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氧化物歧化酶明胶微球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氧化物歧化酶明胶微球的制备及性质邹国林,徐传斌,胡萍,李鹏(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明胶微球,稳定性,免疫原性中图法分类号Q551,R94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为底物的酶,亦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染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3种染料的吸附性能,并与活性炭、壳聚糖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染料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及吸附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时,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橙黄Ⅱ的饱和吸附量是活性炭、壳聚糖的4.39,6.68倍,吸附速率是壳聚糖的2.58倍;对3种不同类型的染料:橙黄Ⅱ、活性艳蓝、酸性紫,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82,934,595mg·g-1.当pH=3.0时,吸附量最大;染料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吸附速率越小;吸附剂用量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小,吸附速率越大.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染料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及较快的吸附速率,且可以再生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大豆蛋白共混凝胶微球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钙离子交联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共混溶液,制得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共混凝胶微球.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质量配比的不同以及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微球呈现不同的微观结构.将微球干燥后置于水中溶胀,微球的尺寸无法回复到干燥前的尺寸,这是由于真空干燥处理使水分子挥发,促进微球内组分间形成了强的氢键作用所致.此外,用碱处理该共混微球,发现由于大豆分离蛋白溶解以及部分钙离子被置换析出,微球塌陷且内部形成了大孔. 相似文献
4.
以甲醛和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得到壳聚糖/淀粉微球,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微球对金属离子Cu^2+,Pb^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反相悬浮法,壳聚糖与淀粉的质量比在5:0至5:5间可制成形状规则、表面光滑的微球.加该微球吸附金属离子Cu^2+,Pb^2+,均可在6h内达到平衡.淀粉的加入能提高微球的产率,并可在保证吸附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当壳聚糖与淀粉其混的质量比为5:1时,共混微球的产率最高,达到相同吸附效果所需的原料用世最少,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化交联法,经戊二醛交联包埋自制磁性颗粒,制得磁性交联壳聚糖微球.对其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磁性微球表面平滑,粒径均匀.该微球对初始浓度32.28 mg/L的脱落酸吸附量为8.709×10-5mol/g,一次吸附率为89%.其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线性相关系数0.999.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醇-壳聚糖-明胶不对称海绵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预冻-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聚乙烯醇-壳聚糖-明胶不对称海绵,研究了聚乙烯醇、壳聚糖与明胶的比例对海绵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用盐酸环丙沙星作为模型药物,探讨了载药海绵的药物缓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海绵具有致密的表层结构和多孔的内层结构,海绵的吸水率和保水率、药物缓释性能以及酶降解件能随聚乙烯醇与壳聚糖、明胶混合比例的改变而改变,当聚乙烯醇、壳聚糖、明胶的质量比为1:2:2时。海绵的吸水率和保水率最高,在蒸馏水中海绵吸水率可达3714%,室温放置180h后仍能保留40%.聚乙烯醇的加入减缓了海绵的药物释放速率,并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酶对海绵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对鱼皮明胶进行交联改性,交联度为15.45%,乳化性为64.25 m2/g,起泡性为140.00%,提高了其成膜性能.采用复配麦芽糊精等壁材制备罗伊氏乳杆菌NCUF 203.1的微胶囊,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喷雾...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复合海藻酸微球药物载体的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EO137-b-PPO44-b-PEO137三嵌段聚合物促进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分散,进而制备出碳纳米管复合海藻酸微球药物载体.碳纳米管的引入对海藻酸微球的结构与形态无明显影响,但有效地提高了其稳定性,药物包封率从76.5%提高到89.2%.进一步研究发现碳纳米管复合海藻酸微球的溶胀行为和药物释放行为继承了海藻酸的pH敏感性,在胃pH 1.0环境中溶胀度仅为约76%,而在肠和结肠pH环境中溶胀度可达到2 000%以上甚至溶蚀,适合于用作肠和结肠中的药物控制释放.同时,碳纳米管的引入能够有效地降低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缓释效果,而且不会额外地增加载体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热引发聚合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修饰壳聚糖微球(PMAA-GLA-CTS).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它对水溶液中Zn2+和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pH 4.0时,对Zn2+和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9.1,67.8 mg/g.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反应过程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据此确定该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以0.2 mol/L的HCl为解吸剂,Zn2+和Cu2+的二次再生率分别为98.0%和96.0%. 相似文献
10.
