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卢文静 《数学大王》2016,(Z1):66-67
今天的数学课上,刘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种重要的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内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让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在下午的自习课上,刘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她说:"同学  相似文献   

2.
<正>在学习代数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种趋势,我们认识了有理数这一些数,接着又学会了怎么计算这一些数,把他们按照+、-、×、÷、乘方(an)等运算法则,和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以及分配律:(a+b)×c=a×c+b×c等运算律进行折腾,这就像练武术时,学习了一套基本拳法.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多项连乘,项数多、数目字又大,所以要简化算法,才能保证快速得出正确结果。我们采用的算法是"变换题型和处理尾0"。变换题型就是根据算法需要,以乘算"三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a×b=b×a,a×b×c=a×(b×c),a×(b+c)=a×b+a×c为依据,将那些凑整出尾0的数结合,交换先乘;处理尾0就是算前整因数后边的尾0、及算中出现的尾0,一律不参加计算:整数乘法直接  相似文献   

4.
初二《几何》教材中规定: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或勾股弦数).换句话说,若正整数a、b、c具有关系a2+b2=c2,我们就称(a,b,c)为一组勾股数.在勾股数组(a,b,c)的三个数中,已知其中二个求剩余的一个,利用勾股定理可很快求出(知二求一);若只知三数中的一个,求出另两个则较为困难(知一求二).知一求二的方法很多,本文利用乘法公式介绍一种简单而又易于操作的方法,供学习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因式分解是在学习了有理数、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好坏对今后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讲清概念教材中把因式分解描述为:“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正确建立这一概念,对比自然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例如:在算术里已经学过7×5=35是乘法运算,而35=7×5则是因数分解,在代数里(a b)(a-b)=a~2-b~2是乘法运法,而a~2-b~2=(a b)(a-b)则是因式分解。这样,既能使学生明确乘法运算与因式分解的联系和区别,又能明确因式分解的意义。还能使学生明确所学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因式分解的概念之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错误:一种是结果仍旧是一个多项式。如:c(c-b) b(b-c)=c(c-b)  相似文献   

6.
数学离不开“式”和“图”.把具备相同特征的“式”和“图”,经过转变、提炼会产生不同情境、不同要求下的考查试题.当我们再把这些“式”和“图”的特征归纳清楚,并赋予一个新的名称时,便可产生新定义试题.本文主要从以下视角来分析这类试题的形式及其解法.1定义新运算定义新运算,是指依据实数的基本运算原理定义新运算符号,实现考查知识与能力的数学试题.这类试题既有约定新符号的,也有借助后继学习知识组织试题的,还有用数学史上的某些特定材料的.例1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b2+1.例如7☆4=42+1=17,那么5☆3=;当m为实数时,m☆(m☆2)=.此问题,给相应的新符号以特定的内涵,并重新约定新运算,且所有新运算都必须与约定的运算相吻合,且遵循基本算理.因此,5☆3=32+1=10,m☆(m☆2)=m☆(22+1)=(22+1)2+1=26.例2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a.a…a记为an.如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log28(即log28=3).一般地,若an=b(a>0且a≠1,b>0),则n叫做以a为底b的对数,记为logab...  相似文献   

7.
课外练习     
初一年级1.对于整数a、b、c、d,定义等号|ab/dc|=ac-bd,若1<|1b/d4|<3,试求b+d 的值. (山东梁山县梁山镇二中(272600) 王可民) 2.对有理数x、y,定义运算“(?)”;x(?)y =ax+by+c(a、b、c为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与乘法运算),已知3(?)5=15,4(?)7 =28.求1(?)1值.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竞赛试题中 ,出现了一类情景、立意新颖别致的新概念命题 .这些问题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定义一个新概念 (包括数、式、点、运算、函数等 ) ,要求考生按照这个新概念的定义 ,运用逻辑推理和计算进行解题 .下面就结合一些具体的例题来加以说明 .1.定义一个新运算例 1 设绝对值小于 1的全体实数集合为S ,在S中定义一种运算“ ” ,使得a b =a +b1+ab.( 1)证明 :如果a∈S ,b∈S ,那么a b∈S ;( 2 )证明 :(a b) c =a (b c) .证明  ( 1)∵ a∈S , ∴  -1相似文献   

9.
<正> 一域的概念在代数学中已有下述“域”的概念。定义设F是一个非空集合,F的成员叫做元素,假定F中规定了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即对于F中任意两个元素a和b,可以对它们进行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把加法运算记作a+b,叫做它们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数学》2014,(14):47-48,34
<正>初一年级1.计算12+(13+23)+(14+24+34)+(15+25+35+45)+……+(160+260+360+……+5960).(北京市海淀区世纪城三期时雨园11-2-8B(100097)胡怀志)2.已知n个数相加,它的第一数是-2,第二个数是2,第三个数是18,第四个数是52,第五个数是110,……,观察以上规律,试用最简代数式表示这n个数之和.(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林厝村同福里(515023)王植灿)3.已知2013=a!×b!×c!d!×e!×f!,这六个正整数满足:a>b>c,d>e>f,当a+d取最小值时,a-d=.(记号a!=1×2×3×…×a)  相似文献   

