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虫性状转Bt基因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商业化种植规模仅次于耐除草剂性状的第二大类转基因植物.本文从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基因漂移、靶标生物的抗性和杂草化演化4个方面简介了抗虫转Bt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就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抗虫基因Bt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虫基因为防治农业害虫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而Bt基因的应用最普遍,对Bt基因的作用机理、分类、应用及可行性改造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着重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抗虫基因Bt植物转基因育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及如何合理持续利用Bt基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菜蛾对转基因油菜的部分植株进行了抗虫试验。实验结果是芥菜型油菜的最高虫试死亡率是77.7%,其次从高到低依次是55.5%,55.5%,44.4%,44.4%,33.3%,11.1%等。饲喂十天后各处理组活虫体重与对照比,经秩和检验,5个无性系有显著的差异。表明芥菜型转基因油菜有显著的杀虫、抑虫作用。甘兰型油菜的最高虫试死亡率是70%,其次是40%,40%,20%,20%,另有4个无性系均是10%。有9个无性系饲喂十天后活虫体重与对照比有显著的差异。表明甘兰型转化油菜同样也有显著的杀虫、抑虫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水稻以来,水稻转基因技术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和改良稻米品质转基因等研究方面皆有长足进步.转基因水稻研发中涉及许多专利问题.本文以转Bt基因水稻、转CpTI基因水稻和转Bt/CpTI双价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对研究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在转基因水稻研究中的大多数材料和技术含有国外机构所持有的专利.本文对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解决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油菜转Bt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五辈  李学宝 《河南科学》1996,14(4):448-451
从以下几方面对油菜转Bt基因植株进行了研究:R1、R2代的Km抗生,R0、R1代的Southern杂交,R0代的抗虫试验以及R0代的酯酶活力测定。实验结果分别是:经Km抗性试验,芥菜型油菜R1代在12个无性系中有10个无性系符合孟德尔单基因分离的遗传规律,R2代在7个无性系中有6个符合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转crylAb/crylAc基因水稻汕优63(以下简称汕优63/Bt水稻)为材料,亲本汕优63(以下简称汕优63/CK水稻)为对照,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汕优63/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Ubler为汕优63/Bt水稻上优势种.在整个调查期间,汕优63/Bt水稻田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都高于汕优63/CK,而群落优势集中性低于汕优63/CK,但差异都不显著.汕优63/Bt水稻田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消长动态变化均较汕优63/CK水稻平缓.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汕优63/Bt水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高于常规稻田,利于发挥自然天敌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转Bt杀虫蛋白基因植物及其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简称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植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Bt基因的转化及其在植物中的表达与抗虫效果、转Bt基因植物的产量及品质以及存在的风险与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开发转基因抗虫作物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美国农业生物遗传工程技术的研究和作物转基因产品的开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自1987年以来,美国农业部已对2500多项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项目发放了田间试验许可证,其中,耐除莠剂作物试验项目占27.6%、改善作物质量26.7%、抗虫作物24.3%、抗病毒作物10.4%、抗真菌作物3.8%、其它作物7.2%。至1996年底止,共有7大类23种转基因作物已被证  相似文献   

9.
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核农所自1994年开展Bt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至今,已育成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螟等鳞翅目害虫具100%抗性,并稳定遗传至R7代的“克螟稻”,并以此为种质,初步育成了具推广前景的一大批早籼稻、杂交籼稻新品系、新组合,可望从2000年开始较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根据植物抗虫基因的来源 ,全面综述了利用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昆虫神经毒素基因等开展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概况 ,并且就其新进展、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1.
转ChIFN-γ基因烟草抗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转ChIFN-γ基因烟草的抗虫作用机制,对虫体蛋白酶活性变化、烟草挥发性成分以及表皮腺毛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青虫进食转基因烟草量较少,导致其体内分泌蛋白酶量少、活力低;转基因烟草T0和T1代,黑松三烯和西柏三烯二醇相对含量较对照高;转基因烟草腺毛密度比对照高49.2%.ChIFN-γ基因激活的多种转录因子可能结合了腺毛发育相关基因的cis调节元件,上调了腺毛发育基因的表达,导致腺毛的数量增加,分泌的萜烯化合物增加从而具有显著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2.
