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西甜  夏虹  张仙  胡西州  彭立军  沈菁 《色谱》2016,34(4):436-441
建立了一种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土壤和田水中的杀螟丹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GC-FPD)方法。样品中的杀螟丹使用稀盐酸提取,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使用氯化镍(NiCl2)将其衍生为沙蚕毒素,最后采用在线连接的支撑液液萃取(SLE)和固相萃取(SPE)进行萃取和富集。在优化好的条件下,杀螟丹在5种空白样品中低、中、高3种添加浓度的回收率为80.0%~114.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3.7%,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大田条件下杀螟丹的残留动态分析,为建立杀螟丹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提供参考,同时也可对农药施用技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粒径为13nm的金纳米粒子(AuNPs),并在其表面修饰上对氨基苯甲酸(PABA-AuNPs)。实验发现,当杀螟丹存在时,在一定的pH条件下,杀螟丹能够诱导PABA-AuNPs聚集,使AuNPs溶液从酒红色变成蓝色。据此,以对氨基苯甲酸修饰的AuNPs为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杀螟丹的比色方法。通过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杀螟丹与PABA-AuNPs反应平衡时间4min,缓冲溶液pH=5.5。在优化条件下,检测杀螟丹的线性范围为0.08~0.7mg/L,检测限为0.02mg/L。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等优点,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的杀螟丹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10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1%~4.7%。  相似文献   

3.
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HILIC-MS/MS)测定茶叶中的杀螟丹农药残留。样品经乙腈-甲醇-乙酸(93:5:2)提取,C18固相萃取(SPE)或GCB与C18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以乙腈-10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ZIC-HILIC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基质效应随着茶叶种类、样品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杀螟丹在0.005~0.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方法的定量下限(LOQ)为0.008mg/kg(绿茶)和0.005mg/kg(红茶)。采用绿茶和红茶基质进行1倍、5倍、10倍LOQ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实验,测得回收率为70%~89%,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6%。该方法灵敏、准确,满足茶叶中杀螟丹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茶叶中杀螟丹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刚  虞慧芳  鲍晓霞  陈浩  叶庆富 《色谱》2007,25(2):288-289
介绍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适用于茶叶样品中杀螟丹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茶叶样品经过0.05 mol/L盐酸溶液提取,液-液分配净化,在碱性条件下用正己烷萃取提取液中的杀螟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测定杀螟丹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70.2%~9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的检测低限为0.01 mg/kg,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合成杀虫剂杀螟丹的关键中间体2-N,N-二甲胺基-1,3-二硫氰基丙烷(有效体)及其异构体1-N,N-二甲胺基-2,3-二硫氰基丙烷(无效体)互变异构反应中溶剂和温度的影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方法研究了其在气相中的反应机理, 确定了相应的过渡态和反应活化能. 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 反应首先通过分子内亲核取代环化生成吖丙啶鎓盐活性中间体, 硫氰基进攻N-三元环中间体过程中发生了分子内重排转位, 转化为异构体. 采用极化连续(Polarizable continuum model, PCM)模型研究了反应体系在甲苯、氯仿、丙酮、乙醇、甲醇、乙腈和DMSO溶液中的溶剂效应. 结果表明, 该重排反应溶剂化效应非常明显, 极性溶剂有利于过渡态的稳定, 降低反应活化能, 提高反应速率. 理论研究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相符, 很好地解释了有关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g,将该纳米粒子通过壳聚糖(CS)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杀螟硫磷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建立了杀螟硫磷测定的电分析新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光谱对Fe3O4@Ag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研究发现,该传感器对杀螟硫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其峰电流与浓度在1.74×10~(-7)~3.27×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871,检出限为5.7×10~(-8)mol/L(S/N=3)。该传感器有望用于杀螟硫磷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O,O-二甲基-O-(3-甲基-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商品名杀螟硫磷(Sumithion),它低毒高效,杀虫谱广,毒性只有甲基1605的1/50。  相似文献   

8.
用RW试剂将水介质中游离的杀螟硫磷萃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出微胶囊内的杀螟硫磷有效成分含量。该法解决了“总有效成分”和“游离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测定问题。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2%(n=6),回收率为91.7%-101.6%。  相似文献   

9.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离子液体(IL)修饰预处理玻碳电极(IL/PGCE),建立了一种用于高效检测杀螟硫磷(FNT)的方法。利用循环伏安法(CV)对IL/PGCE进行了表征;通过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杀螟硫磷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扫速研究了杀螟硫磷在IL/PGCE上的反应过程;讨论了pH值、预处理电位和时间、修饰剂含量、富集电位和时间等影响传感器性能的重要参数。在最优条件下,修饰电极对杀螟硫磷展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响应,在0.001~1μg·L-1和1~100μg·L-1的范围内,峰电流与杀螟硫磷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用于实际样品中杀螟硫磷的检测,样品回收率为89.6%~125.5%。  相似文献   

10.
以石墨片为原料,在硫酸铵电解液中利用电化学剥离的方法制备了一种石墨烯(eGr)。将该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电化学传感器,利用该传感器探究了杀螟硫磷的电化学行为。对缓冲溶液pH、电极修饰量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较大的活性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电子转移速度,对杀螟硫磷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检测了杀螟硫磷,其线性响应浓度在1~100μmol/L之间,检出限为70 nmol/L。该传感器可应用于河水中杀螟硫磷的残留分析,回收率为97.2%~100.3%。  相似文献   

