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探讨教科书中“从海带中提取碘”实验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玻璃棒引燃”的前提下,采用蒸发皿灰化、选用质量分数为10%的H2O2、滴加10滴稀硫酸,现象最明显,实验时间大大缩减.另外,探讨得出教材中“煮沸2~3 min”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关键步骤,宜改为“加热2~3 min,至沸腾即停止”.这有利于直观地建构碘元素存在于海带中的事实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实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蒋邦龙  陈宇  李远蓉  王强 《化学教育》2021,42(13):79-84
经典氯化钡法是中学化学对变质过氧化钠检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是中学化学考试的常见考点,但实验证明氯化钡法存在明显的干扰现象。借助对比实验阐释干扰机理,提出改进的检验方法,不仅能帮助中学教师加深对变质过氧化钠检验方法原理的认识,从而避免对方法适用性的理解误区,也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和相关试题编制的科学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朱玉林 《化学教育》2023,(23):27-32
以“探秘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为项目主题,在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取”复习课中开展项目式教学。在建构温室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学生遵循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综合应用气体性质和制备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自主设计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以满足项目实际需求。项目还采用了基于热成像检验温室气体的创新实验设计,缩短了实验时长,提高了科学性。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了实验探究与实践素养,培养了建模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乔金锁 《化学教育》2006,27(10):53-53
笔者学习了《化学教育》中有关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展开创新实验的文章,受益匪浅。利用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设计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得到大家的共识,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但是,我们在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不能一味追求新、奇,应注意当学生的思维进入误区时应给以点拨、纠正,不能置之不管,更不能连自己也不清楚。通过设计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不仅要注意实验的科学性、操作的示范性,还应注意图示的规范性,不能发生差错。  相似文献   

5.
葛树丰 《大学化学》2000,15(6):58-58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 ,焦家俊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实验》(2 0 0 0年 2月第一版 ) ,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面向 2 1世纪应用化学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编写的一本有机化学实验教材。该书在编写过程中 ,试图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强调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努力突出“新概念” ,即以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 ,从学习实验通法入手 ,着力将基本理论学习、综合能力训练及创新精神培养融为一体。  全书分为以下 3部分 :  第一部分为反应与制备 ,包括卤化反应、磺化反应、硝化反应、付 …  相似文献   

6.
陈益 《化学教育》2009,30(2):37-39
科学探究必须融入方法要素。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指导和训练,是引领科学探究走向高水平的必由之路。结合“控制变量法”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对新课程高考“控制变量法“实验的考查作了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增加了设计性实验项目,以促进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的合理选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改革凸显了设计性实验在仪器分析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凸显出此课程教学计划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及教学手段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8.
周改英 《化学教育》2010,31(5):72-73
从反应机理的角度探讨了“无β-氢的卤代烃”能发生消除反应并给出反应实证,提出了教学与资料编写要注重科学性,要关心和预见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学习有机衔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用荧光相图法分别研究了脲和盐酸胍诱导的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叠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脲作为变性剂时,无论变性体系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叠过程均只出现一个部分折叠中间体,符合“三态模型”;当盐酸胍作为变性剂时,若变性体系中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叠过程符合“三态模型”,而若变性体系中不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叠过程会出现两个部分折叠中间态,此过程符合“四态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创新化学实验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生 《化学教育》2005,26(4):51-52
创新实验法中的“加一加”就是将2个或2个以上独立的实验或操作,加和成一个实验或一个操作而创新实验的方法。它不是机械地叠加,而是实验的有机合并。通过加一加的创新使实验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便可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时,经加一加创新的实验,其效果更具对比性、实验操作更趋“绿色化”,是实验创新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茜素红S荧光熄灭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引言测定蛋白质的浓度是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科学领域的基本要求。在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众多方法中,较常用的有h吁法,BCA法,Bradfni法,但这几种方法的缺点是灵敏度不高,它们的检测限大约在l-5ngL范围内。首素红S是一种天然阴离子染料,它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已有报道,该法测定浓度范围宽。但用其荧光性质测蛋白质还未见报道,本文用其荧光熄灭法测蛋白质。其灵敏度比传统方法要高。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结果令人满意。2实验部分2.五仪器与试剂1ilL54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SPM10A型数字式酸度计(浙江萧山仪器…  相似文献   

