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12月28日,睢宁县在一农村中学举行了一次初中数学“走乡村——真教研、真学习”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以期末复习课教学为研讨主题,活动前一周提前告知课题,各学校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当日现场抽签,随机确定教师课堂展示.活动充满了较浓厚的“真教研、真学习”教研氛围,特别是活动中的一节“一次函数的复习”课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如何有效地梳理、应用、复  相似文献   

2.
<正>集体备课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研模式与载体,是实现高质量备课的路径之一.传统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主备或老教师的“一言堂”,言完即收场.一是缺乏教材解读过程中的异质交流;二是缺少适切班情、学情的不同教学方案的个性研磨等.如何改变现状? 可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抱团,把个体备课变为差异性共同体备课,让教师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必然;二是把主备说课变为差异性共同体之间的对话,形成互辩互证、互学互鉴的氛围; 三是让教学设计先求同,再求异,  相似文献   

3.
“卡西欧杯”第五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于2006年10月22日至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南农垦及全国油田系统的优秀一线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研究人员、数学教育专家、教材编写人员、编辑共约1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尺度和标准.但在以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与“课标要求”存在较大偏差.网上查阅同类课例发现也有类似的现象.鉴于此,笔者在重复式观课  相似文献   

5.
“说课”是一种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说课”能促使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增强课堂驾驭能力、提升教师竞争意识,还能有效解决教与研脱节的矛盾.所谓说课,一般地说就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  相似文献   

6.
基于课例的主题教研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其基本模式是: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合作研讨,集思广益;广泛征集,实践选优;课堂观察,研制典例;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交流推广,示范辐射;思考与体会.本文介绍一次“打造数学大单元优质复习课”教研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以“如何测算圆的半径”为主题,通过精创探究性问题、深挖探究性问题的教学功能,打造数学大单元优质复习课,落实“提质减负”,实现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3月27日至3月30日,第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在美丽的杭州举行,本次活动分设八个分会场,共有118名参评一等奖的教师进行了展示和交流,吸引了全国初中数学教研员、教师约3200人观摩.上海共有4位青年数学教师参评全国一等奖,他们准备充分,表述流畅,突出特点,问答自如,很好地展示了风采;其中3位教师获得"最优秀展示老师"(全国共16位).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研组经常需要研究的一个老课题。现在把最近一年我们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上的几点做法简介如下,希望听听各校兄弟教研组的意见,使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 狠抓备课,把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二者之间,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时,我们强调了三方面的要求:要求吃  相似文献   

9.
问题探究 激活课堂——一节“函数的运算”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课例是作者在上海格致中学举行的首届六省一市全国重点高中“激活课堂”数学教学研讨会上上的一节研讨课,课题为“函数的运算”.这堂课是我们对“激活课堂”的一次尝试,希望借这次课例评比获得读者们更多的宝贵建议,让我们能对“激活课堂”有更多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笔者拜读了文[1],对于作者提出的“中国式的引入”,印象颇深.10月,笔者参加了南通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直中学首届“精业杯”优课评比活动,参赛的课题正是苏教版必修一中的“2.3.1对数”.在磨课时,笔者尝试了“问题情境引入”以及“中国式的引入”,但总感觉讲得不够自然,讲不出别人的那份精彩.同时,因为这次上课的准备时间只有一天,所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只能就课论课地进行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结束后,反思教学设计,深感高中数学课的导人要“三思而行”.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湖北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于2011年11月8日至11月9日在古城荆州举行.我校高二青年数学教师夏云晶参加了这次在荆州举行的说课比赛活动,从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湖北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说课一等奖的第一名.这个优异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既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从专业刊物(如《中学数学》(下))上关注到不少同行观摩、研习专家教师李庾南老师的课例后,记录李老师课例的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并阐释了对课例的深刻理解,是一种务实的专家课例研究方向,值得肯定.2015年7月,南通市区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古稀之年的李庾南老师亲自为两百多名数学教师培训,培训班上播放了一节她执教的“分式方程”教学视频,笔者会后认真观摩研习该课十多遍,颇有心得体会,本文先整理该课的教学流程,并跟进赏析,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辛春 《数学通讯》2006,(11):1-2
“说课”是一种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说课”能促使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增强课堂驾驭能力、提升教师竞争意识,还能有效解决教与研脱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9月我省高中数学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数学教师正在探索与反思的过程中逐步适应新教材,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新教材的教学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隐隐“阵痛”中,课堂教学的困惑逐渐呼唤我们去思考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为什么不那么编?是不是这样是最简洁的?教师为什么总是“学”教材,“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我们为什么不能跳出教材看教材,自由地出入教材,把握教材的底蕴,与教材踏歌起舞呢?为此,本刊特邀周远方老师为我们有意选择了在“2009年湖北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暨观摩活动”中,获得高一数学组一等奖的湖北省宜昌市一中吴海涛老师执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183;数学4必修》的第一章“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第一课时的课例与评析,以期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对新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介绍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课题定位概率统计的研讨课“哪种方式更合算”,本课围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摇奖活动,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在这些活动中获胜或获奖的可能性,但尚未具有正确的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展开.从备课到磨课到专家点评,收益颇丰.现将课堂实录展示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二、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也许你曾被大幅的彩票广告所吸引,也许你曾经历  相似文献   

16.
写在前面2011年湖北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暨观摩活动于11月10日在荆州落下帷幕,本次评比活动分为现场讲课和说课两种形式,讲课时间为每节课45分钟,说课时间为15~20分钟.我有幸参加了说课形式的评比,并凭借《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一课获得湖北省一等奖.在众多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下,这节课的说课稿经过了多次修改,这一过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打磨  相似文献   

17.
说课,由于其具有利于交流、适于研究、易于操作、便于参与等特点,很快用于教学研究活动及考核评比之中,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形式,它对于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于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教学的研究和反思无疑都是一种可取的有效的途径[1].但是,在说课的实践中,因交流异化而导致说课功能被削弱的情况并不鲜见[2-4],这引起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要充分发挥说课的价值,应该怎样交流?交流有哪些基本方式?在评比考核型说课中如何进行交流?等等.尽管目前探讨说课的文献很多,但对说课中的交流以及交流的方式却缺乏深入的探讨,这对说课活动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1问题提出南京市雨花台区小学数学项目研究——“落实课标精神、关注核心素养、践行结构教学”活动在我校拉开帷幕,本人有幸观察了两位数学教师执教的三年级同课异构的课例《认识几分之一》,聆听了省特级教师戴厚祥老师的《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教学》的讲座,感受颇深,之后引发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把学习压力和内在需求、数学思考和人的天性、情感与态度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小学数学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健全人格,又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地发展?”带着这个思考,本人认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课堂”与“结构化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当前我们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嵊州市级八年级数学“有效教学”主题教研活动的公开课,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学的本质,紧紧围绕“有效教学”的活动主题,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关注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笔者对“矩形(1)”这节概念课进行了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钟启泉教授把说课定性为“中国模式 ,应用研究” .说课 ,源于基层教研室 ,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而提出 ,它不仅可以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说出道理 ,说出根据 ,使隐性因素显性化 ,感性认识理性化 .这个过程 ,需要思考 ,需要探索 ,经过“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揭示教学的本质规律 .因此说课是备课、上课的理性抽象与概括 .说课 ,是高层次的教学活动 ,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形式 .我省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优都设立了说课这一程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