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0.6keV Ar+高剂量(~1022/cm2)辐照石墨表面,借助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发现有六方金刚石纳米晶产生.它们的平均直径介于1—50nm之间,而且晶粒个数约随其直径的增大而直线减少.有趣的是,晶粒具有两种结构模式:直径小于10nm的晶粒为单晶结构,而直径大于10nm的为多晶结构.基于受离子轰击过程特点制约的六方金刚石晶粒成核和成长观点,讨论了这种双重结构的形成性质.
关键词:
离子轰击
六方金刚石纳米晶 相似文献
2.
3.
4.
5.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低能电子衍射实验研究了10~180 eV的Ar+、 He+、S+离子轰击n-InP(100)表面, 发现S+离子轰击可以产生In-S组分,减轻离子轰击对表面的物理损伤.对于Ar+离子轰击后的表面,经过S+离子处理和加热过程以后,表面损伤得到了修复,最终得到了2×2的InP表面,进一步验证了S+离子对InP表面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0.6!keV Ar+高剂量(~1022/cm2)辐照石墨表面,借助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发现有六方金刚石纳米晶产生.它们的平均直径介于1-50!nm之间,而且晶粒个数约随其直径的增大而直线减少.有趣的是,晶粒具有两种结构模式:直径小于10!nm的晶粒为单晶结构,而直径大于10!nm的为多晶结构.基于受离子轰击过程特点制约的六方金刚石晶粒成核和成长观点,讨论了这种双重结构的形成性质. 相似文献
7.
8.
9.
10.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石墨和纳米碳中的缺陷和电子动量. 结果表明, 纳米碳中缺陷的开空间和缺陷浓度分别大于和高于石墨晶体. 纳米碳中存在开空间小于单空位的自由体积以及开空间相当于约10个空位聚集体的微孔洞. 石墨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动量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 沿石墨晶体的\[0 001\]晶向的自由电子(即2Pz电子)的动量最大; 偏离该方向越大, 自由电子的动量越小; 垂直于\[0 001\]晶向的自由电子的动量最小. 而纳米碳中自由电子动量的分布表现出各向同性. The defects and electronic momenta in graphite and nanocrystalline carbon have been studied by positron annihilation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and open volume of defects in nanocrystalline carbon are higher/larger than that in graphite. Two kinds of microdefects were found in the nanocrystalline carbon: free volume (with a size of smaller than that of a monovacancy) and microvoids (with a size of about ten monovacancies). The anisotropic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ic momentum was found in single crystalline graphite, the momentum of free electron shows a maximum value in \[0001\] direction,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gle deviation from \[0001\] direction and then reaches a minimum value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0001\]. However, this phenomenon was not found in nanocrystalline carbon since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ic momentum is isotropic. 相似文献
11.
12.
在SMF-800 石墨第一壁化学腐蚀温度特性的实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测试了G3 石墨、SMF-800 高纯石墨和硼化石墨,以及SiC涂层等在1.3μA/3keV 氘离子束轰击下化学腐蚀的温度特性。从中优选出C2B10H12 氦辉光放电法制取的SMF-800 石墨硼化层,它具有最佳的抗化学腐蚀性能。其CD4 产额较SMF-800 高纯石墨的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CD4 产额峰值温度下移至650K附近。用小角度转动样品法,初步观察了氘离子束轰击下石墨释放CD4 的角分布特性,为托卡马克先进偏滤器实验中确立CD4 辐射区的定位及其控制等可行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利用质量分离的低能离子束沉积技术,得到了非晶碳膜.所用离子能量为50—200eV,衬底温度从室温到800℃.在沉积的能量范围内,衬底为室温时薄膜为类金刚石,表面非常光滑;而600℃下薄膜主要是石墨成分,表面粗糙.沉积能量大于140eV,800℃时薄膜表面分立着高度取向的、垂直衬底表面、相互平行的开口碳管.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石墨平面的垂直择优取向,离子的浅注入和应力是这种优先取向的主要机理.
关键词:
非晶碳
表面形貌
质量分离低能离子束 相似文献
14.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石墨被Au离子轰击后的表面损伤。实验结果表明:用低剂量(1×1012ion/cm2)530keV的Au+和4.5MeV的Au++均匀轰击石墨。在石墨表面所产生的最显著的损伤是单个入射Au离子造成的小丘,小丘的横向平均线度约为1.8nm。从高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可以看出,这种损伤往往伴有多种形式的31/2×31/2R 30°的超结构(R为石墨的晶格常数)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介绍了应用离子束技术研究氦在金属中的行为,讨论了金属中氦的捕获、扩散、及氦与氢同位素的相互作用等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7.
18.
石墨的化学腐蚀实验是在LAS-2000二次离子质谱仪的分析室中进行的,用高能氘离子束或与电子束联合辐照石墨,石墨温度从300-1000KW可调。辐照下释放的产物用四极质谱探头进行了质谱分析,得到了1.3μA、3keV氘束轰击下DSMF-800石墨释放氘甲烷的温度特性,在780K处有一释放高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