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中的群重叠法,讨论正多面体分子对称性轨道的一般造法和变换系数S的计算方法。以正二十面体分子为例,构造了三角组分系的对称性轨道,并把S—系数计算结果列于附表。  相似文献   

2.
在分子轨道教学中常遇到简并分子轨道如何确定的问题.因为非简并轨道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再加上归一化条件,恰好足以把全部组合系数确定下来(除了相因子可以任选而外);但是对于简并能级,独立方程数小于组合系数的个数,不足以把全部系数完全确定下来.那末简并轨道是怎样求得的?在不同的书上给出的简并轨道形式也不尽相同,这有没有实质性差异?怎样理解?也有的书上对两个简并分子轨道给出完全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利用定域分子轨道重心确定分子轨道的对称性。确定了线型的、非线型的、环状的分子定域分子轨道对称性。结果表明非线型分子和其中双中心键具有相同对称性,但含孤对或三中心键的分子则存在一些差别。还讨论了定域分子轨道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聂丽  张强 《大学化学》1997,12(2):53-54
根据群论,阐述了对称性匹配的原子轨道不仅可以组成成键分子轨道,同样可组成反键分子轨道,否定了反键分子轨道是由对称性不匹配原子轨道组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是化学理论中的一个重大成就。这个原理说明了分子轨道的对称性质对化学反应进行难易程度及产物构型的决定作用,使人们对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认识深入到了物质微观结构的一个新层次。对于这个原理,已有专论作过广泛的论述。这里只对其基本思想作一简单介绍。概述从理论观点研究化学键合现象的主要方法有价键法,分子轨道法和配位场法。在这些方法中,分子轨道法已被证明最能适合化学工作者、特别是有机化学工作者需要。但是,多年来,这个方法只被用来研究  相似文献   

6.
郭纯孝  魏诠 《催化学报》1987,8(3):303-309
用EHMO法研究了CO在Cu(100)面上的化学吸附行为。选用Cu_5,Cu_9和Cu_(13)三种原子簇模型来模拟Cu(100)表面。得到四重轴空位吸附CO的结合能为33-36Kcal/mol,吸附高度为2.50au;顶位吸附的结合能为25-27Kcal/mol,吸附高度为3.6au。提出了一个CO在Cu(100)面上的吸附机理:四重轴空位吸附为spz→2π~*部分反馈机理;顶位吸附为5σ→dz~2给金属电子机理。并讨论了CO之间相互作用对结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图示分子轨道时,节面性质是其重要特征,无论是LCAO·MO或FEMO,它们的节面分布规律是相似的。这是因为,从物理意义来说稳定态可用驻波类比,而“节”正是驻波的特征。从数学意义来说,同一能量算符的不同本征函数是正交的,而节面的出现正是这一正交性的必然结果。所以波函数的节面性质反映了  相似文献   

8.
刘韩星 《化学学报》1995,53(6):543-549
本文给出了描述环芳类化合物分子轨道通过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型, 进一步采用离散变分X~α自洽场方法研究它们的电子结构, 并计算三类环芳有机分子轨道的通过空间相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环芳类有机分子的通过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随分子中苯环, 乙炔、乙烯间距离的增大而衰减, 本文的结果与定性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姚崇福 《大学化学》1995,10(4):50-55
考虑到重叠轨道间交角的影响,可将Heilbronner定性HMO理论成功地推广到AB_n体系。得出了分子轨道中轨道间重叠和节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原子轨道间的成键作用,以成键和反键二极分化最大为原则。有8n个价电子的AB_n呈高对称性构型;8n+2个价电子的AB_n则呈低对称性构型。  相似文献   

10.
对前人利用分子对称性简化分子积分计算之原理给予了严格的数学证明,并将利用分子局部对称性简化分子积分计算的方法在MQAB 80abinitio程序中实现.实算算例表明,最多可节省计算的CPU时间50%以上。该方法具有简便、有效之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Using the method of intracellular injection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the arborizations of several neurone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in the segmental ganglia of the leech Whitmania pigra are investigated. Comparison is made in each kind of neurones in order to verify their typical patter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phology of the axonal arbors of identified neurones has an accurate similarity within and among the individuals of the leech, and the axonal arborizations of the bilaterally identified neurones in the same ganglion have a stable symmetry. The possibl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and its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symmetrical nervous syste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正规苯型烃的命名及对称性分类贾金萍王爱坤(河北科技大学)何文辰(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130)关键词本型烃正规苯型烃苯型烃(稠环芳烃)是一系列苯环稠接而成的化合物,是介于苯与石墨间的多种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如能在氢气氛中将石墨裂解就有可能得到各种苯型...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对称的观点讨论了在聚合物片晶中链折叠的问题.提出只有当分子链在折向相反方向后对称性不改变时,近邻规整折叠才是可能的.它是近邻折叠的必要条件.根据折叠时“对称性不变”这一论点,可以预言分子链近邻规整折叠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折叠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称的观点讨论了在聚合物片晶中链折叠的问题.提出只有当分子链在折向相反方向后对称性不改变时,近邻规整折叠才是可能的.它是近邻折叠的必要条件.根据折叠时“对称性不变”这一论点,可以预言分子链近邻规整折叠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折叠方向.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non-rigorous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SALC's for ABn type molecules, based on the sum of the projections of the AB axes on the reference axes of the valence orbitals of the central atom,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may be adapted to structures such as TBP where the inequivalence of the equatorial and axial ligands make the existing methods difficult to apply. A convenient method for deriving the analytical compositions of hybrid orbitals is also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1, n]σ迁移反应除了过渡态外整个反应过程不具对称性。同面过程的过渡态有C_1对称性, 异面过程的有C_2对称性。n为偶数的禁阻[1, n]σ迁移中的偶然简并性曾被认为是对称性造成的。但按本文的交替性理论和简并微扰理论的探究, 说明偶然简并的对称和反对称非键轨道须作线性组合成为没有对称性的成对轨道才能与前后状态保持衔按。因此, 这种偶然简并性不能用对称性解释而应用交替性解释。由交替性理论容易导出[1, n]σ迁移的选择定则, 而由对称性则不能导出。  相似文献   

19.
In the structure of quasicrystal, the coordination icosahedron has long ordering but no translation ordering. The author dealt with the building principle ofquasicrystal and thought that two principles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the quasicrystal structure, i.e. the icosahedron principle and the golden mean principle. We obtained the most simple.structure model of quasicrystals, and could explain all details of the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e of the A1-Mn quasicrystal based on the two principles. The author's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fractal structure, therefore, we call it the particle fractal structure madeh The author has made a systematic deduction of quasicrystal point group, forms, possible type of quasicrystal latti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