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了多种Rh:BaTiO3和Ce:BaTiO3晶体样品的受激背向光折变散射自抽运相位共轭特性和响应时间特性.结果表明,入射光与晶体a面或b面法线的夹角较大时,自抽运相位共轭光有更高的反射率、更快响应时间.利用前向二波耦合特性和相向二波耦合特性对实验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实验结果表明,多数Ce:BaTiO3晶体比Rh:BaTiO3晶体的共轭光反射率高. 关键词: 钛酸钡晶体 二波耦合 自抽运相位共轭 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KNSBN晶体猫式互抽运相位共轭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KNSBN∶Ce晶体中,利用二波耦合作用,在单一光束无法获得相位共轭光的条件下,实现了“猫”式互抽运相位共轭光输出,获得较高的共轭光反射率.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的二波耦合作用可以使晶体的自抽运相位共轭光的阈值光强降低、入射光的入射角范围增大、响应时间缩短 关键词: 钾钠铌酸锶钡晶体 互抽运相位共轭 二波耦合 自抽运相位共轭 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3.
许心光  邵耀鹏等 《物理学报》2002,51(10):2266-2269
在KNSBN:Ce晶体中,利用二波耦合作用,在单一光束无法获得相位共轭光的条件下,实现了“猫”式互抽运相位共轭光输出,获得较高的共轭光发射率,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的二波耦合作用可以使晶体的自抽运相位共轭光的阈值光强降低。入射光的入射角范围增大,响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
刘彩霞  陈再来 《光子学报》1995,24(3):207-211
本文报道了Ce:Cu:BSO晶体的生长。测试了晶体相位共轭反射率和响应时间。利用Ce:Cu:BSO晶体二波耦合相位变化,实现了畸变的波前相位的畸变消除。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波耦合和四波混频实验,研究了Zn:Fe:LN(Fe:0.03wt.%,Zn:5.0mol)晶体的光折变二波耦合衍射效率和长时间照射下透射光强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行为,以及其相位共轭效应,分别测试了其二波耦合衍射效率和其相位共轭反射率,结果表明该晶体的衍射率可达到56%,且其衍射效率随着其信号光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相位共轭反射率随信号光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最高共轭反射率可达到650%。  相似文献   

6.
熊俊  孙寅官  胡岗 《光学学报》2000,20(2):145-150
在由两块光折变BaTiO3晶体(其中一块晶体为全内反射式自抽运相位共轭镜工作方式,起外反射镜作用)构成的半线性自抽运相位共轭器中观察到了相位共轭光的自脉动现象。自脉动的平均频率f与入射光功率I0的关系为f∝I01.43;相位共轭光的平均维持时间ΔT与入射光功率I0近似成反比。观察到光折变BaTiO3晶体中扇形散射光具有动态的空间结构,扇形散射光的这种特性是引起上述半线性自抽运相位共轭器中相位共轭光脉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晓颖  石顺祥 《光学学报》2006,26(9):382-1386
基于两块不同尺寸的Cu∶KNSBN晶体自抽运相位共轭实验,研究了光折变晶体的几何结构及入射角度对自抽运相位共轭特性的影响,得到在入射位置不变化的情况下,随着入射角度的变化相位共轭光输出有最大值,几何结构不同对应的最大值不同。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晶体结构及入射角度在双作用区自抽运相位共轭机理中的作用,指出几何结构、入射角度与自抽运光通道、耦合系数的关系,及在自抽运相位共轭效应中存在一个最佳入射角度,这时相位共轭光输出最大。最后,对理论上的相位共轭反射率公式进行了修正。对自抽运相位共轭实际应用中,选择最佳入射角度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e:KNSBN光折变类光纤在泵浦光和信号光夹角分别为小角度和大角度两种情况下简并四波混频的基本特性.当夹角较大时,在光折变类光纤内部形成了两个四波混频作用区域,获得了比小角度情况提高4倍的大相位共轭反射率.给出了Ce:KNSBN光折变类光纤中,在入射夹角分别为小角度和大角度两种情况下,相位共轭光反射率分别随信号光光强、两束泵浦光光强比变化的实验结果,并用理论公式进行了拟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相符.还研究了Ce:KNSBN光折变类光纤四波混频光栅模式和相位共轭光时间响应特性.光折变类光纤的相位共轭响应时间较快,可为秒量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e∶KNSBN光折变类光纤在泵浦光和信号光夹角分别为小角度和大角度两种情况下简并四波混频的基本特性 .当夹角较大时 ,在光折变类光纤内部形成了两个四波混频作用区域 ,获得了比小角度情况提高 4倍的大相位共轭反射率 .给出了Ce∶KNSBN光折变类光纤中 ,在入射夹角分别为小角度和大角度两种情况下 ,相位共轭光反射率分别随信号光光强、两束泵浦光光强比变化的实验结果 ,并用理论公式进行了拟合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相符 .还研究了Ce∶KNSBN光折变类光纤四波混频光栅模式和相位共轭光时间响应特性 .光折变类光纤的相位共轭响应时间较快 ,可为秒量级 .  相似文献   