11.
吴伟平  周洁  方玉婷  刘扬  顾海鹰 《化学通报》2016,79(11):1041-1045,1057
制备一种壳核结构的Fe3O4@Ag磁性纳米粒子,将该纳米粒子通过壳聚糖(CS)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对杀螟硫磷有灵敏电化学传感的Fe3O4@Ag/CS/GCE。应用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Fe3O4@Ag纳米粒子进行表征。运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法(CV)和时间电流法(I-T)来研究杀螟硫磷电化学特性。研究发现,在1.74×10-7~3.27×10–4 mol/L浓度范围内,该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杀螟硫磷的快速检测,检测限为5.7×10-8 mol/L(S/N=3)  相似文献   

12.
二甲基烯丙胺及其盐酸盐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基烯丙胺及其盐酸盐合成新工艺张志萍杨伟(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成都610041)关键词氯丙烯二甲胺二甲基烯丙胺合成农药中图分类号O623.731二甲基烯丙胺及其盐酸盐,是制备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如杀虫双、杀虫单、杀螟丹、杀虫磺、杀虫环等的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李焰  田娟  黄锦霞 《有机化学》2002,22(1):52-55
2-甲基-4-庚醇和2-甲基-4-辛醇是西印度蔗螟(Metamasiushemipterus)聚集信息素的次要组份,本文以天然产物(S)-亮氨酸为原料合成出了2-甲基-4-庚醇及2-甲基-4-辛醇的所有对映异构体,其关键步骤是由(2S)-4-甲基-1,2-戊二醇合成出(2S)和(2R)-4-甲基-1,2-环氧戊烷两种重要中间体,目标产物光学纯度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Pb2+-二氢沙蚕毒配合物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伏安分析法研究了以二氢沙蚕毒作为配位体与铅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在NaOH介质中铅离子能与二氢沙蚕毒生成稳定的配合物 ,测得配位比为 1∶1 ,稳定常数为 3.1 7× 1 0 13 ,Pb2 浓度在 4.0× 1 0 -7~ 4.0× 1 0 -5mol L范围与Pb2 沙蚕毒配合物的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4.0× 1 0 -9mol L。  相似文献   

15.
用微分脉冲伏安分析法研究了以二氢沙蚕毒作为配位体与镉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在NH3-NH4 Cl底液中镉离子能与二氢沙蚕毒生成稳定的配合物,测得配位比为11,稳定常数为5.58×1015.Cd2+浓度在2.0×10-7~6.0×10-5mol/L范围与Cd2+-二氢沙蚕毒配合物的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7×10-9 mol/L.  相似文献   

16.
用丹磺酰氯定性鉴定吡咯喹啉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用丹磺酰氯定性鉴定吡咯喹啉醌的薄层色谱法. 甲基营养菌 No.2 培养液经二乙氨基乙基交联葡聚糖凝胶 A-25离子交换剂、 Sep-Pak C18 Cartridge 纯化后,可获得纯度92%以上的吡咯喹啉醌(PQQ)粉末. 在碱性条件下丹磺酰氯(DNS-Cl)可与 PQQ 生成具有特征性的 DNS-N-PQQ 荧光衍生物, 将其点样于聚酰胺薄膜上, 经正庚烷-正丁醇-醋酸(体积比3∶3∶1)系统展开, Rf值为0.73.  相似文献   

17.
1,3-二甲氧基乙酰丙酮(1)与胍在中性条件下以低产率(28%)缩合生成5-甲氧基-2-氨基-6-甲氧甲基-4-甲基嘧啶(3),而不与硫脲缩合。在与S-甲基异硫脲的反应中,1降解为甲氧基丙酮和甲氧基乙酸,从而生成甲氧基丙酮缩-S-甲基异硫脲甲氧基乙酸盐(4)和S-甲基异硫脲甲氧基乙酸盐(5)。由此可见,1对碱非常敏感,而对酸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白花丹素(5-羟基-2-甲基-1,4-萘醌)是中药白花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萘醌类化合物.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6-31+G(d)方法对白花丹素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得到其几何构型参数,进一步计算得到白花丹素的红外振动光谱.对计算得到的振动频率进行归属和解析并与文献值比较,发现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具有高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活力的大鼠肝细胞液体外温孵代谢反应,首次制备了4种丹酚酸A(SAA)的甲基结合代谢物。HPLC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体外温孵代谢产物与大鼠经静脉途径给予SAA后在体内生成的代谢产物一致。以ODS为固定相,甲醇-水混合溶剂体系梯度洗脱,经中压柱层析分离,制得纯度在95%以上的代谢产物单体成分。综合应用ESI-MS、MS2,以及1H NMR,13C NMR,HSQC和HMBC等波谱方法,并与母体化合物SAA进行波谱数据的对比分析,鉴定这4种甲基结合代谢物分别为3-甲氧基丹酚酸A(1)、3’-甲氧基丹酚酸A(2)、3,3″-二甲氧基丹酚酸A(3)和3’,3″-二甲氧基丹酚酸A(4)。  相似文献   

20.
甘蔗条螟性信息素:三组份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甘蔗条螟雌虫性信息素腺体浸泡法, GC和GC-MS, 鉴定出甘蔗条螟性信息素结构为(Z)-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13-十八碳烯醇乙酸酯和(Z)-13-十八碳烯醇按4:4:2混合, 对甘蔗条螟雄蛾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