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表明,经1000℃(或1100℃)氧化1小时后,Fe-15Cr合金的氧化膜表层为均匀的铁-铬氧化物;Fe-15Cr-0.30Ce合金的氧化膜表层则密布富铬氧化物。此二合金继续氧化时,氧化膜表层都逐渐成为均匀的富铬氧化物,成份与Cr_2O_3接近。在1200℃氧化的Fe-30Cr和Fe-30Cr-0.2Ce合金表面,富铬氧化膜形成迅速,0.1小时后,膜表面的成份已与Cr_2O_3相近。长时间氧化后,两种无铈合金的富铬氧化膜减少,富铁氧化物增多,但铁离子在富铬氧化物中的固溶浓度低于1wt%。在两种含铈合金的氧化膜中,铈离子在表层的浓度比表层以下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研究了Sn-Pb合金镀层的表面氧化物膜状态并用润湿称量法测定了可焊性。结果表明,Sn-Pb合金镀层表面生成的氧化物膜主要由四价锡的氧化物(SnO_2·XH_2O和SnO_2)组成,铅的氧化物只占很少部分。这说明Sn-Pb合金镀层中锡组分较铅容易氧化。 Sn-Pb合金镀层经155℃加热16小时后,表面氧化物膜的厚度增长很大,同时可焊性明显下降。当Sn-Pb合金镀层经过热熔后,表面变得致密光亮;经155℃加热16小时后生成氧化物膜的厚度较未经热熔的在相同条件下要薄。同时可焊性也较未热熔的好。这说明Sn-Pb合金表面生成氧化物膜的厚度是影响可焊性的重要因素,热熔使Sn-Pb镀层均匀的再结晶改变了镀层结构,使之成为致密的细晶结构,增加了镀层表面的抗氧化能力。故经热熔处理的Sn-Pb合金镀层具有较长的贮存期仍能保持良好的可焊性。  相似文献   

3.
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52在900℃恒温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52在900 ℃和100 h下的氧化行为, 并与ЧC104-Bи合金进行了比较, 为K52合金的设计提供了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 两种合金在900 ℃和100 h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 属于完全抗氧化级.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元素面分布和能谱分析等实验表明, K52合金和ЧC104-Bи合金的氧化膜相似, 可分为三层: 外层以TiO2层为主, 性质疏松, 空隙较多, 没有形成连续氧化层; 中间层为连续、致密、平直的氧化物, 形成保护性氧化层, 以Cr2O3为主, 并含有少量尖晶石NiCr2O4及TiO2; 内层以Al2O3为主, 含有少量TiO2氧化物. K52合金的恒温抗氧化性能优于ЧC104-Bи合金.  相似文献   

4.
NiAl-30.75Cr-3Mo-0.25Ho的高温氧化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NiAl-30.75Cr-3Mo-0.25Ho合金在1300~1500K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NiAl-30.75Cr-3Mo-0.25Ho合金的抗氧化性优于NiAl-31Cr-3Mo合金,与NiAl微晶涂层相当。氧化后,合金的表面生成了连续、致密的α-Al2O3防护层。在合金表面的胞界处有少量的富稀土氧化物相析出。合金抗氧化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稀土元素Ho的加入,减短了θ-Al2O3向α—Al2O3的转变时间范围;在高温氧化过程中,表面氧化膜Al2O3中晶粒度减小和形成了裂纹,延缓了氧化膜的剥落时间。由于稀土元素效应与能生成挥发物的Cr,Mo合金化元素的添加导致了合金的氧化增重小于纯NiAl合金氧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iAl-30.75Cr-3Mo-0.25Ho合金在1300~1500K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NiAl-30.75Cr-3Mo-0.25Ho合金的抗氧化性优于NiAl-31Cr-3Mo合金,与NiAl微晶涂层相当。氧化后,合金的表面生成了连续、致密的Al2O3防护层。在合金表面的胞界处有少量的富稀土氧化物相析出。合金抗氧化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稀土元素Ho的加入,减短了θ-Al2O3向α-Al2O3的转变时间范围;在高温氧化过程中,表面氧化膜Al2O3中晶粒度减小和形成了裂纹,延缓了氧化膜的剥落时间。由于稀土元素效应与能生成挥发性物的Co,Mo合金化元素的添加导致了合金的氧化增重小于纯NiAl合金氧化。  相似文献   