以磁性微球作为分离和富集载体,构建了鲁米诺化学发光脂质体的生物传感器并实现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的高灵敏分析检测。实验考察了鲁米诺脂质体制备方法及鲁米诺脂质体在60h内的稳定性,并优化了检测条件。结果表明CEA的测定线性范围为1~700ng·mL-1,检出最低浓度达1ng·mL-1。该方法无需标记、快速、简便、灵敏,为癌胚抗原的高灵敏度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湿热处理对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结构与抗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流延法成功制备了3种不同配比的壳聚糖/明胶共混膜,并对共混膜进行湿热处理,使共混膜的抗水性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60℃、相对湿度75%条件下对共混膜(CSG20)湿热处理24h,与未处理的膜相比,共混膜在蒸馏水中的吸水率下降了81%,在pH2.8的酸性媒介中的失重率减少了37%.红外(IR)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共混膜在抗水性能方面的变化是明胶和壳聚糖在热引导下发生交联和结晶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干/湿态分离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不对称膜,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壳聚糖与明胶的比例及预烘时间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盐酸环丙沙星作为模型药物进行膜后载药,探讨了载药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膜具有致密的表层结构和海绵状多孔的内层结构。随着不对称膜中明胶含量增大,表层更加致密,内层孔增多,吸水率增加,载药量增加,药物缓释效果显著;随着预烘时间增加,表层更加致密,吸水率减小,载药量减小,药物缓释效果差。 相似文献
13.
合适的支架是进行组织工程研究必需的条件之一.作者运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可控电纺丝系统,对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明胶和生物可降解并具有良好成纤性能的聚己内酯(PCL)的复合电纺丝纤维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明胶在与PCL混合的情况下成纤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并分别制得了直径介于250~660nm、均匀无珠状物的多孔纤维膜.由于明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和组织相容性,PCL和明胶的混合不仅明显提高了二者的成纤能力,改变了各自都不容易被电纺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这二者的复合纤维兼具天然高分子和合成聚合物的优点,将为进一步对食道和血管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合适的支架样品和技术服务,对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藻酸/明胶共混膜结构表征及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海藻酸钠和明胶的水溶液共混,在5%(质量分数)的CaCl2水溶液中凝固,然后1%(质量分数)的HCl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海藻酸/明胶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与明胶分子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其中Ca^2 交联和海灌酸与明胶分子间静电作用使共混膜力学性能是到了显著改善,此共混膜可望成为一种潜在的伤口包扎,止血及人造皮肤材料。 相似文献
15.
超声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阿奇霉素超细粉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了阿奇霉素超细粉体,讨论了溶剂、温度、阿奇霉素浓度以及稳定剂种类和用量等条件对微粉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结晶温度0~5℃,阿奇霉素浓度0.03mol/L,1%聚乙二醇(PEG)、乙醇为溶剂),可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00nm的均匀分散阿奇霉素超细粉体。 相似文献
16.
雷筱芬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7,31(6):583-585
导出单程间壁式换热器在逆流或并流时两换热流体温度的沿程分布函数,推出在热容流率比(ma1cp1/ma2cp2)>、<、=1的情况下:(1)两流体温度沿程分布呈指数曲线形状和斜率变化趋势是唯一的;(2)两流体之间的进、出口温差△t1和△t2之相对大小,也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基于NZ30K合金开发的新型Mg-3Nd-0.2Zn-0.4Zr-0.2Mn镁合金耐腐蚀性、体外降解行为特性及浸提液细胞生物毒性. 采用金相显微镜得到新型镁合金金相显微图, 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获取SEM图; 采用武汉科思特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测试, 并绘制动电位极化曲线, 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模拟体液环境, 记录氢气析出体积并计算腐蚀速率; 利用细胞完全培养基测定pH值、重量变化曲线; 获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并利用完全细胞培养基制作新型镁合金浸提液, 检测细胞生物活性, 以ZA75镁合金为基础添加0.3%Mn元素制成合金作为对照组, 比较腐蚀电位、体外降解情况以及细胞活性. 结果表明: 新型Mg-3Nd-0.2Zn-0.4Zr-0.2Mn镁合金横截面等轴晶体组织细小均匀性较好, 纵截面呈长条状组织均匀性稍差; 自腐蚀电位较高, 为-1.3912V; 自腐蚀电流密度较低, 为7.37×10-7 A?cm-2; 体外析氢量低, 失重量、pH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降解速率下降后呈现小范围上升后趋于平缓; 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可以促进BMSCs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8.
设计制备了以泊洛沙姆407/188为主要基质,卡波姆、氯化钠为添加剂,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为增溶剂的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以凝胶温度、凝胶强度、生物黏附力和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体外评价;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在犬体内的血药浓度,进行体内筛选.采用3p97软件计算液体栓相关药动学参数,进行体内释药特性研究.加入0.9%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使双氯芬酸钠增溶2.3倍.缓释液体栓体外释放符合零级模式,R20.9,释药时限大于6h;体内药物释放出现血药平台,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体内过程为一室模型,t1/2(Ke)=5.553 3h,t1/2(Ka)=0.357 4h,cmax=7 712ng.mL-1,AUC0→∞=72 029ng.h.mL-1,MRT=7.61h.所制备的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具有稳定的缓控释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