出修正后的Dini定理的一个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贵刊 1 999年 1 2期刊登了薛党鹏老师的文章《解题回顾与思维品质的培养》(以下简称文 [1 ]) ,该文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 ,论述了在解题回顾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对笔者很有启发 .在阅读过程中 ,发现文 [1 ]的例 4的解题回顾的“分析①”的证明过程中 ,有不妥之处 ,现提出个人的观点 ,与大家共同讨论 .例 4的原题如下 :例 4 已知a 1 -b2 b 1 -a2 =1 ,求证 :a2 b2 =1 .文 [1 ]的分析①的证明方法是 :“证明 :根据题目的隐含条件可令a =cosα ,b =cosβ ,其中α ,β∈ 0 ,π2 ,……”笔者认为 :α ,β的范围不能限制在 0…  相似文献   

13.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谱化”的直观图,是认知和建构的脑力工具,能触发学生灵感和数学思维,为构建高效的初中复习课堂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复习课堂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使数学知识不只是无序的堆积,而是有条理化的,排列有序的,关系明晰的知识体系,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利于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 引论 [1]中提出了数值求解椭圆型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MGE方法的一般框架,它适合于求解由椭圆微分方程离散化后得到的有限差分方程或有限元方程。正如[1]中所指出的那样,MGE方法是一个高效率和高精度的多重网格法,它是多重网格迭代法与推广的外推法的一个有机的结合。这里所说的推广的外推法意指,利用相应于两个网格层上  相似文献   

15.
BitmeadR.R和AndersonD.O在文献[1]中为任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提出了一种颇为有效的算法,称为LMS方法.文献[2]详细地论述了算法的收敛性,指出收敛极限是方程组的最小二乘解.本文为使解线性方程组的LMS算法具有更广泛、更方便的应用性.对文献[2]中的LMS算法作了修正.理论和实践证明修正后的算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一道命题的修正黄俊明(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林校556000)师五喜[1]老师提供并“证明”了如下命题设A1A2…An为正n边形,R为其外接圆半径,A为外接圆上任一点,记∑=∑nk=1AAk2m(m∈N),则∑=nR2mCm2m.笔者指出:上述命题,当m...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不等式的修正300073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文[1]以反例否定了不等式,通过增加必要的限制条件,本文对此“不等式”予以修正.(这是因为x≥[x],所以n·(x-[x])不可能为负值).此时若令n(x-[x])=k+b,k为整数,b∈[0,1],此时...  相似文献   

18.
顾桂定  王德人 《计算数学》1999,21(4):417-428
1.引言实际问题中经常要遇到一族函数极小值问题的求解,即minfi(x),i=1,...,P;(1.1)其中人:R"、R具有公共的Hessian矩阵G(x)。7'fi(x),r是适中的数值.如在各种负载下的弹性体研究中,即要遇到问题(l.I)的求解,其中人(C)一人C)+qC十C;(=1,...,....对于不同的比则人(X)具有不同的极小点和不同的梯度D人(X),但具有相同的Hessian矩阵G(X).1994年,O'Leary等【']把拟一Newton算法推广至成组形式(multiPleversio...,…  相似文献   

19.
成组Broyden修正矩阵的紧凑形式与成组记忆修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成组型线性方程组 其中,p是适中的数值,由于其有相当的实际应用背景,人们一直在研究有效的数值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实际问题中归结出来的成组型方程组,其规模越来越大,又具有稀疏结构,因而使用迭代法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Krylov子空间方法中的Lanczos方法,CG方法,GMRES方法等等。这种成组型算法的建立,其基本出发点是使算法具有较少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具体体现在: 1)成组型算法在应用于问题(1.1)的求解时,也具有有限终止性性质,而其终止步数一般要比单个型算法的步数减少了户倍,由于成组型算法每迭代一步的计算量基本上等同于单个型算法使用户次的计算量,如此,算法的计算量会有明显的改善。 2)当A存储在二级(secondary)内存时,在迭代计算时需要不断地进行存取交换,由于成组型算法的迭代步数减少了户倍,如此,用在这种交换的时间也要减少户倍,相当有效。 3)由于在成组型算法中,出现的多是AX的形式,其中,故成组型算法便于计算并行化。 4)即使用于求解单个方程组,当A的少数几个极端特征值分离甚远时,这种成组型算法也有可能改善其收敛速度,如成组型的CG方法。 目前,这种成组型算法已体现出很大的实用计算价值,然而其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陈重阳 《数学通讯》2023,(14):20-24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导向之一,课堂是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应发展在数学的“知识之后”,蕴含在数学的“思维之中”,升华在数学的“方法之上”.“知识之后”“思维之中”“方法之上”促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三维生长,本文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