12.
非匀相二步间接电解合成苯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褚道葆  林昌健 《电化学》1998,4(1):54-59
用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法和电解制备研究了Mn^2+/Mn^3+媒质非匀相二不间接电氧化甲苯合成甲醛过程,提出克服电流效率下降的电解液和化学反应液“双循环法”可保持电流效率在88%以上。  相似文献   

13.
大、中学之间化学用语衔接的若干科学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锦泉 《化学教育》2000,21(Z1):34-36
针对大一化学用语跟中学的几个具体衔接点,诸如反应式中“↑”和“↓”的意义及标法、有关氟水隶属不同酸碱范畴的反应式区别、热化学方程式不同写法的确切涵义等等,就其现存的缺陷及科学性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辨析,同时提出了科学的强化处理和统一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继能 《化学教育》2015,36(7):65-67
利用2个注射器对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装置改进后,看起来很普通,但它的作用绝不平凡:具有巧、轻、便、安全、简易、实用等特点,不仅能快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还可以做:如气体制取、萃取、分液等多个实验——一(“仪”)器多用.真正体现了实验仪器的多功能化,“用时短、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演示实验原则,符合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求,提高了化学演示实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课堂引入时的“猎奇”现象就是一种表现。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课堂引入时的简单性、科学性、实用性、有效联系和实验优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袁传军 《化学教育》2020,41(21):55-58
在碘熏法显现潜在手印的基础上,针对大多数纸制品自身含有直链淀粉的特点,基于碘与淀粉的显色作用,创新地提出了利用加湿法固定显出手印的实验思路,并开展了相关的实验探究。用饱和碘水确定生活中常见纸制品的含淀粉情况,利用碘熏法显现这些纸制品表面的潜在手印,最后通过喷雾加湿和超声波雾化加湿使显出手印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7.
汪峰  徐文华 《化学教育》2006,27(4):25-27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老师座谈两方面初步探究初三学生“提出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并从影响学生“提出问题”认知因素、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改变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现状,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一化学用语跟中学的几个具体衔接点,诸如反应式中“↑”和“↓”的意义及标法、有关氨水隶属不同酸 反应式区别、热化学方程式不同写法的确切涵义等等,就其现丰的缺陷及科学性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辨析,同时提出了科学的强化处理和统一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软法亦为法,不具有约束力是国际软法的应然特性,却非为全然否定软法存在意义的正当理由。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逆全球化”或全球化规则重塑插曲之际,全球性条约等硬法创制困难重重,诸如难民领域,从《纽约宣言》至《全球契约》的发展等国际软法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证案例,彰显着其实然效果和能力。国家自由意志等因素致使软法之力凸显不确定性和可塑性,“零”约束力不等同于实然上软法不具有力量,“赋予”更是起到加成效果,而且作为软法主要标签的约束力特性,恰常成为国际关系行为体青睐软法的根源。时代环境影响着甚至是为国际软法的演进发展提供机遇,同时软法也在参与塑造着社会、法治等抽象“环境”,国际软法自身及其对硬法形成和成熟的奠基和助力,蕴含着对多边主义秩序的表达和坚持,这也正是国际软法之影响力和感召力的现实外显。  相似文献   

20.
黄源  牟世芬  侯小平  刘克纳 《色谱》1999,17(3):287-289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用于测定极弱酸根阴离子的电导检测方法──不完全抑制电导法。从原理上分别与抑制电导法和非抑制电导法进行了比较。对亚砷酸硼酸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完全抑制电导法的检测限低于非抑制电导法。与抑制电导法相比,检测灵敏度有较大提高,对于250mg/L的硼酸,峰面积和峰高信号分别增大了1002倍和26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