10.
Ce:Fe:LiNbO3晶体的全息存储和相位共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铭华  金光海 《光学学报》1993,13(3):29-233
本文用提拉法从熔体中生长了Ce:Fe:LiNbO_3晶体,并采用二波混合和简并四波混合方法研究和测试了晶体的全息衍射效率和相位共轭反射率.以Ce:Fe:LiNbO_3晶体作为存储元件和相位共轭镜,实现了光学实时全息关联存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碱性条件下(pH12.0—12.5)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与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产生的化学发光性质,首次建立了一种测定其含量的新方法,并应用于游泳池水中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的测定,结果满意。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的浓度在8.0×10  相似文献   

12.
殳蕾  陈宇光  陈鸿 《物理学报》2002,51(4):902-907
在平均场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具有DzyaloshinskiiMoriya(缩写为DM)相互作用的二维spinPeierls模型以及DM相互作用对二聚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模型参量的不同,DM相互作用能加强或削弱二聚化位移.另外,发现DM相互作用对二聚化位移的依赖程度参量λ存在一个特殊点λc,当λ=λc时,DM相互作用对二聚化没有影响.随晶格弹性系数的增加,λc将增大,而链间耦合将使λc减小 关键词: 二维spinPeierls模型 DM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钼-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CTMAB体系的分光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理哲 《光谱实验室》2001,18(2):189-191
研究了 1.2 mol· L-1的盐酸溶液中 ,有 CTMAB存在下 ,钼与 DBON- PF的显色反应。钼与 DBON- PF生成红色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540 nm,摩尔吸光系数为 6.2× 10 4 L·mol-1·cm-1。测得络合物的组成比为 Mo( )∶ DBON- PF=1∶ 2。钼量在 0— 2 0 μg/ 2 5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有色络合物稳定 8h以上。该方法用于矿石中微量钼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新显色剂5-(6-硝基苯并噻唑偶氮)-8-氨基喹啉与镍的显色反应。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的弱碱性介质中,试剂与镍形成3∶1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3×10  相似文献   

15.
光波导开关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龙  余金中 《物理》2003,32(3):165-170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光分插复用(OADM)和光交叉互联(OXC)核心器件的光开关作用日益突出。文章从开关单元结构、材料及调制机理三个角度对波导开关进行了划分,阐述了波导开关的基本原理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对面临的一些技术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蔡军 《光谱实验室》2001,18(4):553-555
用ICP-AES法测定了热镀锌合金的AI、Cd、Cu、Fe、Pb、Sn等元素含量,考察了基体及无机酸浓度对被测元素分析线强度的影响,选择了仪器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检出限、精密度及准确度令人满意,能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在一定条件下LiNbO3:Fe晶体中从自散焦到等效“自聚焦”转换的动态行为 ,提出了出现自聚焦的物理机理为双相位共轭的法布里 珀罗干涉腔中的多光束干涉与光折变效应的共同结果 .该效应有希望在光折变自散焦介质中形成亮空间孤子  相似文献   

18.
任红霞  郝跃  许冬岗 《物理学报》2000,49(7):1241-1248
用二维器件仿真软件MEDICI模拟分析了N型槽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热载流 子特性及其对器件性能所造成的损伤,并与相应常规平面器件进行了比较,同时用器件内部 物理量的分布对造成两种结构器件特性不同的原因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槽栅器件对热载流 子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槽栅器件对热载流子损伤的反应较平面器件敏感. 关键词: 槽栅MOSFET 热载流子效应 界面态 特性退化  相似文献   

19.
有机材料的双光子吸收物理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虹  黄振立  汪河洲 《物理》2003,32(1):19-26
近年来,具有大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有机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成为令人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综述了有机材料的双光子吸收过程,物理特性以及其实验测试和研究方法,评述了有机材料的双光子吸收效应的应用,包括上转换散射,光学限幅,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三维光信息存储和光学微加工等。  相似文献   

20.
焦荣珍  程新路  杨向东  朱俊 《物理学报》2002,51(8):1755-1758
在自旋轨道劈裂阵模型(SOSA)下,通过类铜组态3d9nln′l′(n′=4,5,6;l′=s,p,d),理论计算出类镍Dy38+的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得出其在电子温度002—50keV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离化度离子的能级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的主要因素是相应的中间自电离态旁观电子主量子数、旁观电子角动量和电离能,这为实现等离子体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量 关键词: 自旋轨道劈裂阵 双电子复合 自电离系数 辐射衰减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