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萧树铁先生1929年12月5日出生于湖北黄陂。1952年清华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1955年9月在北京大学参加工作,1960-1966年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萧树铁先生是国内最早一批应用数学工作者,1958年即带领学生参加水力学和水坝计算等实际工作,文革后期开始参加多项石油勘探、水文地质等实际领域的研究工作,其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在渗流力学和非线性扩散方程等学科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1981年我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调到了刚成立不久的应用数学系,开始接触当时还是副系主任的萧先生,自那时起和萧老师共事34年。他真心实意地为发展我国的应用数学事业花费了大半生精力,留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当时搞的第一个"大"项目是用计算机识别心电图。这是一个非常"应用"的课题,看不到和传统数学有什么瓜葛。从我们申请经费到研究工作的细节都得到萧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他主张把最好的研究生分配给我们组;他兴致勃勃地参加给"病人"取心电图,自己还亲身客串了一回"患者"被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在伤感心碎的哀乐中,我与众多师生在八宝山殡仪馆东厅见萧先生最后一面,向萧先生最后三鞠躬,告别这位数学建模伟业的先驱者、奠基人。告别厅的宽大银幕上,回放着萧先生生前的工作照,那一幅幅的照片,萧先生的音容笑貌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三十多年前在清华的课堂上。1983年初,寒假过后我走进清华课堂,我和姜启源先生及0字班学生坐在同一教室里,听萧先生讲数学建模课。这是萧先生在清华率先开创的数学建模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萧先生将查到的国外资料编写为讲义。听完萧先生的第一节课、第一篇数学建模绪论,我就深深被数学建模吸引住了。1984  相似文献   

4.
5.
正真的不敢相信,几个月前北京的相聚,竟然成了永别。就在几个小时之前,于2015年12月5日早晨,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两个月前您和师母才刚搬到椿萱茂的新家。那里有人照顾,条件也好,心里祝愿您会喜欢那里的新生活。这期间一直期待和您说说话,可几次都是师母接电话,于是我在忐忑中不停地祈祷,愿您的病情会稳定,身体能康复。可没想到,您的健康状况,12月初的几天急转直下。周三看到苏宁师兄的微信:"目前情况很不好,  相似文献   

6.
1988年2月24日,蒲保明先生因心肌梗塞辞世。光阴荏苒,一年多来,蒲先生的同事和学生们常常谈起他的往事,言之凿凿,记忆犹新。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蒲先生是四川金堂人,生于1910年8月。1937年毕业干华西协合大学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兼任中英庚欵董事会科学助理,并在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纪念吕学礼先生原本刊编委,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学术委员、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系列教材主编,著名数学教育家吕学礼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吕学礼先生1919年9月生,上海市青浦县...  相似文献   

8.
正萧树铁先生在他86岁诞辰的当天驾鹤西去了,先生博学睿智、勤奋敬业、淡泊名利,终生致力于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致力于应用数学在中国的推广,更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恢复和重建而呕心沥血。萧先生一生在数学教育和应用数学的诸多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仅以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两门课、两本书为引,回溯先生在大学数学教育改革中所作的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追忆先生作为引路人,把我带向半生致力于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教材以及建模竞赛活动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谭志杭 《大学数学》2002,18(1):77-80
在一般工科院校如何实现《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能否采用高起点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 .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 ,如何实现分析、代数、几何在教学内容上的整体处理 ,这既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教学、教改中需要实践的问题 .在工科数学指导委员会的倡导和支持下 ,我院自 1 997年启动了“《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结构的研究”(院级教研项目 ) ,并在计算机专业1 999、2 0 0 0两届建立了教学改革试点班 .选用了萧树铁 ,居余马先生主编的三卷本《高等数学》教材 .作为上述项目的主持人及两届试点班高等数学…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我国著名珠算学家姜士贤老先生的百年诞辰。姜士贤先生1917年8月生于安徽滁州。他天资聪慧,幼承家教,3岁能背诗,4岁即识数,5岁入滁州育英国立小学,1931年报考安庆中学,因成绩优异破格跳级,后从安庆中学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攻读经济专业,渴望学成以实业  相似文献   

11.
为我国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先生诞辰100周年,浙江大学举行纪念座谈会.徐瑞云先生过去的同事,学生在会上发言(或书面发言)怀念徐瑞云先生.介绍徐瑞云先生生平.  相似文献   

12.
回顾北京大学的一些往事以纪念段学复院士诞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老一辈数理统计学家徐钟济先生因病于1990年2月18日在北京逝世,距生于1904年11月5日,享年86岁。徐钟济先生原籍江苏省泰州市,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为前清进士,乡土观念极重,雅不愿其后辈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而钟济先生在“五四”运动的薰陶下,科学救国的思想浓厚,决不肯蛰伏家乡,中学毕业后,在回乡工作和离家深造的问题上,父子发生争执,钟济先生宁愿放弃家庭资助,自谋营生,支付学、杂费用,先后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50年代,现代控制理论在国际上强势登场.认识到其重要性,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先生就在国内大力倡导控制科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关注国际学术动向的关肇直对此深有同感.钱先生和关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对于科学的发展有敏锐深邃的洞察力.在他们的大力倡导和共同努力下,196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控制理论研究室",关先生亲任首届研究室主任.控制理论研究室的成立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开创了新中国的现代控制学科的研究工作.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证明,这个方向对于我国及世界科学的发展都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姜立夫先生是现代数学在中国最早而又最富成效的播种者之一。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的数学事业,中国现代数学之所以有今日,是和他数十年的艰辛努力分不开的。本文拟概括介绍立夫先生的业绩,说明他在使现代数学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注1,注2)。 姜立夫(1890—1978),原名姜蒋佐,1890年7月4日生于浙江平阳县(今苍南县)。1911年以中美庚款留美,1915年获加州大学理学士学位,191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  相似文献   

17.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  相似文献   

18.
《应用数学和力学》2012,(10):I0001-I0002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 今年10月9日,是本刊创办人钱伟长教授诞辰100周年。钱伟长教授是我国最杰出的、也是国际知名的力学和应用数学家之一。他在上世纪40年代关于弹性板壳内禀理论的工作,不仅统一了当时众说纷纭的各种板壳理论,同时也开创了理性力学的新领域。在40到50年代关于奇异摄动理论和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研究、60年代关于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都是领一代风气之先的开创性工作。他不仅在应用数学和力学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力学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他是中国的第一个力学专业、第一个力学研究机构的创办人,是促进中国非线性力学发展的带头人,他被公认为中国当代力学的四位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许宝騄先生是我国概率统计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本文回顾许宝騄先生的毕生科研工作,着重阐述了许先生在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10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学科发展的影响,以此纪念许宝騄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逝世40周年.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关于高维高斯-博内特公式的内蕴证明和由此展开的现代微分几何的一个重要篇章——阿蒂亚-辛格指标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数学家在此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