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GC—MS技术,利用2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羽裂蟹甲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3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氧化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倍半萜的含量32.1%尤其显著α-姜烯(13.49%)、大牦牛儿烯D(10.76%)、α-蒎烯(8.54%)、顺式丁香烯(6.36%)、芳樟醇(6.16%)、β-月桂烯(4.89%)、顺式β-罗勒烯(4.40%)和顺式罗勒烯酮(3.58%)是其主要成分.同时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试了其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2种细菌(包括6种临床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6~5.00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16~5.00g/L.  相似文献   

2.
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技术利用3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6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埘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组成,其中莰烯(23.98%)、异甲酸龙脑脂(19.40%)、Selina-1,3,7(11)-trien-8-one(10.24%)和龙脑(6.82%)是主要成分.对3种真菌和13种细菌(包括7种临床致病菌)的药敏实验表明,挥发油埘大部分微牛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埘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4~0.31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8~2.5g/L.  相似文献   

3.
选用12种细菌,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对9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筛选.其中溪黄草、石猪肝、虎杖和红根草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28 mm.将这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抽提,测定不同抽提物对最为敏感的5种细菌的抑菌圈大小,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一步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测得MIC和MBC的值在0.016 g/L和0.500 g/L之间.  相似文献   

4.
蜂胶超临界CO_2萃取物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抑菌作用,并与蜂胶醇提物、水提物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实验以8种细菌作为受试菌,通过滤纸片法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抗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 IC)。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蜂胶萃取物对8种受试菌种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78.1~2 500μg/mL;  相似文献   

5.
红景天抑菌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药用植物红景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测试了红景天对细菌的抑菌圈大小、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试验了红景天提取成分对热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在所选用的几种细菌中,红景天浓缩液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最强,红景天浓缩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MIC2.09%、MBC4.18%,大肠杆菌MIC2.09%、MBC2.09%,金黄色葡萄球菌MIC8.35%、MBC8.35%,变形杆菌MIC4.18%、MBC8.35%.红景天浓缩液抑菌成分对高温稳定,抑菌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药用植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不同药用植物对细菌的抑菌圈大小、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试验了提取成分对热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小檗色素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最强,酸浆花萼色素对变形杆菌抑菌作用最强,红景天浓缩液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最强,小茴香浓缩液对四种待试菌无抑菌作用;小檗色素对四种待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MIC2.5%、MBC5.0%,大肠杆菌MIC5.0%、MBC5.0%,金黄色葡萄球菌MIC2.5%、MBC5.0%,变形杆菌MIC1.25%、MBC1.25%;酸浆花萼色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MIC4.18%、MBC4.18%,大肠杆菌MIC8.35%、MBC8.35%,金黄色葡萄球菌MIC4.18%、MBC4.18%,变形杆菌MIC4.18%、MBC8.35%;红景天浓缩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MIC2.09%、MBC4.18%,大肠杆菌MIC2.09%、MBC2.09%,金黄色葡萄球菌MIC8.35%、MBC8.35%,变形杆菌MIC4.18%、MBC8.35%.小檗色素、酸浆花萼色素和红景天浓缩液抑菌成分对高温稳定,抑菌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超声波组合法合成了3个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锌样品,对样品的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所合成3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3个样品分别为高纯度的花状多级结构(样品1)、纺锤状结构(样品2)及均一的棱柱状结构(样品3)纳米氧化锌.在紫外光照射后样品均具有明显抗菌活性,3个样品的抑菌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棱柱状,花状,纺锤状.其中,棱柱状纳米氧化锌在浓度为3g/L时的抑菌圈为15.3mm,在浓度为0.1g/L时的抑菌率可达89.74%.  相似文献   