11.
贺斌 《中学数学》2003,(10):47-48
据笔者所知 ,文 [1 ]首先提出并“证明”了一个数学奥林匹克问题 :已知 a,b,c为非负实数 ,且 ab+ bc+ ca= 1 .求证 :1a+ b+ 1b+ c+ 1a+ c≥ 52 . ( * )为便于分析 ,我们将文 [1 ]的“证明”(部分 )抄录如下 :由对称性 ,可设 a≥ b≥c≥ 0 .由所给条件易知 a≥b>0 .1b+ c + 1a+ c ≥ 2( b+ c) ( a+ c)=2ab+ ac+ bc+ c2=21 + c2,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a=b.这时 ,原题条件化为a2 + 2 ac=1 , c=1 - a22 a .由 c≥ 0知 ,a≤ 1 .再由 1 =ab+ bc+ ca≤3a2知 a≥ 13.于是 ,1a+ b+ 1b+ c+ 1c+ a=12 a+ 2a+ c=… =9a2 + 12 a( a2 + 1 ) =f( a) .下面…  相似文献   

12.
从实数出发,引进两个单位:实单位(1,0)=1与虛单位(0,1)=i,我們可以建立包含全部实数的形状如a+bi=a·1+b·i的复数系(当b=0时,a+bi=a就和实数a一致)。这时,我們可以在新数系中引进算术运算,并且保持在实数系中成立的全部基本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与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与結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等等)。自然,細心的讀者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問题:能不能再进一步扩充数域呢?确切地說:是不是可以把复数本身作为更广泛的一类数的特殊情况,而这类数也是从实数出发,但借助于两个以上不同的单位而建立起来的,并且还能保持全部的基本运算律呢? 这个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就是說:原则上不可能再进一步扩充数域并且使得算术运算的全部基本运算律仍被保持。但是,如果可以舍去其中几条,那么这种扩充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HX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将探索环的提升间题,建立了月万环的概念,并且得到了若干基础性的结果‘ 妇.H尤环的定义与构造(:本文始终假定(R,+,·)是一个环.在P0会p(R)一{价中引入代数运算: A+B会{a+bla〔A,b〔B}(1 .1) ·。。{客一、一。一〔一〔N}(1·‘)其中N为自然数集.易知尸。(R)分别对运算(1 .1),(1 .2)作成半群。虽然在尸。(R)中不满足分配律:. A(B+C)=刁君+AC,(B+C)A=BA+cA(1 .3)但满足所谓“次分配律”: 边(B+C)c=AB+AC,(B+C)Ac=BA+CA·(1 .4) 设了c尸。(R),了举功。称了为R上一个分配类,如果VA,B,C〔丸它们满足 (1 .3)式;显然,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考题———定义新的运算法则或运算关系 .由于这类题立意新颖、解法灵活 ,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题 ,因而备受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 .学生因情境新颖 ,算符陌生而产生畏惧情绪 .现举例分析这类题型 ,供同学们参考 .例 1  ( 2 0 0 1年上海春季高考题 )若记号“ ”表示求两个实数a和b的算术平均数的运算 ,即a b =a +b2 ,则两边均含有运算符号“ ”和“ +” ,且对于任意 3个实数a ,b ,c都成立的一个等式可以是 .解析 根据题意 ,可设等式左边为 (a b) +c ,则根据定义…  相似文献   

15.
张俊 《数学通讯》2012,(19):50-52
我们知道,向量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一座天然的桥梁,向量能进行数量积运算是向量应用广泛的一个重要原因.a与b的数量积a.b的几何意义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积,其中θ为a,b的夹角.由于数量积满足分配律,因此,对向量进行数  相似文献   

16.
探究“常态化”即,把探究看成是数学公式、定理一样的知识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去重视、去实践操练和体验;本文通过两个数学例子来阐述如何把探究“常态化”:例1(中学数学解题思想方法技巧(初中第139页例2))若a,c,d是整数,b是正整数,且满足a+b=c,b+c=d,c+d=a那么a+b+c+d的最大值是A.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曾说:"一种想法使用一次是一个技巧,经过多次使用就可成为一种方法."相乘(含平方)是一种基本且重要的解题思想,伴随相乘思想并由此而产生的数学解题方法称之为相乘法.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利用相乘(含平方)运算是相乘法的主要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解题,往往能化繁为简,变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若能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地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提高运算能力和计算的准确性.现将运用乘法分配律解题的几种类型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直接运用  相似文献   

19.
复数域 C 上的 Jordan 代数 A 是一个复向量空间,并具有一个双线性非结合乘法运算“(?)”满足关系式特别地,设 B 是一个结合代数,乘法运算为(a,b)→ab,如果定义a(?)b=1/2(ab ba),则 B~ =[B,(?)]就成为一个 Jordan 代数,称为特殊 Jordan 代数.一个 Banach Jordan 代数 A 是指一个复数域 C 上的 Jordan 代数,并装备了一个完备的范数成为 Banach 空间,其乘积的范数满足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完成数学运算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数学变形的能力。例如:计算(a+b)~2-(a-b)~2,先把(a+b)~2、(a-b)~2按照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然后相减,通过合并同类项,最后变形为一项4ab,这就是所要求得的结果。象这样,在数学变形中,按照给定的法则把几个数或式结合成一个新的数或式我们称之为数或式的“结合变形”。历来,学生在中学数学学习的数学变形主要是结合变形,无可否认,结合变形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数学变形。但是,在另一类数学运算过程中,例如:化简(1+sin2θ)~(1/2)。简单地应用“结合变形“就不够了,我们需要另一种数学变形。众所熟知sin~2θ+cos~2θ=1 2cosθsinθ=sin2θ,这是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