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笔者近期在一次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观摩了四位老师执教"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总体感觉享受了同课异构的精彩纷呈,执教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立意也值得反思回味,本文记录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尝试解读他们的教学立意,与同行研讨.一、"两种"教学设计(一)第一种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和系数的概念,会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相似文献   

2.
陶成龙 《中学数学》2020,(6):96-96,F0003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通过对师生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发现阻碍、制约课堂效率的症结所在,以便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生态,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是本校数学组在以师生对话为观察点的基础上,重点观察、分析、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对话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堂观察活动中所记录的课堂教学片段与各位同行交流如何改善师生课堂对话.笔者认为,有效的师生对话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有利于":一、师生对话必须有利于数学问题的发生案例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2013版)第15章分式第1课时,"分式"概念引入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3.
最近,南通市李庾南实验总校举行首届赛课活动,笔者有幸参加了初中数学赛课活动,执教了"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得到评委老师的好评,本文呈现该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并给出教后反思,与同行交流.一、"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并熟悉一般形式ax2+bx+c=0(a≠0).(2)结合开平方运算,引导学生发现特殊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方法",并进一步探索出"配方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这是一节七年级数学起始教学主题教研活动中的研究课,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概念教学和这次活动的主题,重点放在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关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授课老师对<准确数和近似数>这节概念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节课沿着从学生熟知的实例出发,使学生对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例中的共性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概括归纳出数学概念,并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和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倡导过程教育,以全面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但在以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1节"矩形(第1课时)"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与过程教育存在偏差,也没有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思想.网上查阅同类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中,3.2等差数列概念、性质及应用必须用2课时完成,本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六个方面谈谈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好素材.本章内容首先从学习数学的概念开始,然后学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常用的数列.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堆放物品总数的计算、储蓄、分期付款问题等都要用到数列知识.同时,数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与前面学习的函…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选题的背景 “正多边形与圆”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中的内容.正多边形和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也是最优美的几何图形之一.正多边形是建立在学习了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充的基本的几何知识.本节课是正多边形与圆的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有机会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其间一位"名师"开设"示范课",执教的课题是"圆的复习课(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的复习",该课题也印发在活动安排表上,课前笔者就思考,这节课定位在专题复习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说明教师将与圆有关的性质(如圆的定义、轴对称性质、旋转不变性)都作为前一课时复习安排.带着这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问题背景,为学生们提供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是本人以两圆的“公共弦”为背景的一堂教学实录,意在尝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活动.1展示问题引例(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复习…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这是一节2010年9月27日浙江省"携手农村"教研下乡月活动中的展示课,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这次活动的主题,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关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笔者对<比例线段(1)>这节概念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节课沿着从实例中对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实例中的共性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概括归纳出数学概念,→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和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课例的主题教研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其基本模式是: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合作研讨,集思广益;广泛征集,实践选优;课堂观察,研制典例;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交流推广,示范辐射;思考与体会.本文介绍一次“打造数学大单元优质复习课”教研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以“如何测算圆的半径”为主题,通过精创探究性问题、深挖探究性问题的教学功能,打造数学大单元优质复习课,落实“提质减负”,实现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学生来自徐州一中普通班,层次较好,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基础,引导方向应为主动参与和创造,如此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1.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苏教版)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第1节"函数的概念和图像"中第1课时的内容.函数概念是中学阶段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但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其统摄性就越强,应用范围就越广,学生从中领悟到的数学就越本质,所形成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问题、素材、观念是数学教学研究的前提 .在此基本前提下 ,研究如何具体实施 ,我们通过案例来说明 .案例 1 一个微型实验我们知道 ,传统数学教学特别强调概念的作用 ,而忽视数学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 ,是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是合理的 .但概念的形成 ,规律的掌握 ,能力的发展 ,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探索与交流 .当我们把概念教学演绎到极致的同时 ,概念的基础作用也就走向了它的反面 .正是从这样的现实出发 ,我们设想 :淡化概念 ,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数学 .问题是 :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具体体现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平时的数学作业及考试中,常会产生各种错误.本文通过对学生在解題思维过程中常见的五种病例作一些剖析,并初步探索在教学中如何防止思维错误、提高解题能力的途径. 一、概念混淆的病例例1 已知直线{x=2-t/2 y=-1 t/2(t为参数)与圆:x~2 y~2=4交于B、C两点,求这两个交点到A(2,-1)的距离之积和线段BC的长.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研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收看各地的线上教研活动的直播或视频回放.比如,近期我们观摩学习了某地级市优秀课展评活动,课题是“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来自各县区的上课教师共21人参加了展评活动,笔者在线上观摩学习了全部21人的课堂教学,展评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堂组织与驾驭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有好几位教师的板书设计比较新颖,值得学习.本文摘选3个有代表性的板书案例,进行简要评析,并进一步思考板书设计对提升教学品质的价值,与同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2015年9月,我校与本市的如东掘港中学、如皋薛窑中学在导师团的牵线下,联合举行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对于高一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如何使“教材成为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李善良教授语),怎样务实地教好第一遍.在本次活动中,语数外三科各开设了一节研讨课,笔者有幸承担了开课任务,讲授“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本节课经过备课组成员的精心打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桑树林 《数学通报》2023,(10):24-28+46
<正>1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应该把握数学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领,以活动或情境为支撑,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聚焦数学本质,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然而,笔者在参加教研活动时,  相似文献   

18.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由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刻意创设的,能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自体验、尝试探究,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其参与度不仅取决于学生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而且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能否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形式、空间和时间.本文就下面一案例(主要教学片面设计)说明对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初步探索.案例: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和性质1.提出问题师:前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平面垂直的概念,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上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板书课题)假如有一条直线l和…  相似文献   

19.
王芝平 《数学通报》2013,52(7):33-36,39
1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1.1节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变化率问题、导数的概念及导数的几何意义等.本节内容的教学需要4个课时,这是前2个课时(两节课连排)的教学设计.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基于如下考虑:导数是微积分最基础的核心概  相似文献   

20.
1教学回顾与反思在笔者以往的椭圆第1课时教学中,采用的教学基本流程是:教师用绳子画椭圆→建立椭圆定义→建立椭圆标准方程→例1和练习→小结与布置作业.反思这一过程,感到有如下问题:(1)两种曲线无关感到突兀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教学,根据椭圆的定义先画出图形,然后给出定义,再推导其标准方程.但是学生心目中的"椭圆"应该与圆有一定联系,至少它们外表"相近","椭圆"是一个长圆形,是由圆"压扁"或"伸长"而成.今天学习椭圆教师为什么不提圆呢?这样显得没有人情味,学生心里产生一种不自然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