转GNA+SBTi双价基因抗虫水稻的遗传分析及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转GNA SBTi双价基因籼稻的遗传规律及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实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R2代株系中发生了分离,部分株系分离符合3:1或15:1的盂德尔遗传规律,但也有分离比为1:1及其它不正常分离的株系存在。对这些株系的特别追踪发现这几种分离式样在R3代中出现交叉,对R2和R3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虫实验,结果表明分别有83.3%和76.9%的株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较原种对照均有了显的提高,78.6%的R2代株系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比原种对照的抗性强,且大部分R3代株系继续保持良好的抗稻纵卷叶螟的性质,获得了9个分子检测阳性率高且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抗性增强的水稻株系。  相似文献   

13.
转ChIFN-γ基因烟草抗虫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田间烟蚜的自然发生情况观察和抗虫试验的研究显示,转ChIFN-γ基因烟叶具有显著的抗虫效果.为探索转基因烟草的抗虫机理,测定了叶片中烟碱含量并对植株组织进行切片染色.结果表明,烟碱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烟草叶片增厚,细胞致密,细胞壁增厚可能是导致抗蚜虫、抗斜纹夜蛾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转抗虫基因杂交稻的配制及田间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质粒 pBUSCK HPT作抗虫基因供体 ,优良籼型恢复系SH5 2 7为受体 ,采用基因枪转化法 ,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ck的植株 .通过自交和选择剂潮霉素B的筛选 ,筛选到选择标记基因纯合的单株 (T2代 ) .将纯合单株与不育系G4 6A ,D6 2A和D70 2A杂交 ,获得转抗虫基因杂交稻 .分子证据和蛋白质测定表明 ,外源基因能稳定地转移到杂交稻中并正确表达 .农艺性状测定显示 ,转基因杂交稻与对照相比 ,抗虫性有所提高 ,其它性状没有发生变化 .作者还讨论了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水稻对其根际可培养氨氧化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离计数以及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吴凤实验基地不同种植年份转BT基因水稻对水稻土壤的功能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查明种植转B t基因水稻会影响其根际浅层的可培养氨氧化细菌种群组成.这种影响表现为:种植转B t基因水稻的时间越长,种植的强度越大,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也就越大,这一现象从A、B、E土样的对比和B、D、E土样的对比中得到明显的反映.同样,转B t基因水稻也会影响到土壤深层的氨氧化细菌,与浅层土样中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对田间烟蚜的自然发生情况观察和抗虫试验的研究显示,转ChIFN-γ基因烟叶具有显著的抗虫效果.为探索转基因烟草的抗虫机理,测定了叶片中烟碱含量并对植株组织进行切片染色.结果表明,烟碱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烟草叶片增厚,细胞致密,细胞壁增厚可能是导致抗蚜虫、抗斜纹夜蛾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转Bt水稻与常规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类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纯培养结合ERIC-PCR方法,比较研究了转Bt水稻和常规水稻根际土壤中细菌不同类群的数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在8种单一碳源培养基平板上,转Bt水稻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均明显不同于常规水稻,其中以山梨醇为单一碳源的细菌生理类群为优势菌群,而以草酸钠为单一碳源的细菌生理类群则消失.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显示,转Bt水稻根际土壤样品和常规水稻根际土壤样品在相同单一碳源培养基上回收菌群的ERIC-PCR图谱明显不同,表现为条带的数目、位置和亮度的变化,表明其属同一生理类群但菌群的组成却各不相同.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转Bt水稻根际土壤的细菌生理类群无论在数量或是结构组成上均明显不同于常规水稻.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抽穗期是重要的农艺性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水稻基因组学的发晨,水稻抽穗期基因发掘、定位和克隆取得较大的进展,文章对水稻抽穗期QTL定位、上位性遗传,QTL与环境互作、基因克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具有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强度的转 Bt 基因水稻与非转 Bt 基因水稻土壤中的细菌以及固氮细菌群 落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转 Bt 水稻的种植可能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这种影响的可能只是暂时的,通过对测量种植水稻的芽长实验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另外,根据 16S rDNA 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揭示了本实验分离的固氮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实验土壤中的固氮细菌主要分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 92% ) 和 α - 变形菌门( α-Pro-teobacteria) 两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