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琛 《数学通讯》2005,(9):45-45
由传统题改编而成的数学高考试题,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今年高考浙江卷中的理17题(文19题)的第2小题就是这一类型的试题,下面我们对此题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普遍共识.随着各地高考和模考中渗透数学文化的试题日益增多,关于数学文化题的研究也逐渐兴起.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中、高考数学文化题的意义与分类,赏析与评价,对如何编拟数学文化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致力于探讨编拟数学文化题的一般方法,为教师编写数学文化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习题是数学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何有效的利用习题,挖掘习题中的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是数学教师一个永恒的话题.数学教育理论认为:范例集中体现了教材和学生水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容易引起认识冲突,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关于事物关系的经验,认识更为抽象或总结性的规律.一个好的例子胜出一打说明.笔者结合各类试题,寻找活跃在各类试题中的同题异构.即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从而使学生能“解一题,练一串,懂一类.”  相似文献   

4.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学(理科)第12题是一道非常难得的创新题.这道试题,在常规题目的基础之上蕴含着不少新意,在题意简明的表象之下隐藏着许多陷阱.解题时,虽然容易“入手”,但是难以“得手”.这样的试题,作为高考数学选择题的“把关”题,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5.
集合问题,看似细小,实则关系甚大.它不仅是高一新生学习的第一道门槛,同时,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也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许多创新型试题以它为载体,可以编制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创新题.如何正确地解决集合问题以及以集合为载体的数学其他问题,关键是读懂叙述该问题的集合语言.  相似文献   

6.
高考数学压轴题是区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伺题能力的主要题型,也是整套试题里难度和区分度最集中的一道题.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中都以函数和不等式作为知识背景,借助导数工具,  相似文献   

7.
2011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试题第22题是一道函数与导数的压轴题,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勇 《数学通讯》2005,(24):1-3
纵观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和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与“平面区域”有关的问题悄然兴起,客观题小巧玲珑。韵味十足;主观题则在知识的交汇和综合应用上大做文章,常处于“压轴题”的地位,充当“把关题”的重要角色.这类问题极富思考性和挑战性,是考查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极好素材,具有很好的区分和选拔功能.本文精选部分典型例题进行剖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9.
纵观 2 0 0 0年数学高考 ,笔者认为 ,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 :开放、创新 !1 历年高考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评价长期以来 ,开放性试题就一直是高考命题探索的重点和热点 .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开放性试题可以概括为两类 :一类是存在型开放性试题 ,如 1 989年理科第 2 3题 ,1 995年理科第 2 5题 ;另一类是归纳型开放性试题 ,如 1 993年文科第 2 6题 ,1 994年理科第 2 5题 ,1 998年理科第 2 5题 ,1 999年理科第 2 3题 .这两类试题都突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的考查 ,要求考生不但会演绎法 ,也必须会归纳法 ,不但要掌握逻辑…  相似文献   

10.
彭剑平 《中学数学》2023,(5):15-16+29
数学文化类试题中不同的创新情境为数学问题的设置提供沃土,借助合理设置创新情境问题,从数学名著、数学故事、数学名题等方面来渗透数学文化,巧妙融合数学知识,交汇思想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形成创新试题,引领并指导教学改革与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1.
李歆 《数学通讯》2009,(11):14-14,15
本文介绍两道高考试题的别解. 题1(2009年辽宁高考数学理科第24题)设函数f(x)=|x-1|+|x-a|.  相似文献   

12.
康怡 《数学通讯》2010,(4):24-25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在中学数学中,我们常用的有转化、化归、函数、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本文通过一道试题的多角度思考,从小题中展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妙,从平凡中显现不平凡的数学魅力,让大家体会数学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回归课本,是高三数学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课本是高考试题的“发源地”,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题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课本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生长地”,而能力的培养需要对课本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再回顾、再提炼、再感悟.那么,如何在高考复习中立足于课本,回归课本呢?  相似文献   

14.
对于结论不确定的问题常以适合某种性质的结论“是否存在”的形式出现,称之为结论开放型问题.此类题常用“是否存在”、“是否”、“能否”等描述语言.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数学题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开放性试题以其复杂多变、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宽,注重考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特征而逐渐成为高考热点.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开放性试题的趋势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5.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因此在数学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纵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思维是支柱,运算是主体,应用是归宿.在选择、填空题中,突出了“小、巧、活”的特点.解答题以中等以上难度的综合题为主,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重要内容.试题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以及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消去法、“归纳—猜想—证明”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探索性问题常在解答题中出现,应用问题有时也要用到本单元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北京卷)第19题: 已知点M(-2,0),N(2,0),动点P满足条件|PM|—|PN|=2√2.记动点P的轨迹为W.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新加坡数学奥林匹克(第二轮)高年级试题中有一题如下: 题目设a、b、c≥0.证明: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已经落幕,留给我们丰富的题库资源和广博的思考空间.赏析这些高考试题,让我们耳目一新,创新试题自然成了高考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新定义型创新题,以其背景新颖别致、总是似曾相识、解法灵活多样深受笔者青睐.这类试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能力,对促成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形成数学素养都是极好的素材.本文赏析几道2010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新定义型创新题.  相似文献   

19.
焦和平  陈波 《中学生数学》2013,(12):28-28,27
这是2012年波罗的海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第13题,与笔者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一个问题非常相近,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下面就分析之,供大家赏析.  相似文献   

20.
[文[1]介绍了俄罗斯2010年全国数学统考模拟方案(草案).该方案共分两部分(共18个试题,要求4小时之内完成).第1部分试题(B1-B12)较简单,直接写出答案即可.第2部分(C1-C6)是综合性试题,要求作出详细解答.本文仅摘译C1-C6试题及解答.供数学工作者参考.——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