6.
高频脉冲沉积微晶Ni-20Cr-Y2O3ODS合金涂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频电脉冲沉积技术在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上沉积了含弥散Y2O3氧化物的纳米级MGH754 ODS合金微晶涂层, 涂层与基体具有冶金结合. 在1 000℃静态空气中100 h恒温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微晶化和添加弥散氧化物促进了涂层中的铬选择氧化形成Cr2O3, 并提高了表面氧化膜的黏附性, 改善了不锈钢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频电脉冲沉积技术在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上沉积了含弥散Y2O3氧化物的纳米级MGH754 ODS合金微晶涂层, 涂层与基体具有冶金结合. 在1 000℃静态空气中100 h恒温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微晶化和添加弥散氧化物促进了涂层中的铬选择氧化形成Cr2O3, 并提高了表面氧化膜的黏附性, 改善了不锈钢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李远士  牛焱  吴维 《物理化学学报》2000,16(10):920-925
为探讨晶粒尺寸变化对多相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Fe-50Cu过饱和固溶体纳米涂层,并利用热重实验对比研究了该涂层与同成分的铸态合金在80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中形成了包括铁和铜的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在内的复杂外氧化膜,同时发生了铁的内氧化。涂层中发生了铁的单一外氧化,但涂层退化后,合金基体中仍出现铁的内氧化。这种氧化模式的转变机制在于涂层尺寸的纳米化显著扩展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XPS和AES研究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体系电镀Sn-Co合金镀层(Sn 44原子%,CO56原子%)在空气中自然形成的表面氧化膜的组成和厚度.根据研究结果,认为表面氧化膜可能是Co(OH)_2和SnO_2·xH_2O形成的水合复合氧化物.表面氧化膜厚度,根据实验数据近似计算,约为4.7~10A,表明氧化膜只有几个原子层厚度.另外.清除氧化膜后合金表层Sn/Co相对原子浓度比(~31/68)低于体相Sn/Co原子浓度比(~44/56).说明氩离子溅射后台金表层是Co富集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天平与声发射同步测试技术研究了Co-30Cr-6Al合金中离子注入2×10~(17)Y~+/cm~2对合金氧化速率及氧化膜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氧化时,钇能降低合金的氧化速率,1100℃氧化时,由于未注钇合金形成了Al_2O_3内层膜,其氧化速率反而降低。两种氧化条件下钇都显著地改善了氧化膜的抗剥落性。尽管如此,1100℃/10h氧化后注钇合金的氧化膜于冷却过程中较未注钇合金氧化膜易于发生破裂。1100℃更长时间氧化,注钇和未注钇两种合金的氧化膜于恒温过程中即发生破裂。  相似文献   

11.
利用PDSC、TG和DSC -FTIR联用技术和加热裂解原位池红外技术研究了两种燃速催化剂对PDADN -RDX - CMDB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进剂的热行为有很大改变:分解温度降低、分解热增大、分解放热速率提高,主要组分的标志性官能团提前消失,主要气体产物提前出现,具有负生成热的气体放出量明显增加.初步阐...  相似文献   

12.
介绍采用UV - 2000型分光光度计测定轴承钢中磷含量的方法,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干扰元素的消除、异常现象的处理等进行了研究.对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当磷含量为0.0113%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1 8%,k=2.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铸铝合金中的铜含量,并研究了酸度、干扰元素、干扰抑制剂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的反复验证,确定了测定铸铝合金中铜元素含量的最佳工作条件,并在最佳工作条件下测定标准试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为99.2%~102.2%,从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测定铜含量的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检测工业废渣中痕量元素砷、铅、铬、钡、银的方法。采用悬浮进样,硝酸-硫酸混合酸溶解样品。10g/L Mg(NO3)2作基体改进剂,提高了砷的灰化温度,加入10g/L CaCO3防止钡在石墨炉中形成不易挥发的碳化钡,增加了钡的灵敏度。回收率为98%~11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2%~4.46%。As的线性范围2~80μg/L,Pb的线性范围1~60μg/L,Cr的线性范围0.5~20μg/L,Ba的线性范围5~150μg/L,Ag的线性范围1~100μg/L。  相似文献   

15.
某产品的主体零件由弹体和铜带组成,弹体和铜带的传统结合方法是将紫铜或铜合金制成环状铜带,并镶嵌入弹体上的铜带槽内,这种生产方法的弹体与铜带之间是一种机械连接,其缺点为在挤压的过程中薄壁弹弹体易产生变形,有时还出现铜带松动现象,影响和制约该零件作用效果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铜带以TIG电弧焊,采用堆焊的方法将铜合金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赛克洛托成分进行分析。绘制TNT标准曲线,首先测定赛克洛托中TNT的含量,然后用100%减去TNT的含量即可求得RDX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与传统萃取法测定结果相吻合,可以取代萃取法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铝合金中杂质元素硅、锰、铬的含量.以盐酸溶液(1+1)和过氧化氢溶解样品,选择各元素灵敏度较强、光谱干扰较小的波长作为分析线.3种杂质元素的发射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在20.00 mg/L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6~0.015 m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0%~2...  相似文献   

18.
马增敏 《化学分析计量》2011,20(Z1):123-124
采用强碱分离铁、钒等干扰金属元素,在pH 5.5左右,铝与铬天青S形成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在波长545 nm进行光度分析,用标准加入法定量,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硅铁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7.4% ~ 101.3%,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 ~1.5%.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容量法测定不锈钢中的镍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样品经过处理排除干扰元素,用容量法直接滴定,对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量值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用容量法测定不锈钢中镍含量为10.14%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5%,该法满足化学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用T - Jump/FTIR在线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GAP/HMX混合体系在模拟燃烧条件下快速加热高温高压的热裂解.结果表明,与GAP和HMX的单组分比较,GAP/HMX混合体系主要气体产物HCN的浓度明显提高,温度对主要气体产物浓度比HCN/NH3和N2O/HCN的影响与对单组分趋势一致,即随温度的提高HCN/N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