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电液体基底表面银原子的凝聚和扩散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进生  夏阿根  叶高翔 《物理学报》2002,51(9):2144-2149
研究了沉积在带电液体基底(硅油)表面的银原子的凝聚以及扩散行为.先采用热阴极电子发射方法使液体基底表面均匀带电,然后用蒸发沉积方法将银原子沉积到带电的液体基底表面.实验发现:被沉积的银原子首先凝聚成直径约为12μm的准圆形团簇,然后由于库仑排斥力作用而相互离散,所有团簇均向基底的四周边缘漂移;基底表面的团簇数密度n随时间t指数衰减,衰减时间常量Of≈11×10-4s-1;两团簇相互离散的相对平均速率V与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L在统计意义上成正比,即V=HL,其中沉积刚结束时常量H≈29×10-4s-1,然后随扩散时间t而逐渐趋于零.分析表明:由于带电银原子团簇的扩散运动,使基底表面的电荷重新分布,基底表面的电场随时间逐渐趋向于处处均匀 关键词: 薄膜 扩散 凝聚  相似文献   

2.
中性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柏林 《物理学进展》1997,17(3):223-232
1995年物理学的一件大事是在铷、钠等中性原于中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本文简要综述其历史背景、实验进展和理论挑战。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液体基底上溅射金属Ag薄膜的非平衡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稳定液体基底上溅射金属薄膜的非平衡生长现象。实验发现:此类薄膜的生长速率不再是常数,与基底温度、表面覆盖率密切相关;薄膜的表面形貌受到了基底温度、溅射功率、固体-液体界面性质等因素的复杂影响。分析表明:生长界面的表面张力及其各向异性对薄膜生长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戴闻 《物理》2002,31(12):816-816
玻色子和费米子具有不同的统计力学行为 .玻色子比较“合群” ,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 ,它们将共同占据最低的量子能态 .费米子“个性较强” ,即使是在T =0K ,它们也只能以每个能级两个粒子 (一个自旋向上 ,另一个向下 )的方式占据较低的那些量子能态 .一种原子 ,它究竟属于玻色原子还是费米原子 ,要看它所包含的费米子 (质子、中子和电子 )总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1H ,4He ,7Li ,2 3 Na ,85Rb ,87Rb和13 3 Cs中的费米子总数分别是 2 ,6 ,10 ,34,12 2 ,12 4和 188,因而是玻色原子 .3 He ,6Li和40 K中的费米子总数分别是 5 ,9…  相似文献   

5.
6.
戴闻 《物理》2002,31(8):526-526
不久前 ,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科学家们 (如H nsel等 )利用微电子芯片实现了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 .这一成果标志着芯片技术应用的一次飞跃 ,为量子退相干理论研究、单粒子探测、原子刻蚀、原子全息乃至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 .H nsel等在 2 0× 2 0mm2 的芯片上制备出了复杂的金导线电路 ,并且按照冷却程序通入可控的交、直电流 .微电路所产生的场与外部线圈 (其结构比以往要简单得多 )所提供的均匀场叠加 ,构成了捕获原子所需的四极磁场 .芯片位于体积为 30× 30× 110mm3 的玻璃盒内 ,它面朝下被贴在盒的顶部 .磁捕…  相似文献   

7.
金原子在熔融玻璃表面的凝聚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沉积在熔融玻璃表面的金原子的扩散、凝聚以及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金原子在胶状的玻璃表面先形成具有特征结构的网状薄膜,其中金原子晶粒直径约为20nm;然后网孔逐渐增大直至薄膜破裂,金原子凝聚成准圆形的团族,其饱和直径约为1.2μm,扩散系数为10-7—10-8cm2/s数量级;通过快速且准无规地扩散,准圆形团簇最终凝聚成直径约为50μm的大型分枝状凝聚体 关键词: 薄膜 凝聚 扩散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沉积银原子及其团簇在液相基底(硅油)表面的凝聚过程随基底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硅油基底温度升高时,沉积银原子及其团簇的凝聚过程仍基本符合二阶段生长模型; 样品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在样品中心区域,凝聚体的覆盖率比边缘的相应值小,样品中心区域的凝聚体覆盖率先随薄膜名义厚度的增加迅速增大,然后逐渐趋于饱和,覆盖率趋于饱和时的膜厚值随基底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对于一定的薄膜名义厚度,硅油基底温度越高,中心区域的凝聚体覆盖率越小.银原子凝聚体的分枝平均长度随基底温度的演化过程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对沉积银 关键词: 薄膜 液相基底 分枝状凝聚体 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9.
戴闻 《物理》2001,30(12):800-801
1996年 ,《科学美国人》杂志的资深记者约翰·霍根出版了他的一本科普著作———《科学的终结》 .在书中霍根断言 :科学发现的伟大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令人瞩目的观点 ,加上作者对众多科学家尖刻的讽刺 ,使得该书在上市不久便引发了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争论 .美国Science周刊曾于 1996年 6月 14日发表了戴维·古德斯坦对该书的书评 .5年后的今天 ,作为对古德斯坦书评的注释 ,在这篇短文中 ,我们将以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 (BEC)的研究进展为例 ,批判霍根的科学悲观主义 .将 4千年前的金字塔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相比 ,哪一个是更…  相似文献   