8.
苦参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采用乙醇回流法从苦参中提取含黄酮类化合物并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处测定黄酮含量.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2种细菌和3种真菌的抗菌性能,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浓度为0.556 g/L的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8 mm,对啤酒酵母菌、黑曲霉和产黄青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9,9 mm;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产黄青霉、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6×10-3,0.56,0.28,0.56,0.56 g/L.由此得出结论,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菌,对单细胞真菌作用强于丝状真菌.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提取分离技术对诃子进行抗嗜水气单胞茵活性成分分离追踪,并对诃子的抗菌活性单体进行安全评价.结果显示,诃子的抗嗜水气单胞茵的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其浓度为4mg·L^-1时,抑茵圈直径为18mm.活性部位经多次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白色针状晶体.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8mg-L^-1和5.6mg·L^-1.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活性单体对鲫鱼的96h半致死浓度为220.7mg·L^-1,其安全浓度为85.2mg·L^-1,但其化学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种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中药丹皮中提取丹皮酚进行精制,将其与间硝基苯甲醛在室温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丹皮酚衍生物3-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3-(3-硝基)苯-1-丙酮,产率可达75.1%.对其结构借助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核磁共振谱、135°脉冲核磁共振碳谱和元素分析进行综合表征.抗菌实验研究表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对所选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其中对福氏志贺菌51065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0g/L和0.04g/L,对伤寒沙门菌50127株的MIC值分别为0.06g/L和0.02g/L,较其他菌株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百里香酚复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测定了壳聚糖—百里香酚复合物及其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研究了配比浓度、PH值、乳化剂对复合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g/L壳聚糖—0.125g/L百里香酚复合物对6种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比单体的抑菌范围变宽了、并且抑菌时间比单体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说明壳聚糖和百里香酚复合后明显地提高抑菌活性.0.5g/L壳聚糖与0.125g/L或0.25g/L百里香酚的复合物对6种菌均有较长的抑菌时间;壳聚糖—百里香酚复合物一般在弱酸性范围才具有抑菌效果;以吐温—80作乳化剂所得百里香酚液及复合物的抑菌效果较司班—20好.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淀粉-苯甲酸钠三元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淀粉-苯甲酸钠三元共混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过率(T)表征了其结构,同时测试了其吸水率(Q)、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含量为80%时,共混膜的湿态抗张强度(σw)和干态断裂伸长率(εd)均达到最大值;而壳聚糖含量为60%时,共混膜的干态抗张强度(σd)和湿态断裂伸长率(εw)均达到最大值.苯甲酸钠的加入仅对共混膜的σw有一定程度的增强,主要是提高了其抗菌性,且苯环的引入还可以降低膜的吸水性.同时也发现温度的升高对共混膜的σw的影响并不明显,但εw得到很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仙人掌浸提液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2种不同的溶剂浸提仙人掌茎中的有效成分,对其进行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表明:2种浸提液对多种供试微生物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不明显;仙人掌的95%乙醇浸提液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浸提液,仙人掌乙醇浸提液的最小抑攻质量浓度分别为: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0.125g/mL,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0.25g/mL,赤酵母,啤酒酵母0.50g/mL而且,其热稳定性好,经121度,30min湿热灭菌处理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效力。  相似文献   

14.
嗜酸乳杆菌发酵产亚油酸异构酶培养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产亚油酸异构酶为指标,鉴定从泡菜中分离的嗜酸乳杆菌L1,对产酶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其配比和表面活性剂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最后得到了优化后培养基,其组成为: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牛肉膏15g,葡萄糖20g,无水乙酸钠2.5g,柠檬酸二铵3g,Tween-801.5mL,MgSO40.14g,MnSO4.H2O0.3g,K2HPO4.3H2O1.31g.经发酵验证:培养基经优化后产酶是未优化前的1.32倍。  相似文献   

15.
采用GC/ECD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浓度范围为1.22~32.19 ng/g,其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六氯苯(HCB)在几乎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含量分别是未检出~12.95 ng/g、0.75~12.57ng/g、未检出~10.8.所测样品中大部分W_(DDT)/(W_(DDE)+W_(DDD))>1,表明有新的DDT输入,HCHs主要为长时间降解后的农药残留.鄱阳湖流域沉积物中DDT、DDD和DDE含量绝大部分小于风险评估中值(ERM),但接近一半介于风险评估低值(ERL)和ERM之间,而且有一个点大于ERM,表明其生态风险大多介于10%~50%,但有一个点的生态风险大于50%.  相似文献   

16.
采用AMI方法研究了10种新型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电子结构,并以原子的Mulliken净电荷和除草剂在不同浓度(100,10mg/L)下对油菜、稗草两种作物的根、茎部位的抑制率为训练样本集。构造并训练得到具有活性预测能力的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该BP网络不仅能对训练样本很好拟合。亦能对未知化合物的活性作出很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气质联用法对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进行了研究,共确认了其中20种成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4.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长叶烯(Isolongifolene),桧萜(Sabinene),百里醌(Thymoquinone),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3-cyclohexn-1-ol,4-methly-1-(1-methylethyl)-)等。  相似文献   

18.
从10L连续搅拌式罐式反应器(CSTR)中分离得到1株嗜温高效产氢菌株08-1.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结果分析,初步鉴定菌株08-1属于Clostridium sp..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温度、pH值控制、底物浓度和种类对菌株08-1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更适合利用蔗糖或成分复杂的生物质木薯粉以及废弃物厨余垃圾生长及产氢,最适产氢温度为40℃,产氢系统pH值控制在5.5时获得最大产氢量.在间歇发酵中,蔗糖浓度为20 g/L,控制温度40℃,pH值5.5,搅拌速度100 r/min时实现最大产氢速率为245 mL·(L·h)~(-1),最大产氢量达到3.06 mol.该菌株在生物制氢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Co(Ⅱ)与 T( 4 -MO-3-SP) P 的显色反应. 当溶液 pH 为 4. 15 时, 显色剂 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 440. 0nm 和 427. 0nm. 显色反应完全后, 经酸化, pH 为 2. 65, 配合物不分 解,最大吸收峰不位移. 实验证明, 钴以二价态参与反应. Co(Ⅱ)与 T( 4 -MO-3-SP) P 的配位比为 1∶ 1, Co (Ⅱ)含量在 0~ 3. 0μ g/25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 ε=1. 95×105L·mol-1·cm-1, 回归方 程 y =0. 009933 +0. 1222x, 相关系数 r = 0. 9991. 实验测定 VB12针剂中 Co(Ⅱ)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