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万长江 《化学教育》2010,31(11):44-46
针对目前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工作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中学合作学校指导实习的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意义以及扮演这一角色的某些具体做法,从内因和外因剖析了师范院校和合作学校如何进一步搞好教育实习工作并简介了国外进行教育实习活动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受到专业调整和国企改革等的影响,愿意且有能力成建制地接受整个专业的学生驻厂开展为期一个月左右毕业实习的企业极少,使得毕业实习成为诸多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近年来以"同期、分散"的形式探索开展本科毕业实习为例,从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导师聘任、实习管理以及实习效果评价等角度,简要介绍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在毕业实习的教学组织和开展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心得。  相似文献   

3.
蒋莉  魏尚娥  吴奕 《大学化学》2020,35(6):82-87
为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合格人才,近年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对本科生实习实训与实践活动进行了融合与探索,形成了几大类别:科研院所实习实训实践类、企业公司实习实训类、志愿服务实践类、国情调研实践类、海外创新实训类。在探索中始终坚持协同与创新两大理念,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课程体系等,统筹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训与实践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4.
王存宽  胡建勇 《化学教育》2006,27(10):41-42,60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教育实习对教师的职业养成与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实习伴随教师教育改革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发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针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3+1”培养模式,建构了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并分析了这一模式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工程认证要求以及学校对毕业生要求达到的毕业目标,提出了高分子专业毕业实习适合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让毕业实习融入到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中,并使实习成为提前毕业设计和论文、就业、自谋出路的一部分,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在巩固和深化他们自身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动手创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并使其综合工程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外国语学校"大晶体制作"活动为例,调查学生开展家庭实验的现状,分析学生未能参加活动的原因,评估晶体制作活动对环境的友好性,并从基本概念、实验技能和情感态度3个维度,调查家庭实验活动对学生的作用强弱,论证了调查的可信性。提出了以环保为前提,以学生知、情、意、行的提升为目标,系统地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实验活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工程教育认证理论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毕业实习环节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归纳分析及梳理,而后结合工程认证提出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应该达到的指标点。分析了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依据工程认证指标点,提出了双导师制、考核制度及内容,在毕业实习基地建设中采用"四一建设"和"三个依托"研究方案。通过实践最终发现,此研究方法可以用于毕业实习的教学环节,且毕业实习成绩明显提高,达成度达到了0.84。  相似文献   

8.
吴茂江 《化学教育》2015,36(4):32-36
传统的大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只是定义在一个短时段的集中实习培训上,活动与实践面狭窄,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型中学教师的培养。在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专业教育见习常态化、岗前培训规范化、基地活动系统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实践总结长效化的教育实践基地协同运行模式,通过协同运行实践操作,使基地双方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指导能力不断提高,使实习学生的从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是本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校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多媒体仿真实习,从单元训练入手,逐步过渡到大型聚合反应装置,将原来的单一到工厂生产实习的模式改革为数字化仿真实习和工厂实际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模式,积极联系多家生产实习企业,多方位多角度拓宽实习渠道,并严格考试制度,严把考核关。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我校生产实习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沈明雾  刘宝 《化学教育》2023,44(6):95-102
为解决化学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聚焦化学教育硕士毕业时“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毕业后5年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实习表现、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研究工作”等4个维度出发,开发出包含14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指标的实习评价量表,并建立起与“实习准备阶段、实习实施阶段、实习总结阶段”相对应的“监控—调节—改进”环节以保障实习质量,最终形成了“四维三阶”的闭环式教育实习评价体系,规范了化学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方式,提高了教育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际的感受并借鉴同事的体会,对指导学生下厂进行毕业实习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做好化工工艺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继理论课程学习之后的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各学校尤为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现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借助学校和企业两个主阵地,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形式促使专任教师和企事业技术专家两支队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改革,以克服产与教的脱节、校与企的分离等导致应用型人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不足,目前,该改革在池州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经实施,并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赵永胜  朱莉 《化学教育》2014,35(9):62-66
对江苏省徐州市的400名化学教师和1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探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影响探究活动开展的因素,其中包括化学探究活动开展的形式、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学资源、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效果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化学教育实习的质量,根据我校化学教育实习实际情况,探索出线上线下化学教育实习模式。线上和线下化学教育实习有机结合,在强化实习生教学基本功锻炼的同时,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规范化,以及改进实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化学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化学教育实习实现进一步规范化、稳定化,并可为其他专业教育实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分析了生产实习教学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生产实习课程进行改革,提出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协同进行的新生产实习模式,重点建设校内生产实习内容体系,切实解决校外实习内容更新慢,缺乏前沿成型技术这一问题。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结合了制度保障体系、教师队伍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进行了深入实践,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热情提高明显,各项创新创业大赛、考研和就业情况表明,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改革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魏倩  陈凯  王路路 《化学教育》2011,32(7):77-80
2010年美国国家化学周以“荧幕背后的化学”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挑选了部分活动案例进行介绍和评析,并针对活动的各个方面,联系我国实际教育状况进行了讨论与设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扎根理论,从顶岗实习的视角,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化学专业师范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及阶段性特征获得以下理性认识:(1)顶岗实习过程中化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发展的路径主要有:理论与实践的冲突与融合,个人经验的积累与建构,他人经验的参考与借鉴,活动参与的反思与提升,团队智慧的碰撞与交流,实习环境的熏陶与促动。(2)顶岗实习过程中化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顶岗实习前期,化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个体性、理想性、冲突性、借鉴性特征;顶岗实习后期,化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则具有较为明显的针对性、融合性、迁移性和验证性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关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成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开展"我与化学"活动过程的思考,阐明开展"我与化学"活动的选题的策略以及开展"活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莉莉 《化学教育》2008,29(7):46-47,51
农村地区由于地域和交通问题,给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带来许多困难,信息技术催生的网络远程教研方式解决了地域和交通问题。如何有效开展网络远程教研活动,结合传统教研活动的特点,对网络远程教研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入厂实习是化工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入厂前的校内、厂内2级安全教育。为期1周的校内安全教育通过紧密结合工艺教学,依托网络教育平台、安全手册以及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面向学生讲授生产和生活安全知识,将安全教育有效融入化工工艺学习环节。校内教育侧重安全基础知识,厂内教育侧重现场应急知识。校内教育将安全知识和工艺教学交叉进行,有利于安全知识学习的深入;社交化的网络教育平台有利于师生学习交流,拓展安全知识;覆盖面广泛的安全手册有利于学生在现场随时查阅安全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将安全教育融入化工专业实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