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课堂只着眼于对“化学方程式”的宏观、微观和质量意义的语义记忆,无法达到深度教学。本节课通过厘清学生的认知逻辑,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利用数据图像让学生发现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存在正比例关系,帮助学生归纳化学变化涉及的信息的同时逐步深入到微观层次,挖掘变化前后宏观质量关系的实质,最终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并自主建立其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中醇类及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醇类知识对于促进学生以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为核心的有机化学认识素养发展的功能和价值,从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角度设计并实施了凸显"结构分析-性质预测"的探究活动为主的醇类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学生的访谈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并进行了基于学生不同认识基础的"醇类"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探研先期所学习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反应类型等知识对于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友楼  张旭东 《化学教育》2013,34(12):50-52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顺序,认识化学变化发生的过程,从宏观、微观、符号多角度促进学生建构物质化学变化观。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化学反应速率”已有教学研究和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本体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模型建构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策略,构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模型及不同教学阶段的层级发展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化学反应速率”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在理论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运用设计性研究和对比性教学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总结出本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宋玥  王磊 《化学教育》2016,37(15):23-32
基于认识方式有关理论及高中生化学平衡认识模型,分析高中生在化学平衡从必修到选修的认识发展情况,进行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并对比传统以知识获得为主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实际认识测查数据说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型教学优于传统教学。建议教师充分挖掘化学平衡常数的认识功能与价值,围绕化学平衡常数开展课堂教学,建立和发展学生对化学平衡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胡久华  张丽  袁红  曹欢 《化学教育》2016,37(13):28-34
在烃、卤代烃单元复习教学之前,探查了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方式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将复习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定位为"建立基于化学键的有机物认识方式,促进学生有机物认识方式的发展"。基于复习教学目标,设计了认识性任务、问题、活动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设计2种任务类型实现同课异构。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效果,探讨促进学生有机物认识方式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磊  支瑶  徐敏 《化学教育》2010,31(1):3-7,28
以学生在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认识发展障碍点为切入点,分析了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在发展学生对溶液组成的认识和形成定量认识方式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并与"以具体知识剖解为本"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毛立新 《大学化学》2005,20(5):56-59
众所周知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所依据的概念,是经过了许多世纪的努力才得到的。由公元前500年认为万物皆由“水、空气、火、土”四元素生成的四物质元素学说一直到18世纪末都被认为是正确的。被称之为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波义耳(R.Boyle)于1661年给元素下了一个定义,并且通过实验证明四元素不能称为元素或要素,他把元素定义为:“元素不能用任何其他物体造成,也不能彼此相互造成。元素是直接合成所谓完全混合物的成分,也是完全混合物最终分解成的要素。”[1]虽然波义耳在著述中对于化学元素的讨论作了相当长的论证,但是在他那个时代没有达到像…  相似文献   

9.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绪言课的教学质量对后续整个模块的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化学反应原理"绪言课的目标应该包括提高学生学习本模块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概览本模块的主要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角度和思路。论文基于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的整体分析,构建了化学反应的认识模型,设计并实施了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反应认识模型的绪言课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系统梳理了电离、离子反应专题的已有研究,分析了电离、离子反应内容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进而确立了化学1模块电离、离子反应专题的教学论问题并进行了阐述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化学1模块电离、离子反应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AlCl3与NaOH反应的半定量实验,从量的角度观察Al(OH)3与碱反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推导出Al(OH)3为一元酸和产物NaAlO2的化学式,从而掌握了反应原理,并轻松突破了Al(OH)3两性的学习难点。本文设计的实验及教学过程,能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同时将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让学生切实体验化学研究方法及化学科学研究中的最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教学有很高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杨帆  张凤桂 《化学教育》2013,34(10):16-19
对已有的认识方式4要素的关系进行了修正,在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和已有认识方式的基础上,阐述了“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对学生认识方式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如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来实现这种影响,促进学生认识方式的发展,并给出了教学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13.
秦林  胡久华  支梅  徐敏  尚荣荣 《化学教育》2021,42(23):62-69
分析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必修课程主题4的必做实验和教材中相应搭建活动的教学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构建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认识模型。深入分析了教材中6个球棍模型搭建活动的教学功能,梳理了有机化合物结构认识方式发展和认识模型的建构过程,并进行了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分析了教学效果,提炼了促进有机化合物结构认识方式发展的模型搭建活动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水溶液”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主题,改进和优化水溶液复习教学至关重要。通过对高三学生水溶液复习前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已有水溶液复习教学研究和复习教学指导文件、梳理学生关于水溶液认识发展的已有研究,综合确定了高三水溶液复习教学中学生的具体认识发展点,基于此设计了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高三水溶液的单元整体复习教学,并且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点的复习教学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15.
支瑶  王磊  张绪姝 《化学教育》2010,31(6):29-34
在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变化及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限度的认识发展,阐述了化学平衡常数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立足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挖掘蕴含在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一技能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中的观念和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多重表征的联系和大胆突破传统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感受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感悟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和本质,学习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规律的同时,促进学生"物质的变化观"和"化学的价值观"等基本学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黄素雯  戴光宏 《化学教育》2018,39(11):15-22
根据胡久华著的《化学课程与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中提及的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5点教学策略展开实证研究,以多个课堂教学案例进行阐述,强调发展学生认识素养的重要性,教学必须关注认识方式的建构。介绍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施的调整措施,进行有目的、有策略的学生认识素养的培养,从而建立学生终身受益的基本化学观念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陈益  孙夕礼 《化学教育》2018,39(1):27-32
阐释了学科教学认识和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教学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和“原电池”的内容特点,从有关“原电池”的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理解的知识、教学策略及表征的知识等4个方面,论述了“原电池”主题的学科教学认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徐敏 《化学教育》2012,33(12):24-28
以高中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的构成为指导,基于对不同版本教材为学生认识有机物性质所搭建的先行组织者的内容与功能的分析,基于对北京市丰台区学生情况的分析,阐述了为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建构认识域及认识角度和思路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锋 《化学教育》2012,33(6):30-32
从理性视角、探究视角、STS视角和创新视角深入挖掘化学教学内容的教育教学功能,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