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典型灰色相关分析模型计算中,直接采集原始统计数据为计算依据,往往未能顾及原始统计数据的的潜在规律性,数据的潜在规律性常常需要通过数据累加、累减处理才能呈现.采用灰色生成速率相关分析模型,通过对系统采集统计数据的累加操作,构造系统新灰色生成数据列,进行系统因素数据的接近性判断,进而对原始统计数据间的动态变更方式的趋向性进行说明.最后以南水北调工程通榆河补水工程效益因素分析为例,采用灰色生成速率相关判断方法,分析了补水效益和受水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因素关联性,验证了灰色准指数律的生成速率相关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政府区域经济规划和水资源补水工程规划发展决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其中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可用来对决策单元进行区分排序.针对原有模型中交叉效率值的不唯一问题,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思想,构建理想决策单元,定义各决策单元与理想决策单元的灰色关联度,以灰色关联度值最大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来计算输入和输出指标的最佳权重,据此得出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值,实现对决策单元的完全排序.最后通过算例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其中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可用来对决策单元进行区分排序.针对原有模型中交叉效率值的不唯一问题,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思想,构建理想决策单元,定义各决策单元与理想决策单元的灰色关联度,以灰色关联度值最大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来计算输入和输出指标的最佳权重,据此得出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值,实现对决策单元的完全排序.最后通过算例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短时交通流的延迟性、随机性和周期性特征,采用灰关联分析和分数阶累加生成方法建立了带时滞和周期特征的分数阶累加灰色新模型.针对短时交通流的延迟性,将短时交通流数据拆分成参考时间序列和对应的比较时间序列,进行关联度分析,得到计算时滞值的方法.针对短时交通流的随机性和周期性,利用分数阶累加生成方法,并引入tan(kp)为发展系数,sin(kp)为输入变量,建立了短时交通流的分数阶GM(1,1|tan(kp),sin(kp))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和周期性参数与分数阶阶数的优化求解算法.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长沙市芙蓉区某交叉路口的交通流建模及预测中,并与常规的五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交通流的实际情况,且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为稳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节能项目评价及管理的决策支持,建立基于灰面积关联决策的节能项目评价模型.以灰色关联决策理论为基础,分析经典灰色关联决策方法的优缺点,采用被选方案与理想方案间两曲线相邻点间多边形面积作为关联系数,度量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性,构建了灰色关联度公式.采用某企业计划发展的节能项目数据为实证样本,根据其成本、能耗数据及六项指标对节能项目进行评价,分析节能项目方案间的差异.通过算例验证了灰面积关联决策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为节能项目评价及管理提供新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指标面板数据的公因子提取及评价问题,提出一种充分挖掘面板数据时间序列价值的分层因子模型.模型在底层上通过对各个时点上截面数据指标变量的精炼实现对截面样本数据的评价,将截面数据压缩成只具有时间维度的样本评价值向量;模型顶层进一步实现了对由各个截面样本评价值向量形成的综合评价矩阵时间维度的精炼,并推导出面板数据因子得分公式及评价函数.最后,运用模型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生产及经营状态面板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了方法的合理性.分层模型实现了对面板数据各样本的指标维度与时间维度的双重提炼,弥补了现有方法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灰色面板数据包含研究对象诸多信息,由于数据类型和结构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测度其相似性和接近性的关联度模型,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投影方法将灰色面板数据转化为样本关于指标的时间序列行为矩阵,矩阵每行为指标的时间序列;然后,定义一般灰数的距离测度和运算法则;最后,基于两折线间斜率与面积的视角,测度相似性和接近性关联系数。进而构建灰色面板数据的相似性和接近性关联度模型,并研究了该模型的性质。实例表明该模型在测度面板数据类型为一般灰数时的相似性和接近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数阶反向累加生成构建一种新的GM(1,2)模型,为使所构建模型能更好贴近和反映两个累加生成序列指标之间的真实关联关系,提出了基于不同序列采用不同累加阶数的GOM((p,q))(1,2)模型.首先通过灰关联模型识别并筛选与特征序列关联度最大的相关因素序列,然后建立不同累加阶数的灰色模型,通过带压缩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最优阶数p和q,最后运用BP神经网络修正GOM((p,q))(1,2)的模型值,构建GOM((p,q))(1,2)-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模型应用于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单一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拓展灰色关联分析在面板数据中的应用,针对面板数据的三维特征,将面板数据转化为空间网格.然后基于二维灰色投影关联度,利用空间网格在时间和对象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定义了三维灰色投影面积关联度模型.为了解决因为维度不同而导致的关联度差异过大问题,引入灰色聚类检验模型,给出了三维灰色投影面积关联度的面板聚类步骤.最后通过对珠三角四市的空气质量问题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别的差异明显,层次划分清楚,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累加生成的改进和GM(1,1,t)灰色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卷积变换可提高变换序列光滑度的特性和累加生成的机理,对灰色建模中的序列生成方式和GM(1,1)模型加以改进,用线性序列对建模序列作卷积变换,建立带线性时间项的灰色模型GM(1,1,t),实例计算结果表明GM(1,1,t)模型的模拟精度较GM(1,1)模型有较大提高且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1.