10.
方晔  魏莹 《物理学报》1995,44(4):599-605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详细研究了银胶的表面结构和NaCl对其凝聚状态的影响,并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胶颗粒表面原子处于有序与无序状态之间,部分原子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另一部分原子则处于松散状态。  相似文献   

11.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diamond films synthesized by using a dc arc discharge plasma CVD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XRD,SEM and reflection electron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lumnar growth of the diamond films was observed, the columns having an average diameter of about 15μm, with sharp and regular base edges. Diamond grains grows on the substrata were initially of uniform polygons. An interfacial transition layer of polycrystalline SiC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diamond film and Si substrate. Diamond grains grown during the early-stage on W substrate were also uniform, and an interfacial transition layer of polycrystalline WC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diamond film and the substrate.  相似文献   

12.
宋志棠  任巍  张良莹  姚熹 《中国物理》1998,7(4):292-307
Pinning effect of lead lanthanum titanate (PLT) ferroelectric thin films with excess PbO of 20 mol% has been studied for deposition on diffe rent substrates. Silicon, sapphire and quartz were used as substrates on which P t/Ti or LaNiO3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as bottom electrodes. Electron prob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till a certain amount of excess Pb in PLT films after annealing at 550 ℃ for 1 h, and the amount of it was dependent on the substrate used. The distribution of excess Pb in the films was investig ated by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depth profile. It was shown that the substrates and the bottom electrod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ntent and distrib ution of excess Pb in PLT films. The excess Pb and its accumulation at the inter face between the film and bottom electrode may act as pinning centers and have a pinning effect on domains, which can be observed by abnormal P-E hysteresis loops and abnormal C-V curves. The excess Pb content in the film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Pb at the interface were high in PLT films deposited on Pt/Ti/S i, and considerable pinning effect was observed. As LaNiO3 would absorb most part of the excess Pb in PLT films, the content of excess Pb in the films deposited on LaNiO3/Si was very low and the pinning effect was hardly observed.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采用磁控溅射法在α-Al3分形基底上沉积Ag薄膜表面的形貌、结晶状态以及其V-I特性.结果表明:分形的Al3基底导致Ag薄膜具有起伏不平的结构、较差的结晶状态并且存在大量的孔洞,它们同样受基底温度和薄膜厚度的影响.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Ag薄膜呈现反常的非线性I(V)特性,其行为也受薄膜厚度、基底温度和测试环境的强烈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张亚菲  陈光华 《物理学报》1996,45(3):539-544
化学汽相沉积金刚石生长表面的悬挂键是其赖以成核和生长的表面活性格点。但是两个以上悬挂键聚集在一起时,局部表面能量比较高,悬挂键之间容易发生重构,形成π键或者dimer键,成为石墨结构的生长基样点。因此,金刚石的生长主要依赖于表面上的单个悬挂键集团和气相中的碳氢活性基团。石墨则主要依赖于表面上的多个悬挂键组成的集团,石墨的生长可以被表面附近活性氢原子的刻蚀作用所抑制。对表面悬挂键的微观分布状态的统计计算结果表明,(111)和(100)生长表面的氢原子覆盖率分别为0.86单层(ML)和0.80ML时,单位表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中把金属离子-银溶胶系统的透射光谱、电子显微镜照片和喇曼光谱进行对比,总结出银溶胶的聚集状态与表面增强因子的一般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于风崎  蓝国祥 《物理学报》1989,38(8):1259-1264
本文中把金属离子一银溶胶系统的透射光谱、电子显微镜照片和喇曼光谱进行对比, 总结出银溶胶的聚集状态与表面增强因子的一般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金属离子对银溶胶的聚集作用及形成的分数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风崎  张春平  张光寅 《物理学报》1987,36(10):1289-1304
本文研究了一些离子作用于银溶胶而引起聚集的情况。一价金属离子对银溶胶的聚集作用不明显,第Ⅱ主族的金属离子能够引起银溶胶的聚集而形成分形体(Fractal)态,且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其聚集能力增强,对于三价金属离子Al3+,它也能引起银溶胶的聚集而形成分形体态。酸根阴离子一般不直接引起银溶胶的聚集,但能影响银溶胶的聚集。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沉积在液体衬底上连续铝薄膜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沉积在硅油衬底表面的连续铝薄膜的微结构及其表面形貌.与沉积在单晶硅表面的铝薄膜相比,两种铝薄膜均属颗粒结构,但硅油表面的铝薄膜具有颗粒尺寸较小、大小不均匀,表面起伏较大等特点,而且在该铝薄膜边缘的下表面,有一明显的波纹状楔型结构,其斜率仅为10-4—10-5.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现象是由于液体衬底的热膨胀行为引起的.此外对样品的晶态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铝薄膜 液体衬底 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