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瑄  沈吉儿 《数学通报》2018,(11):21-25
朱光潜先生在《人生的艺术化》中这样写道: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相似文献   

2.
<正>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森林,照在那条开满铃铛花的小路上时,鹿太太开始散步了。枝头上的歌声“啾啾,啾啾……”桦树枝头传来了美妙的歌声。鹿太太非常开心地说:“你们的歌声真好听,是我清晨收到的最美的礼物。”路旁树杈上的第一只百灵鸟说:“你的称赞也是我们收到的最美的礼物。请你猜猜共有几个伙伴在唱歌。”“嗯,可是树叶遮住了你左手边的伙伴……”鹿太太有点儿为难。第二只百灵鸟提醒说:“从我的左手边数,我排在第4。”  相似文献   

3.
谈相似形——中学数学笔谈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次和几位中学生在一起,我问起“π是什么?”有一人回答说π≈3.1416,显然答非所问;另一位回答说“是圆周率”.我又问“什么叫圆周率?”答道:“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我又问:“一个圆大,一个圆小,你怎么知道其周长与直径的比是相等的呢?”他们答不...  相似文献   

4.
一位学生求我解答《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课本第47页习题六第七题:“求证:在已知二面角内,从二面角的棱出发的一个半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到二面角的两个面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我想给学生“解惑”,不能单纯使学生“学会”,更应使学生得到“会学”的启迪.为此我首先从相关的平面几何知识入手,打开学生思路.我向:“你还记得平面几何中角平  相似文献   

5.
“金瑛,上不上实验班,学不学珠心算啊?”“不,不,不,我不!”这一幕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浮现。那是幼儿园毕业后的一个暑假。爸爸问我:“金瑛,快上小学了,你上不上实验班,学不学珠心算?”我那时只是一个7岁的、无知的小孩子。唉,小孩子就是孩子,想法总是很幼稚。我心想:我上不上实验班呢?学不学珠心算呢?不,我不能上实验班,听说实验班是重点班,肯定又苦又累。而且我也看到过算盘,那么多的珠儿,看得我眼花缭乱,更别说去拨它了。于是,我斩钉截铁地向爸爸回答了四个“不”。那时,我甚至为自己明智的做法而彻夜未眠。  相似文献   

6.
争鸣     
《数学通讯》2005,(2):25-27
初涉及学习函数的必要性这一论题,我感到无从说起,问几位身边的同学:“你们为什么学习函数?”,“考试必考,我们就必学呗,”同学半开玩笑地回答我……也许是由于中学生很难触及这个问题的实质,再也许是由于中学生压根就不认为这本身是一个问题,我作为一个中学生,来论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必要性,也只能以一个学生的笔触尽我所思罢了。  相似文献   

7.
一次数学观摩课上,一个女孩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冷漠,不仅不予回答而且还表现出抵触情绪.儿童心理学专家张美玲老师遇到这件事后。与那个女孩进行了交谈.那个女孩说:“老师的问题,想一下就会.不过我就不愿去想”.“我就不愿去想,”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不愿去想”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陈木法 《数学通报》2006,45(11):9-9
50多年前《数学通报》在我的母校福建省惠安一中就已经是一份非常流行的杂志,在学校图书室里,常常是难求-阅且被翻阅得“满脸皱纹”.60年代初读高中时,经常身无分文的我竟然不可思议地订了一份《数学通报》,要知道作为一个乡下穷孩子,要克服困难支付这一“高额”费用,绝非易事,这已经足以表明我对《数学通报》的执著了.当时我特别喜欢:其中的“学习园地”和“问题征解”栏目,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事实上,这是我整个学生时代所订购的唯一一份杂志.时至今日,它也依然是我每期必读的少数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许建平 《珠算》2008,(5):13-13
我在宏源证券CFO这个位置上.一干就干了11年。这11年中,先后经历了3个大股东、4任董事长、6任总经理。如果用世俗的话来说.大家觉得我很圆滑,为什么呢7因为每一个大股东、每一个董事长、每一个总经理换了以后,来的第一件事情可能就是要换CFO,但我一直坐着这个位置。如果让我从内心里来说,原因只有两个字,就是“忠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和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我的一个特点,就是“忠诚”。这个忠诚,不是对大股东、董事长的忠诚,也不是对总经理的忠诚.而是对企业的忠诚。他们需要的CFO就是一个对企业忠诚的人.而我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这些天,O国王有点闷闷不乐。“唉!现在人们怎么都变得这么自私?昨天,我一不小心,在嘻嘻哈哈大街滑了一跤(jiao),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扶一把……”“难道没有人看出您是国王?”蓬蓬问。“我出门时没有戴王冠,大家当然认不出来了!”0国王叹了一口气,“唉!真是世风日下呀!这可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一期湖北大学主办的《中学数学》,立即被她那深入浅出的文章和丰富多采的内容所吸引,以后是每年必订,每期必读.十多年来,她一直伴随着我.贵刊的每一栏目无不为我所喜爱,“名师新篇”与“专题写作”篇篇充满哲理,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学大王》2011,(7):16-17
贝卡他们在泉水旁洗得神清气爽,还认识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这儿真是个好地方!”贝卡边走边笑。“哟呵,我的宝藏!gogogo!”“小财迷,你还没忘记金子呐!”Lucky敲了敲他的脑袋。“嗨,心理学家,你又要开工啦!”乐天蚁指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姑娘。Oh,这姑娘又咋啦?  相似文献   