Potential Analysis - We construct a family of steady solutions of the lake model perturbed by some small Coriolis force, that converge to a singular vortex pair. The desingularized solutions are...  相似文献   

12.
灰色模糊聚类理论在飞机方案优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到飞机设计方案评价中,研究了一种含有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考虑评价指标权重以及灰关联分析的飞机方案优选灰色模糊聚类决策理论,这种决策理论利用指标权重将评价指标联系在一起,在评价方案与理想方案灰关联度的基础上进行灰色模糊聚类,实现方案优选.最后以一个短距/垂直起降(V/STOL)飞机设计实例证实此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堰塞湖排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针对实施不同应对措施情况下的堰塞湖溃坝概率进行估计,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树分析(FTA)的堰塞湖溃坝概率估计方法。首先,通过堰塞湖排险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基于FTA构建了堰塞湖溃坝故障树的基本架构;然后,通过相关领域知识、历史案例分析、专家主观判断和多位专家主观判断信息的融合,可以确定实施某一应对措施情形下故障树中各基本事件在不同时段内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地,依据构建的故障树和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给出了在不同时段内堰塞湖溃坝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说明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础学科的教材直接影响学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几乎每个学科都会涉及的数学类教材,如矩阵论.矩阵论是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在对学生以后的学术道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有不小的帮助.然而,对教材的评价而言,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入手,因此将模糊综合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在矩阵论教材的评价方面建立评价体系,为高校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问题,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组合评价模型通过组合多个单一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有效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首先利用河南省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的18个主要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其次,建立基于模糊Borda法的组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河南省的18个主要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重新评价和排序,得到了更为可行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洪规律,并对其蓄水、溃坝、泛洪等三个过程进行了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自主式多属性综合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体绩效优化的评价方法.集体绩效的优化不能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而使少数人获益;但是,不能将多数人的利益等同于集体的利益,即不能以多数人获益为名而使少数个体受益情况急剧恶化,最终导致整个集体绩效的倒退.提出了两个集体绩效优化目标:集体中多数个体绩效改善和集体总绩效改善.建立了集体绩效优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检验目标实现结果、更新优化的属性权重分配方案这样一个过程,达到集体绩效目标的逐渐改善.一个员工绩效评价的算例,展示了集体绩效优化的过程及效果.提出的方法无需协调被评价对象在属性权重方面的直接矛盾.同时,对于被评价对象来说,只需达成两个集体绩效优化目标的共识即可,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0.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樑  阮守武 《运筹与管理》2004,13(6):144-148
从经济人假设和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出发,利用社会选择理论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群体单元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着重讨论了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群体成员在不同信息条件下的个人“立宪”计算方法和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