13.
教师往往因学生经常出现错误而头疼,认为我已一再强调,又多次进行强化训练,就不应该再“误”.故而不是认为学生笨,就是指责其不认真,不能“记”住老师“讲”的各个注意点.其实,之所以学生一再出“误”,关键原因就在上文所打引号之内,也就是缺少一个“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里有一只名叫小卷卷的小刺猬,他身上长满了很硬的刺,只有肚皮是软的。妈妈对小卷卷说:“孩子,我们身上的刺是我们最厉害的防身武器,遇到敌人的时候,我们只要把身体卷成刺球状,他们就无法伤害我们了,但……”还没等妈妈说完,小卷卷就高兴地说:“太好啦!”然后就一溜烟跑出去玩了。小卷卷正在听小鸟唱歌的时候,一只老虎大摇大摆地走过来问:“小家伙,你是我的美餐吧?”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大家都知道珠算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如何运用好珠算,关键体现在两个方面,也就是两个字,一个是“快”字,一个是“准”字,缺一不可。光准不快就失去了珠算的意义,光快不准就更没有意义了。在准的基础上如何提高运算速度,方法是很多的。百面我就分解法在珠算乘法中的应用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但愿对珠算爱好者能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16.
十位不肯借     
今天江老师教我们“56—18”怎么算,其实我早就会啦。可是江老师这节课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我就认真听了。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课程内容丰富,同时倡导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探究”.新的教学理念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思考、创新”的平台,实现教学相长.下面记录了我和同学们难忘的一次数学小组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陈省身先生离开我们两天了。这两天夜不能寐,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显现眼前。2004年11月17日下午4点半后,我下了微分几何课,在数学楼二楼电梯前遇见先生。“陈先生,您好。”“道骥,我正有事要找你。”,于是我推着先生的轮椅到了办公室。陈先生告诉我,要办一个“陈省身数学班”,要一个“学术顾问”,一个“行政顾问”。并问我愿不愿意做“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19.
在三十年企业发展中,马胜利被称为“企业承包第一人”,他不是第一个尝试承包制的厂长,却是最早因承包受到举国瞩目的人。回顾改革三十年,他是无法忽略的一个人物,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改革的标志性人物”。马胜利昔日的辉煌留在了媒体、书刊和他自己的记忆中,采访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对那段日子很是怀念。马胜利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躺在沙滩上”,却又不甘心“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他还梦想着“让马胜利集团重新屹立在中国大地上。”从这样的豪言壮语中,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企业承包第一人”当年的魄力和胆识。  相似文献   

20.
《数学大王》2011,(7):56-56
一对好朋友正乘坐缆车游玩。当缆车走到中途高空,其中一个突然大声向另一个说话,你认为他(她)说的是什么呢? A.“我也要住进那样的房子!”B.“哇!你看,那滩湖水多美!”C.“呀!我好怕,快救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